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源在一家外贸公司就职,工作有一段时间了,因为今年的外贸行业不景气,提成也降了不少。
小源觉得工作前景堪忧,但是临近年终两个月,就快要发年终奖了。是该再坚持两个月,还是直接辞职寻找招聘机会,这让小源犹豫不已。
不少人会直观地选择前者,坚持两个月“捞一笔年终奖”再直接辞职,开始找新的工作。
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熬过去”的这两个月,如果你能细细思虑,远远比年终奖要“值钱”。
临近年尾
职场人面临哪些困境?
1、对现有工作倦怠,遭遇职业瓶颈期
在《300位私营公司创业者的失败教训》一书中,周伟光提到,一些创业者价值的迷失,很可能会把自己置于末路。
很多人对自己当前的工作产生职业倦怠,却
只愿意待在自己的舒适圈
,不想突破职业的瓶颈期。
况且年终将至,公司的绩效考核趋于严格,对工作毫无动力的员工很可能被想有所表现的新人所取代和压迫,导致自身的境遇不升反降。
塞斯·戈丁说过,
真正成功的人士都是“明智的放弃者”
,他们会在当前的路径行不通,或者无法走向终极目标的时候及时更改方向,重新分配时间和精力,以便执行那些能够另其继续前行的事情。
所以,当被沉重工作压力所困,或对当前现状不满时,不如趁年终这段时间及时脱身,也许更为妥当。
2、心存“年后辞职”拖延症,错过最佳人才供需时期
同事小丽性格很纠结,想辞职却难以决断,便想着过完年再看情况。就这么一天一天拖着,也没有采取后续措施。
之后她眼看着之前默不作声的同事成功跳槽到心仪公司,内心后悔不已。
和小丽一样,将近年终,很多人心存“年后辞职”的拖延症,反而承担了更多的工作业务,耽误了最佳的人才招聘时期。
而公司方面也不能为了等到过年再空转两个月,该运作的项目依然要运作,该招聘的人才依然要招聘。甚至有的企业会根据以往经验提前释放职位空缺,从而吸引求职者。
因此,
年终前的这两个月是人才失衡最严重的时期
,猎头也往往会在这段时间频繁出入多家公司。但是反观有辞职愿望的员工,却因为拖延症错失了最佳过渡期。
3、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年终奖飘忽不定
现在就业市场环境变得复杂和多变,
很多公司进行了裁员和降薪。
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之下,年终奖可谓是飘忽不定。况且
有的公司发放年终奖的金额和时间都不一样
,甚至有的公司会在春节前后发放,目的就是困住员工使其不敢轻易辞职。
在比尔·盖茨推荐的《事实》一书中,作者提到每个人都会在头脑中自动地进行演绎和归纳,但是当这种归纳被错误误导时,便成为了我们经常犯的以偏概全的错误。
如今,人们得知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碎片化,但是
其真实性却难以得到验证
。很多职场人因为不主动了解招聘市场和行业信息,不做细致的调查,只是单纯地网上浏览,就很容易做出以偏概全的错误判断,从而影响自己这段时间的决策。
该不该趁两个月的年终临期
斟酌辞职与否?
1、考虑“口碑效应”,新工作更加顺畅
在职场工作多年,积攒的除了自身的硬实力之外,还有所谓的
“口碑效应”
,而口碑自然是前东家和之前合作过的同事给予的第三方评价。若是在年后“捞完年终奖”后迅速辞职,可能会被领导所厌恶甚至给予职业差评。
反倒在年终前辞职,公司知悉后虽然会降低或不给予年终奖的分配,但是从长远角度看,自身的前东家口碑会获得好评,入职新公司后也能接触到目标公司的年终总结以及经验交流,更利于新工作的发展。
《猎场》中,胡歌饰演的郑秋冬因为偷用覃飞的身份信息获得财务总监的事情败露,被公司直接辞退,甚至被行业拉入了黑名单系统中。
之后郑秋冬不再犯错,慢慢积攒工作口碑,使得之后有很多贵人来扶持,工作变得很顺利,公司也发展很迅速。
所以,职场之上
不能只看得到暂时的成本和效益
,有时候绝佳的“口碑效应”能带来翻倍的益处。
2、留出工作缓冲期,减少交接压力
其实很多职场人员选择这段时间辞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这两个月辞职,可以留出工作的缓冲期,安排交接也能有序进行,不会让自己显得手忙脚乱。
同事小芳就看清楚了这一点,她在前段时间给领导递交了辞职信,周围的同事都劝小芳拿了年终奖再走,但是小芳并没有在意。
在之后的工作安排中,小芳没有被安排很重的工作任务,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和其他同事做工作交接,也预留出了一部分时间陪伴家人和孩子。这段时间的休整让小芳相信,在下一份工作中能有更佳的工作状态。
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