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太空
腾讯太空官方微信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植物星球  ·  立春,樱花初开,狼尾蕨绿 ·  3 天前  
昆明广播电视台  ·  视听日历|你好昆明:“躺”在滇池边 ·  2 天前  
昆明广播电视台  ·  视听日历|你好昆明:“躺”在滇池边 ·  2 天前  
辽宁发布  ·  新春走基层 | 体验山海间的别样年味 ·  5 天前  
辽宁发布  ·  新春走基层 | 体验山海间的别样年味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太空

星空茶话会 | 经科技改造的“完美人类”是否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腾讯太空  · 公众号  · 探索  · 2019-09-21 21:00

正文


自7月17日Space 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宣布成立两年的脑机接口(BCI)公司Neuralink找到高效实现脑机接口的方法后。全球互联网上这一话题热议不断,8月22日中国脑机接口大赛的举办使之在中国持续升温。科技的突破带给人类惊喜,同时也带来未知和恐惧。是全盘接受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还是应该对技术的发展设置边界?今年9月,未读·探索家引进的新书《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Les robots font-ils l’amour?Le transhumanisme en 12 questions)探讨了这个问题。

|《黑镜》第三季剧照-终极玩家

01

当技术条件允许时,是否要“优化”“改造”和“增强”人类?


科技的功能就是保障人类的美好生活,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如今,“赛博格”已走出科幻电影,走进现实生活中。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这些看似普遍的事物已经慢慢将人类变为赛博格。


若是在不久的将来,疾病可以被彻底消除,衰退的器官可以不断被人造器官所替换,孩子可以根据父母的意愿进行定制。会有人不期许这样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吗?谁不想拥有一个更强壮的体魄,更聪明的头脑呢和更完美的后代呢?


|《爱,死亡和机器人》剧照


让-米歇尔·贝耶尼在其作品《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却这样说:于我而言,赛博格之所以令人害怕,是因为它会伴随着自我失控。人们认为让机器负责治愈制约人类的疾病(瘫痪、残疾、失明等),可以使人类自己变得自主,人们很快也会发现,当我们被赛博格化了之后,就会依赖一个自主力量(例如可以自我调节的假肢),并且再也离不开它了。
 
当然,这只是让-米歇尔的见解。关于未来,人们关心的问题还有很多:人类应该告别有性生殖吗?我们可以和机器人做爱吗?长生不老真的让人向往吗?人工智能最终会毁灭人类吗?


未来会是赛博格的天下吗?科学家、哲学家、科幻小说家众说纷纭,但是在未来那天真正到来之前,谁也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02

企业家VS哲学家:关于未来问题的两个立场


《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由两位作者共同撰写,以辩论对话的形式探讨分析超人类主义思想的理念以及人类的未来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会发生怎样的巨大变化。


上文中提到的让-米歇尔·贝尼耶(Jean-MichelBesnier)就是作者之一,他是巴黎第四大学哲学系名誉教授,主要研究技术哲学,探讨科学技术对个人和集体的呈现及想像造成怎样的伦理影响。同时,他还是法国著名哲学家和作家,曾经撰写过众多科普读物。


科技、未来与人类三者相互关系是他主要关注的主题。尽管超人类主义为生产取代生育,摆脱疾病和衰老,“提升”智力的合法性提供了最好的保证。但是他认为通过消除最弱者,对人类物种进行针对性改良,这是一种变相的“优生学”,也无疑是一个政治炸弹。


让-米歇尔说:“消除偶然性的愿望是所有极权主义萌发的因素:创造一个听话顺从且容易被控制的新人类;让历史不再包含有限性和自由带来的偶然性,达到一种不让时间本身产生新事物的所谓'完美状态'”


|让·米歇尔·贝耶尼


另一位作者洛朗·亚历山大(Laurent Alexandre)与洛朗有着迥然不同的经历。洛朗出身于医生世家,是一名医生也是法国著名企业家。
|洛朗·亚历山大


作为一名医生,他时刻关注生物技术领域所取得的科学进步。作为一位企业家,他涉猎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他对超人类主义运动和人类可能会因此遭遇的变革非常感兴趣,他经常在公众媒体上发表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为多家报纸杂志供稿。他对科技和未来的关系持一个相对乐观的态度。


他认为,由于生物技术革命可以让人类壮大自己的力量并且战胜死亡,人类更不应该抵制它。“考虑到习俗的飞速演变,到了2080年的时候,当自己周围的人都是“天才”而且几乎可以永生的时候,谁还愿意继续做一个陈旧的、脆弱的、会患病的人?当生物芯片提供的人工智能优于几百万人类大脑的总和并且可以立即访问所有数据库时,谁会满足于仅仅拥有普通的智商和简单的人类记忆?人类群栖的本能,集体带来的压力,以及'处于社会标准中'的必要性会是大多数人拥护生物技术的保证”。


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认知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融合发展,会如何塑造人类未来?让-米歇尔和洛朗作为科学家和哲学家,各自代表一种立场,曾多次公开讨论,针锋相对,你来我往。尽管他们最终还是存在着根本的分歧。但是,他们仍有两点可以达成共识:有理有据且尊重对方观点的讨论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没有好坏之分,一切都取决于人类如何使用它。


基于这两点,他们创作了这本《给未来人类的终极12问》。这本书包含的12场科学与哲学的辩论,也是12轮技术与伦理的碰撞。关于这些问题,书中没有轻率的表态,而是能够让我们认识到世纪初的纯粹想象在世纪末就会成为一种日常状态。


可能我们无法从书中获得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在反思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相信这本书的引进能够为我国读者带来另一种思考。


本周福利,

        只有如约而至~

请积极在下方留言,提出你对未来人类的问题或看法,我们将在9月23日中午12:00抽出点赞前五名留言者,送出《给未来人类的终极十二问》,请大家畅所欲言哟!

PS:若留言与话题无关,即使点赞靠前福利也会溜走哦~


星辰大海自助套餐(‵﹏′)


在微信搜索漫步宇宙【qqtaikong】并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