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马宁
9月25日,中国海军075型两栖攻击舰(下文中两栖攻击舰有时简称两攻)首舰在上海下水。这条消息一出,就在国内外媒体引起一片“狂欢”。
对于其性能参数,职能用途和未来使命的分析接踵而至,有些美军专业媒体还借此对近年来中国海军大型两栖舰艇的发展做了系统的“盘点”。
一直默默关注中国军力发展和布局规划的笔者,看到这个中国海上力量重大进展,也感到是时候出来为大家“解析”一拨了。
两攻与航母是啥关系:长得挺像?那是因为有血缘
在075首舰下水引发的一片网络世界狂欢过后,有朋友向我发来私信:“那啥,075咋长得那么像航母?这两者有啥区别啊?”的确,从外形设计和功能来说,全世界的两栖攻击舰和航母都有颇多相近之处,而这种“迷惑”关系,也是我们来理解两栖攻击舰到底有啥用的起点。
两栖攻击舰,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发动两栖攻击作战的舰艇(不要打我)。在人类现代战争史中,围绕两栖登陆行动展开的作战反登陆对抗行动,从一战和二战时期才开始出现(有疑惑的读者可以回顾下日俄战争,那时候登陆可以在海滩上一连几天没人管)。
由于发展反登陆作战战法的对手,诸如德国和日本,都属于武器科技树“枝繁叶茂”(就是陆海空啥都有)的国家,所以他们发展出的抗登陆体系也非常凶残(废话,一旦让美军上了岸就麻烦了):空中有战机,海上有军舰+水雷,岸滩上有复杂的碉堡工事+小枪大炮。在这种对手面前,用单薄的运输船把登陆兵送上海滩,无异于送死。
美军:就问你,凶不凶残
那么如何尽可能安全地把人送上岸呢?这就需要为登陆部队提供更强的运输和火力保障,美军也相应发展出更凶残的两栖作战体系:空中有从专业的护航航母(就是专门支援登陆作战的航母)上起飞的舰载战斗机,海上有规模超强的军舰舰炮支援,登陆兵则乘坐着可装载着人员和坦克、火炮、车辆等重装备直接冲上滩头的一票两栖登陆舰艇,后边还有武装货船运输各种军需物资。
虽然在这种作战体系的帮助下(嗯,注意这个词,在未来涉及军事问题的文章中,笔者会经常提到),两栖作战往往也十分血腥,但总归可以让美军成功地冲过反登陆作战的阻碍了。
从美军的二战经验可知,与登陆作战相关的因素,就是海空火力支援能力,还有登陆部队快速运载抢滩的能力。而军事科技的发展,就是为了把这些决定胜负的基本因素指标不断增强。在二战结束后漫长冷战中,各国为夺取军力优势制高点,又玩出了一些新花样,也启发了新的两栖攻击舰的产生。
英国率先将航母与直升机相结合,打造出两栖攻击舰的雏形
在这些“花样”中,首先出现的就是直升机。直升机的出现,使得登陆作战人员甚至装备,有可能直接从远海的大型舰艇上搭载直升机直冲岸滩;而直升机可以长期低空悬停和巡航的功能,也使其在装备了火炮或导弹等武器后,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取代舰炮的作用,为暴露在岸滩上的脆弱的登陆兵提供直接近距离的火力支援。
在1956年的第二次中东战争中,英国海军就把两艘航母改成了装载直升机和登陆部队的“突击航母”,在战争中对埃及军队玩了一把初具“现代”雏形的登陆作战。
在观察了英国的成功经验后,比英国更财大气粗、也更关注军事科技发展的美国,面对自己手中从二战继承来的几十艘航母(对,就是这么多,可以想见彼时美国的庞大军事-工业力量),突然开了窍:现在用三种军舰(装载固定翼战机/直升机的护航航母,运输登陆人员/装备的登陆舰艇,运输物资的武装货船)干的活儿,似乎用一种军舰就能干啊。
随后,美国目光瞄向了吨位巨大,完全可以通过改装或重新设计而增加运输人员、装备和物资的坞舱的航母。由此,两栖攻击舰的概念应运而生,美国也开始研制建造具有两攻“鼻祖”——硫磺岛级两栖攻击舰。
硫磺岛级:在两攻家族里,我辈分最高
经过改装以后,集成了几乎全部两栖登陆作战能力的两栖攻击舰,论起单舰成本,比它取代的任何一种军舰都高出不少;然而,总体来看,这种军舰却大大减少了两栖作战所需的军舰数量和作战成本(合在一起算,就比之前三种军舰便宜了),有效提高登陆作战的效能(以前需要一个编队协同的事情,现在可以一艘船搞定了),让登陆作战更快,更强悍,还更便宜。
由此,这种年轻的舰型开始在全世界流行起来。
从上文的介绍中,不难看出,两栖攻击舰之所以在舰型设计(直通式甲板,偏置式舰岛)上与通常概念的航母长得非常像,是因为它脱胎于支援两栖作战的航母,又在传统航母的基础上加成了两栖作战的特殊功能,把复杂的登陆作战体系集成到单一军舰上,从而成为目前世界上执行两栖作战任务能力最强、效率最高的武器。
各国现役两攻一瞥:大海军的运兵船,小海军的小航母
军事科技的发展,往往与国际政治-安全形势的演变息息相关。有时军力发展能够推动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有时形势的演变也为武器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在各国两栖攻击舰的发展之路上,这种特征就尤为明显。
前文述及,两栖攻击舰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两栖作战利器。然而,纵观今日世界,虽然低烈度的反恐行动和非正规战争持续不断,但高烈度的两栖登陆作战需求已经较冷战时期大大降低了。
不过,两栖攻击舰却并未因此退出历史舞台,反而更加“兴盛”起来。
美国海军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现已全部退役
这是为什么呢?那还要从它的功能说起。两栖攻击舰集成了跨越远洋运输兵力、近距离空中火力支援和护送登陆部队直接上岸的全部功能,这意味着,一艘两攻再配属几艘驱逐舰、护卫舰,就可以在远离国土的万里之外保持一支陆海空力量齐全的小型部队。
如果本国的海外利益受损,或有侨民陷入战火,这支小型特遣部队可以果断出手来“止损”和救人。在面对一些空军较弱、地面部队也缺乏装备的小国军队时,甚至可以发动一场小型战争,或者扮演“低配版”航母的角色。
由此,在冷战结束后的裁军狂潮中,两栖攻击舰得以“逆势上扬”。
下面,我们来看几种各国现役的两栖攻击舰,具体观察一下在不同国家手中,两栖攻击舰各自具有什么“百搭”功能——
法国目前装备的两栖攻击舰,就是此前曾经与俄罗斯闹出军售毁约乌龙的西北风级(这里也要吐槽下,虽然俄罗斯起初购买法国西北风级不全是因为国内建造困难的原因,但在20年之内从自建航母到外购两攻,真是堕落得太快)。
西北风级两攻满载排水量约2.1万吨,可搭载16架重型直升机或最多35架轻型直升机,坞舱内可装载约60辆军用车辆和至多900名作战人员,同级舰共有3艘。
法国海军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
由于法国海军装备可独立执行远海作战任务的戴高乐级核动力航母,因此西北风级不具有搭载固定翼短距/垂直起降战机的能力(也就是法国不指望两攻干航母的活儿),而是将舰艇的全部能力集成于综合装载直升机、独立地面作战分队的人员装备和一定份额的作战物资的性能上。
考虑到法国需要能够对其海外势力范围进行低烈度干涉的能力,法国的两攻扮演着快速干涉部队的常备运兵船的角色,也是前文所述的两攻的“标准”模式。
不过,这种“纯粹”的两攻,乃是拥有可独立作战的大中型航母的大国海军的专利。对于那些军力和预算盘子不大,却也同样渴望和需求一定的海外综合干涉能力和远程兵力投送能力的国家来说,建造或购买兼具小型航母和大型两栖作战舰艇的两栖攻击舰,自然是一个事半功倍的选择。
澳大利亚海军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舰艏的滑跃式甲板清晰可见
这种两攻“兼职”航母的典型,就是澳大利亚堪培拉级两栖攻击舰和意大利的第里雅斯特级两栖攻击舰。前者满载排水量约2.71万吨,可搭载最多18架重型直升机,以及约1000名作战人员。后者满载排水量约3.23万吨,可搭载约20架重型直升机和超过600名作战人员。
这两级两栖攻击舰具有一些特别的共性,就是其飞行甲板前端采用滑跃式设计,飞行甲板上也设置了可供短距/垂直起降固定翼战机起降的装备;此外,其舰体尺寸和排水量较法国西北风级更大,但两栖性能却并不突出,显示其将性能冗余用在了“兼职航母”的性能上,在需要时可通过搭载固定翼战机执行轻型航母的任务。
尤其在美国F-35B短距/垂直起降战机列装其多个盟国后,F-35B+两栖攻击舰成为一些小规模海军建设低配版“兼职”航母的常用模式。
独岛级:我是不是长得就有点儿尴尬......
另外,各国两攻中还有一个曾在我国军迷圈名噪一时,在性能上“万金油”却哪项都不突出的异类——韩国独岛级两栖攻击舰。
该舰满载排水量约1.88万吨,可搭载10架以上直升机,最多700名作战人员,可搭载数架短距/垂直起降战机。与其他仅装备近程自卫防空系统和两栖指挥系统的两攻不同,独岛级二号舰“马罗岛”号还装备了中程防空导弹和宙斯盾雷达。
这样一型吨位不大,各项两栖作战性能兼具却都不突出,还“跨界”驱护舰任务的两攻是如何建成的?
归根结底,是由于韩国海军让独岛级承担了太多的重任。这级舰艇是韩国海军第一型大型两栖舰艇,承担着韩国建造航母的探索任务,要代表韩国与邻国日本的大隅级运输舰争面子,还要充当韩国海军远洋舰艇编队的指挥-区域防空枢纽舰。舰艇设计的贪大求全,加之海军建设思路的含混不清,使独岛级成为了两攻中的异数。
从前述各国的两栖攻击舰的性能和职能定位中,我们大体可以总结如下规律:只要海军建设思路清晰得当(韩国是例外),拥有大中型航母的大国海军一般会建造专用型两攻,不装备专用航母,但也具有一定实力和需求的中小国海军一般会建造兼职(航母)型两攻。
不过,敏感的读者肯定会发现一个问题,说了这么多,创造出两攻概念,海军实力世界最强的美军的两栖攻击舰,是啥样?
美利坚级:现在世界上的两攻,数我最大!
之所以把美国两栖攻击舰放在最后说,就是因为美军并未按照“大海军运兵船,小海军小航母”的套路建造两攻。目前,美国海军拥有世界上性能最强,数量最多,总吨位最高的两攻舰队。现役的黄蜂级两栖攻击舰满载排水量约4.1万吨,可搭载最多42架武装直升机,或者16架F-35B战斗机,也可以直升机和固定翼战斗机综合搭配。
该舰最多可搭载1200名作战人员及配套的重型装备,同级舰共有8艘。更新一级的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满载排水量约4.5万吨,可搭载超过20架F-35B战斗机,搭载两栖登陆艇和车辆的能力略有削弱。
美利坚级两栖突击舰最多可以搭载超过20架F35B
从这两型两攻的性能可知,美国两攻不仅吨位、运载能力和舰载机数量远超其他国家同类舰,还具备兼职当航母的能力。按理说,美国海军坐拥11艘10万吨级核动力航母,并不需要两攻来“跨界”。
然而,家大业大的美国海军负担也重。为扮演“世界警察”进行全球部署,这11艘核动力航母仅仅执行海军的任务都不够用;同时,执行全球前沿部署和快速干涉任务的海军陆战队也需要自己的“航母”来提供各种空中支援。由此,主要伺候陆战队的美国两栖攻击舰才不得不背上兼职航母的重任。
美国两栖戒备大队(ARG)的兵力构成示意图;美海军两栖戒备大队是美军执行两栖作战任务的特遣部队,通常由1艘两栖攻击舰、2-3艘船坞登陆舰搭载1个陆战远征队(包括1个陆战队步兵营,1支营级后勤分队和1个混编航空兵中队)构成。通常,美海军会在前沿海域(如西太平洋和中东)常备部署2至3个两栖戒备大队。
中国075两攻:跨越台海 统一祖国?它还能做得更多
前边洋洋洒洒铺垫了这么多,是为了提出两个有关两栖攻击舰的结论:
1、两栖攻击舰脱胎于支援高烈度两栖登陆作战的航母,是目前效能最高的两栖作战平台;
2、两栖攻击舰的性能(吨位,载机数量,载人数量)指标并非判断其强弱的标准,而是要看舰型指标是否符合其建造国对两攻的具体需求。
在理解了这两点以后,075型两栖攻击舰的性能用途就一目了然了。
先说性能指标。据笔者从多个官方信源渠道综合的信息,075型舰满载排水量约4万吨,可搭载28架各型直升机(中重型为主),可装载约千名作战人员及相应的重型装备和物资。依靠该舰的运载和投送能力,中国海军可在远离国土的海外维持一支营级规模地面部队的作战能力。075型舰目前尚没有配备配套的垂直起降固定翼飞机。
在舰载武器系统和指挥通信系统方面,075型舰与多数外国两栖攻击舰类似,仅装备有近距离自卫防空的近防炮和近程防空导弹,未装备远程反舰导弹和区域防空武器。
而在舰载指通系统方面,虽然075型舰未配备如宙斯盾雷达系统等远程雷达和电子系统,但该舰装备了两栖作战指挥系统,可以指挥协调大规模两栖舰艇作战编队独立执行登陆作战任务。与各国两栖攻击舰相比,该型舰的指挥通信能力较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