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老钱日日谈
一个对钱很有执行力的公司人。也可作为普通青年奋斗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发现新西兰  ·  新西兰国宝惨死,嘴巴被夹碎!原因让人无语 ·  2 天前  
第1眼新闻  ·  轨道15号线首列车来了,长这样→ ·  昨天  
发现新西兰  ·  KFC开始卖炸鱼,网友:“先把鸡肉做好吧” ·  4 天前  
发现新西兰  ·  新西兰脑癌患者用DeepSeek给自己看病,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老钱日日谈

当我说买房,我在说什么?

老钱日日谈  · 公众号  ·  · 2019-01-15 20:54

正文



上一篇文章,又被怼了:



在买房问题上,很多人的立场不一样,预期不一致,很多讨论都是情绪。


所以为了以后我们沟通得更有效率,系统回复下我对「刚需买房」几个普遍问题的看法。


1

房价这么贵,我买不起啊!普通人谁能买得起?


在大城市买房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比如北京,首次买房的平均年龄2017年还是34岁,2018年已经35.5岁了。


这意味着22岁毕业,工作13.5年才能买上属于自己的第一套刚需上车房。


三四线上车倒是容易,所以那的房子像消费品,金融属性很弱。


一线城市贵,是因为多种因素的叠加:


供地有限+高薪岗位多+全国购买力目标+核心资产对M2增速的自行抵御和保值...等等。


跟LV一样,总有人买得起也有人买不起。


2

月供七八千,不吃不喝都供不起。


关于月供的压力,我是这么看的:


买了房就不用付房租了,省一笔;


公积金可以抵扣相当一部分月供,又省一笔;


居家生活状态,再省一笔;


银行敢批贷,说明它认为你的流水还得起月供。银行都觉得你行,自信点儿;


月供压力都在头五年,后面有M2和时间帮忙减轻负担;


合理负债不可怕,但新手过于强调月供, 明明就是很简单的算术题,现金流量表算一下就行了。


3

现在买还是等一等?


行情不等于房源。


你知道自己具体想买哪个小区吗?


确定了小区就会知道,房价走势从此和你无关了。真正重要的是小区均价如何?


这个小区有几套在售房源,每套房源有多少砍价区间?


需要思考「现在买还是等一等」的情况是:


房贷利率上浮比例比较大,超过10%。上浮比例要跟随整个贷款周期,倒不如纠结一下这个问题,更实际些。


问「现在买还是等一等」,本质是想预测未来的房价预期。


可刚需不需要择时,长期来看,短期波动没有任何意义。


短期也不可能赚到钱,因为房产的收益来自:


配套规划带来的地价上涨

居民购买力增长

负债的长期贬值

稀缺和高关注度带来的溢价

笋度


前三项决定了房产投资根本无法快速看到收益。后两项说明如果你真想买房,请老老实实去扫盘、看房。


4

xx城市怎么看?还能买不?


刚需的意思是,你要在这里工作,生活。


如果不打算离开,再破的三线城市,也要买。


xx城市好不好不重要,关键是,你人要在哪里?


如果确定要留在这个城市,买就完了。


如果要出去闯,去一线,强二线城市,我都很看好,不管是那里的房子,还是人生。


其实选择了城市就是选择了人生。


5

刚需和投资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刚需的核心诉求是「居住幸福」,因此可以牺牲收益、可以承担溢价。


刚需是买来自己住的,投资是买来给别人住或卖给别人获益的,出发点不一样。


另外,刚需不是你想住什么样的房子,而是你手里有多少首付预算。


总结下刚需上车的要点:上车快点、交通好点、能多睡会、别想太多、买完搬砖。


6

你真的想买吗?


因为我很少讨论宏观楼市,不会也不喜欢预测。


轻预测,重反应。


政策刺激或松绑、交易量上涨,真的要涨了,一定是有先行信号的。何必花时间去猜呢?


我们文章的出发点是买房,不是讨论楼市,要用脚投票的。


如果你是楼市评论家,那咱们别讨论了,我不会喊涨喊跌,也不会因为某个降准新闻就激动。




这篇是「刚需买房」的高频问题,过几天会写「投资房产」的高频问题。


在知识星球里搜索:刚需、楼市真相,可以看到更多细节。


罗列下「人生要选对」星球里这两天的精华帖:


# 美团+海天味业=中小餐饮etf

# 买股票是交易博弈还是经营企业?

# 为什么会认为未来一定货币贬值?

# 主要是成的抢人战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