专栏名称: 正略管理评论
本账号归正略钧策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所有,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行业宏观发展,企业管理案例,管理真知灼见,个人心智提升等相关信息,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wwww.adfaith.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正略管理评论

挣钱,到底是为了什么?

正略管理评论  · 公众号  · 管理学  · 2018-10-13 22:36

正文

现如今,赚钱早已成为人们互相吹捧的能力,谁要是没本事赚钱,那就是别人口中的loser,至于赚到钱的人,不管通过什么途径,也算是人家的本事。


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钱成了衡量事物价值的唯一标准?我们每天拼了命的赚钱,到底又是为了什么?读完今天这篇文章,相信你会有所感悟。



生活与挣钱


我们始终没有处理好一个问题,生活和工作。工作似乎是为了挣钱,而不是为了生活,更不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有一个亲戚,生活弄得一塌糊涂,一心一意想给他妈争口气,挣很多钱,过体面的生活。


而我的想法非常简单。回到生活开始的地方,活下去,活出幸福的人生。


人生的主旋律是生活,生活的主旋律就是让自己变得精彩。


曾几何时,人们把生活和工作颠倒过来了,吃饭是为了工作,人生的主旋律就是挣钱,眼睛里流露出金光灿灿的眼神。


殊不知,忙忙碌碌一辈子,挣了很多钱,死的时候会很痛苦。


我对亲戚的建言非常简单,先把你的生活弄好了,去选择一件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从事一项自己喜欢的事业,而不是一件能挣钱的事情。


凭着自己的喜欢坚持下去,熟能生巧,挣钱是迟早的事。


我们为什么要为钱而活着呢?


亲戚的回答让我很诧异:生活中需要钱,需要很多钱。


我见过我奶奶与我妈妈的生活,她们并没有很多钱,我奶奶养活了我爸20年,我妈养活了我20年。


可是我们现在的家长,似乎要一辈子照料自己的儿女或子孙。


我妈经常讲一句话:钱多多花点,钱少少花点。生活真的有这么难吗?我们真的很缺钱吗?


我认为, 是我们的欲望出问题了。


圣雄甘地说过, 世界上的物质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唯一不能满足的是人们的欲望。


最近我的身体好了很多,至少轻松了很多,每天两顿小米稀饭加地瓜或南瓜。小米、地瓜能花多少钱?


了解我的人可能会说我不缺钱。


我曾经说过这样的话:


一个人只要不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钱总是够的。

一个人只要坚持不懈,认认真真地把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好,钱总是够的。


朋友认为,我不会挣钱,并且言之确凿。也许他们想表达的是我有真本事。


一个人不缺钱,是因为他会做事,不是因为他会挣钱。


由此可以推论,一个人很有钱,不是因为他会做事,而是因为他会挣钱。


由此中国出了一些以挣钱为能事的人,加上有人一鼓吹,很多人真的把挣钱当作一件事,当作一种本事,当作一项事业了。


从挣钱能手,到很会挣钱的人,或财智人物。


这就害了我这位亲戚, 他真的不知道挣钱是一种结果,是做了一种有价值的事情之后的一种结果。


你要不能给别人提供价值,别人凭什么给你买单呢?


如果没有做事情的本事,哪来挣钱的结果呢?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或者要学会做一件事情,是很不容易的。


市场确实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那个是学不来的,人生不能把希望寄托于此,否则生活会被搞得一团糟。


我劝年轻人还是老老实实地去学一点谋生的本事。少想一点投机上的事情,多干一点长本事的实事。




人们为什么要赚钱


在远古时代,人们并没有钱的概念,每天忙的就是寻觅食物。到了今天,大家都在忙着挣钱,为钱而活着。这到底为什么?


记得有一次我约人来谈共同创业,创立一个新的事业。


那人跟我说,挣钱还是很重要的,希望跟我一块去挣钱,最好是挣大钱。俩人好像没谈拢。


我的想法是,挣钱是一个结果,事情做成了,钱自然就会有。


我又不是神仙,不食人间烟火。 我相信德鲁克所说的, 利润是一个结果,检验你所做的事业有没有价值。


如果不挣钱,见不到利润,表明这个事业没有价值,浪费社会的资源和别人的钱财。


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走正道,不挣钱,那么世上就没有人走正道。


我想吸引一批人,走正道,创立一番事业,向世人证明,走正道,照样能赚大钱。


别人觉得我很理想主义,邀约人来做事,不谈钱,太不可理喻了。


现在的一些人确实很现实,不说挣钱,就免谈。买卖不成情意在,别伤了和气。


开个公司,谈谈使命、愿景、战略,怎么鼓舞人心?怎么唤起民众?钱!


久而久之,老板被逼无奈,都学会吹牛了,美其名曰路演。


我曾经认识一个毛头小子,就是那种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人。不过,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现如今,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战略宏伟、愿景诱人,一张口就是百亿级公司,粪土当年万户侯。


再细听,我懂了。这些日子,他每天都要见十来波投资人,练出来了。


有人以为,企业就是一台印钞机。


不妨简单算算账,一台印钞机如果一秒钟印10张一元,那么一天就是86.4万元,一年就是3亿元。


由此而论,这台印钞机必须连续印30多年,才是100亿元。


想想看,这些年轻人的胆子有多大,信口雌黄。


西方社会经过中世纪,终于明白一个道理,贫穷落后,落后挨打。


那么,如何走富强的道路呢?这就是宗教革命,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转变观念。


贫穷落后的根源,在于他们的思想观念被宗教束缚住了。


最贫穷落后的地方就是西欧和北欧,俗称西北欧。那里也是受罗马统治最薄弱的环节。


于是,就有了路德教和加尔文教,以及后来一系列的新教。时间应该在16世纪。


西北欧人一直想不通一些事情,我们认认真真按照《圣经》上说的去做,结果是贫穷落后,被动挨打。


如果《圣经》说得不错,我们做得也不错,结果应该是幸福,而不应该是一系列的不幸,实在让人想不通。


他们怀疑神职人员动了手脚,没解释清楚《圣经》,或者说把经念歪了。


马丁·路德还真的发现翻译上有问题,认为《圣经》的原意是因信称义,而不是因信成义。


每个人只需要信奉上帝就可以得救,不需要神职人员或宗教人士代表上帝颁布恩典。


1517年,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反对救赎券,认为这是罗马天主教会在敛财,借着上帝的名义洗他们的钱。


这只是一个开始,后来的事态演变不可收拾。宗教教义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利益纷争。


于是,西北欧人就自己解释,当然是按自己的想法重新解释《圣经》。


从这一点上说, 新教是非常功利的,直指富强的目标 新教的兴起,实际上是一场富民强国的社会运动。


这场运动的最终结果是, 欧洲崛起,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马克斯·韦伯写了一本书《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在这场运动中,西北欧人不仅获得了信仰自由,而且获得了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这就是挣钱。


每个新教徒的眼中,都流露出金光灿灿的眼神。


用他们的话说,生活的主旋律就是挣钱。他们放弃了过去那种清贫乐道的生活方式。


因信称义,只是一字之改,释放了无数欧洲人挣钱的欲望。


按照新教的教义,每个人生在什么家庭,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是上帝的安排,都是在履行天职。


只要信奉上帝,认真履行天职,就有机会获得救赎。


至今为止,欧洲人依然保持着职业精神,认为有一份正当的职业是神圣的,不工作的人是懒惰的,没有职业的人是卑贱的。



与此相联系, 管理学始终强调,任何人、任何团队都必须承担价值创造的工作,必须参与到直接创造价值的活动中去。


即便是总经理或总裁,也要对价值创造的工作做出承诺,比如,开拓和维护大客户。


没有人可以游手好闲,不对价值创造过程做出贡献。


要想让欧洲真正富强起来,必须约束全体新教徒持续努力地工作,持续努力地为创造财富和积累财富做贡献。


新教教义宣称,一个人是否得救,上帝已经做出预判。然而,每个人并不知道这一点。


只要信奉上帝,努力履行天职,等待上帝的恩典,利润就是上帝赐予的恩典。


挣到钱了,见到利润了,上帝开恩了,你可能得救了,还必须继续努力,就像诸葛亮对待他的主公一样,必须诚惶诚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因为利润是上帝的恩典,所以赚钱的人是不能随便挥霍的,必须追加投资,扩大再生产,获取更大的恩典。


没赚到钱的人也不会眼红,相反,会加倍努力,坚守本行,精益求精,提高专业素养,为上帝的荣耀做贡献,获得恩典,赚取利润。


在新教伦理的约束下,每个人会拼命地去挣钱。 按照韦伯的说法,这是一种基于宗教的恐吓。


赚钱对他们来说,对欧洲人来说,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使他们可以赤裸裸地表达自己的赚钱欲望或志趣。


用弗里德曼的话说,企业的目的就是赚钱,就是利润最大化。


经过商业经济的几百年洗礼 上帝的归上帝,恺撒的归恺撒。


利润与上帝的恩典,已经没有多少瓜葛了。 五月花船上的那些新教徒,已经被历史尘封。


一些人把挣钱当作一种本事, 并主张能挣会花,哪管死后洪水滔天。


有一些人可以为金钱而出卖自己的灵魂。


他们的宗教信仰已经被金钱拜物教所取代。 这不是我说的,是一位伟人说的。


毫无疑问,这不可能持续。


德鲁克在世时,曾经发出过警告: 你们这些企业精英,如果继续这样肆无忌惮地掠夺财富,整个人类将无法逃脱一场严厉的惩罚。


我相信,在一场社会观念变革来临之前,人们很难扭转乾坤,也很难从赚钱的逻辑中摆脱出来。



赚钱有那么难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