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敏豪
字牧愚,号未斋,别署饶古堂,来燕楼。职业书法篆刻工作者。书印崇尚朴茂古雅,不事奇巧。书法作品曾入展全国第八届楹联书法作品展、“谢氏杯”《书法》杂志第三届全国书法百强榜、全国“乌海杯”书法作品大展、“深圳特区报首届读者书法大赛(一等奖)、“法治中国”——深圳书法篆刻作品大赛(二等奖)、广东省第五届“南雅奖”书法篆刻展等等。作品曾于深圳美术馆、衡阳美术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如皋市文化馆、深圳艺廊、圈子美术馆等地展出。
现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书法家理事,深南道艺术家群落成员。
敏豪写寐叟、猿叟,写寐叟的行草,写猿叟的隶书,以此为基,上溯汉魏六朝经典,所以能得古意。刻印,以浙派为基,以秦汉为本。传承即是延续脉络,而非一味跳跃发展,复古亦需要通道,才能承续更久远的传统。我激赏敏豪的态度。
态度走进内心,再走进内心,就成了一个人的底色,塑造出不一样的人格操守,这正是为艺的根本,而有了这一层底色,艺术又算什么呢。态度不宜过多展示,己所欲,未必宜施于人,有态度,而能包容那些随波逐流,可能是更高级的态度呢。
其实,一切都在作品里面了,无处逃遁,无法隐藏。我们翻过这一页,来看看敏豪的态度吧。
(书法家、文艺评论家 周博)
敏豪书法点画精到,气息醇正,不论是温文尔雅的隶书,还是落拓不羁的行书,都弥漫着浓厚的民清书法的文人气息,这是十分可贵的。
书法以气息为重,气息乃点画形势所生。无论是表达性情还是张扬风格,若无点画的支撑,终究是徒劳无功的。
所以,书家必须要在点画上下功夫,这是绕不过去的。就以敏豪取法的沈曾植来说,沈是大儒,但同时也一生用功于书法,先学帖,后学碑,融和北碑草章,终在点画上有所创造,以致成家。
若以为文人学者无须用功于点画,下笔自有文化气息,那是自欺欺人!
(书法家 谢其昂)
何蝯叟隶书豪宕沉雄,古朴浑厚。沈寐叟章草古健奇崛,恣肆万变。郑苏戡行楷挺拔清劲,博大超逸。可谓领风气于晚清民国间,而今人少有涉猎。岭南未斋刘敏豪君独具只眼,流转于三家之间,皆庶近几之。来日任督二脉一通,当大有作为,可拭目以待。
(晋江书协副主席 许贻群)
观刘敏豪兄作品,“人”的意味很浓。他没有标新立异的创作理念,也不作时代焦虑状,回归到了一笔一划老老实实写字的状态。他的作品面貌,徘徊在沈曾植、苏东坡之间,虽未挣脱,却在选择中暗示着心灵皈依的所在。认同中国书法的文化特质者,一不乖张,二不哗众,不强求似,不强求不似,有所从来而遁隐不怨,这便是“人”的意思。敏豪兄如是!
(云南师范大学书法教师 张鹏)
未斋是属于择取典型地学习,这种方法是选契合自己心性的书家作为取法对象,从中提炼自己的书法符号。他选取渡海之后的苏东坡,老笔壮阔,再融入沈寐叟的披离横秋。这样的执着,心得渐积。他还广涉风格化的清人隶书,不断地丰富。未斋的这种执着,不为时风所左右的精神,我深为感动。
(书画家 春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