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的不是卡
是面子
最近几天,差评君发现关于刷脸的新闻铺天盖地,很多项目纷纷落地。。。
靠脸吃饭
靠脸付钱
靠脸坐飞机
还有靠脸念大学
靠脸。。。取厕纸。。。
不得不说,在我们国家,新兴技术项目落地效率真的很高。。。
可能有差友会问,人脸识别技术到底是什么原理?
如今在世界各地的大学,科研机构,以及科技公司目前都在研究人脸识别的技术。
虽然大家的目的都是想让计算机识别人脸,但方法却截然不同。
差评君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主要的几种算法。
第一种,
基于几何特征
的算法。
这种算法把人脸的五官视为一个个部件,然后计算这些部件之间可以
量化
的关系,例如眼睛和鼻子间的距离,角度等等,最终对人脸分析出一系列数字化特征。
这种方式虽然原理简单粗暴,但是随着对脸采集的数据量增加以及分析样本的提升,识别效果也还不错~
第二种,
特征脸。
这个算法和上一种的思路是类似的,也是通过数学方法,
不过上一种属于幼儿园数学,这种属于硕士数学。。。
首先,准备一个样本,每个图片的大小要一样。
然后,计算出每个像素的平均值,得到一张 “
平均脸
”
还有点小帅啊。。。
再把原来的人脸根据得到的平均脸做一些处理,得到了一系列 “
特征脸
”。
下方图片核能预警。
惊悚不?
最后,这组脸就可以拿来做识别了!
当你要识别某张脸 X 的时候,拿它和每一张特征脸的相似度。比如说 X 和特征脸一号有10%的相似度,和特征脸二号有5%的相似度。。。
我们可以把这些相似度都依次记录下来组合在一起,这组数就成了 X 专属的特征数值。
如果特征脸的样本足够多,那么 X 的特征数值就 “ 更具有唯一性 ”。
这时丢过来一张新的照片,如果跟样本依次对比后的特征数值和 X 的特征值吻合,那么这张新照片上的脸就几乎可以确定是 X 了。
以上两种方法的思路都是把脸部特征量化,然后把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来解决。
这么做的好处是计算速度快,缺点是对于复杂场景处理能力不强,例如光照,表情等影响较大。
也许你很讨厌数学,但是对计算机问题来说数学是很重要的
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知道机器到底怎么识脸没什么卵子用。。。
我们更关心的是
应用场景
,
毕竟科技最终要服务大众
。
刷脸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说有一天你身份证忘带了又跑去银行,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你可以指着自己帅气漂亮的脸蛋让别人刷。
由于刷脸技术的便利性,越来越多的公司都开始接入这种技术,就像文章开头说的京东和支付宝的一样~
渐渐的,我们
日常生活不光可以无现金化,还可以无证件化。
然而,事情总有两面性,即将面临的问题也有不少。。。
这让隐私泄露的后果相比以前更严重了!
由于人脸识别技术的计算量普遍较大,所以一般刷脸识别都会通过云端服务器来计算,提供服务的公司也就会储存大量的数据。
只要提供服务的公司稍一不留神,你的数据就有可能被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