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雪,原题:官员写作,总比文山会海和吃喝应酬强。
官员也是人,有爱好很正常,爱好写作也很正常,原本不用讨论。但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官员历来模糊个性,不提倡才华“侧漏”,因此。被贴上作家标签的官员有时难免会引来一些特殊的关注甚至意味深长的质疑。
不怪吃瓜群众事多,现实中也确有一些人,附庸风雅利用自己的权力包装粉饰自己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所谓天赋和水平。当过几年粉刷匠就敢自称“书法家”,会诌几句打油诗就管自己叫“诗人”,会画“丁老头”就敢办画展,会使用傻瓜相机就是“摄影家”。这样的情况确实不少。身为有权力的领导,无论琴棋书画,从来不会缺少粉丝拥趸,领导的作品,别说发表出书了,就是评论吹捧,也一样有人争着抢着去做,不用授意也不用张罗。获奖也是小菜一碟,至于其作品的艺术水平、读者的接受程度,往往都是容易被忽略的问题,这就是权力的魔力。
这就是基于此,不少人对于官员写作的水平和目的存疑,即便有的作品真有水平,也会有人揣度是否他人捉刀。某文学奖上,一位官员诗人获奖,许是画风太过清奇,竟然引发了权力操纵、有“黑幕”的质疑。
我倒觉得,公务员特别是较高职务的领导干部爱好舞文弄墨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把他们从文山会海的虚无和吃喝应酬的庸俗中拉到现实中来,少了勾心斗角的俗气,多了仰望星空的情怀,更加关注民生,体恤下情,在工作中加入更多的人文情怀和细腻感触,或许更有利于履职。同时一个爱好文学写作的官员,总会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具有天生的亲和力,这对于提升官员形象,改进干群关系多少也会有些裨益。
但以上的解读,完全是基于一种理想化的思维,仍会有人认为官员写作是不务正业,仍会有人认为官员写作是“权力大于能力”。
把官员和作家两种身份对立起来,禁止官员进行写作,当然有些绝对,但是,爱好写作的公务员们如何正确处理好两种职业身份的关系,仍需多些思考,掌握些分寸。
首先,必须理清官员写作是才情所致还是附庸风雅,是真文青还是伪作家。还有一种情形要杜绝,那就是跟风。某单位领导爱好文学,“上有所好,下必附焉”,于是单位上下爱好写作“蔚然成风”。不少人为了写出东西显示才华,进入领导视野,不惜抄袭。
写作完全是为了自己陶冶情操,化解胸中块垒,一定要听从本心,来不得半点勉强,如果为了附庸风雅、跟风追潮或是迎合上级喜好,以谋仕途等目的去爱好一项事物,确也没有必要,反倒庸俗了写作。
其次,官员沉迷写作应以不影响本职工作为前提。写作是一件耗费时间精力的活动,日理万机的官员们如何处理好业余爱好与本职工作的关系,会不会出现工作时间“闭门造车”,利用办公资源进行创作的“官员作家”?会不会出现公私兼顾,利用公权发展私人爱好的行为。身为一名公职人员,不论在写作上取得多高的艺术成就,如果是影响了工作,妨碍了公众利益,也是“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不值得称道。
第三,警惕官员写作出书成为“雅贿”的一种新形式。出书需要钱,官员可能凭借其拥有的公共权力将创作事业用作权力寻租。一些单位用公款替领导出书,动员所属单位个人购买等情况,并不是新闻,最麻烦的是,这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并不是“腐败“行为,认为花钱出书总比吃喝挥霍要 “高雅”一些,所以有段时间“官员出书热”,各种良莠不齐,甚至他人操刀的领导专著层出不穷。此外,还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投其所好地替领导买单出书,甚至包销包售,变相地行贿官员,成为“雅贿”的一种新形式。官员特别是高级领导的一些个人爱好,往往被人利用,成为自身防御腐败的“软肋”,不得不防。
总之,写作在某种程度上为公务员的生活提供一种新样本新尝试,不少人在沉闷琐碎的公务生活中,活出了精彩和个性,有利于保持“随时离开”的能力,活跃官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