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同行在我工作室公众号下面留言,说“选必1”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第3子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中有表述不一的地方,即第26页第二段中说“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而第27页第二段中说“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从表面看,这里关于新时代历史起点的说法似乎不一致。在2020年7月印刷的“选必1”第4课中,有“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那段话,并没有“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段话,故不存在对新时代历史起点的不同说法。那么相关的政治教材又是怎么说的?从同事那里找来政治教材必修1,其第44页说“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第43页说“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与历史教材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教了首批新教材的政治教师小爱老师说,第43页那句话原来是“
经过长期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的原话,并没有明确其起点为“中共十八大”,
后来才修改为
“
中共十八大以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几天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请教了一些师友,特别是再次阅读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等相关材料,大体上搞清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
“历史起点史”——
由“多”到“一”
。
一般认为,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其原文在报告的第一部分“
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中,为“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政治教材必修1最初的表述就是采用了这句话。但十九大报告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起点问题。既然是一个新时代,那么就会有一个历史起点问题。在
最初
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一段时间里,
理论界关于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就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说法。笔者所见,主要有四种
。
第一种,“十八大说”
。
持此观点的学者有李洪峰
(李洪峰:《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求是》2017年第23期)
,
刘光慧(刘光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党的生活(黑龙江)》2017年第11期),邢久强(邢久强:《全面准确认识新时代》,《前线》2018年第2期)
,查朱和、
陈娟(查朱和、陈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第2期)
,等等。
第二种,“十九大说”
。
持此观点的学者有张婷婷
(张婷婷:《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第4期),马振清(马振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解析》,《贵州省党校学报》2017年第6期),刘良军、王凤芹(刘良军、王凤芹:《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兵团党校学报》2017年第6期),李君如(李君如:《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共党史研究》2017年第11期),秦正为(秦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及其深远影响——基于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解读》,《学术界》2017年第12期),姚元军(姚元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意义、内涵及主要任务》,《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8年第1期),余喜(余喜:《新时代新矛盾与新治理》,《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1期),李保平(李保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变”与“不变”》,《宁夏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谢杰(谢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思考》,《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4期),刘育华(刘育华:《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丰富内涵》,《求知》2019年第3期)
。
第三种,“十八届一中全会说”
。
提出此观点的学者是刘建军
(刘建军:《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起点》,《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12期)
。
第四种,“十八届六中全会说”
。
提出此观点的学者是范沁河
(范沁河:《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标志》,《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年第1期)
。
还有学者的观点不太清晰。如韩庆祥在《深入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科学社会主义》2018年第2期)一文中,既说“党的十九大具有里程碑意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第53页)
,又说“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即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第55页)。
上述四种说法中,
主要的说法是前两种,即“十八大说”和“十九大说”
。
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关于新时代的历史起点,的确有多种说法,似乎“十九大说”不少。
笔者推测,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十九大报告本身没有明确提出新时代的历史起点问题。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是在报告
第一部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的
总结部分
;报告开始部分指出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
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后面又指出“
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报告第二部分的标题为“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第三部分的标题是“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和基本方略”。
报告中的
这些表述,有可能让部分学者产生“十九大说”的看法。
二是《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
(人民出版社,2017年)
一书关于新时代
的历史起点没有统一的说法
。
如第12页说“党的十八大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接力棒,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第90页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第119页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些属于“十八大说”了
;
而第21页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第33-34页说“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意味着新任务、新要求,新方位意味着新起点、新作为”,这些又属于“十九大说”了。
弄清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具有重要意义(刘建军:《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起点》,《思想理论教育》2017年第12期)。最早明确新时代的历史起点的中央文件,是2021年11月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以下简称“《决议》”)。《决议》明确了新时代的历史起点、历史分期和历史意义,为我们完整、准确、全面界定和把握新时代提供了重要遵循。从时间上限看,
《决议》明确了新时代的历史起点是党的十八大
。
《决议》发布后,理论界就不再就新时代的历史起点进行争论
了。有关中学教材也相应地进行了修改
,或者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内容,或者明确“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随后2022年7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就更进一步地对将党的十八大作为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予以了明确
(参见张博卡:《第三个历史决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界定与认知》,《理论月刊》2022年第10期)。所以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顺理成章地采用了这一说法,该报告指出:“十八大召开至今已经十年了。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