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费订阅,请放心关注。
今天得到消息,不出意外在3月2日到3月10之间学校应该会开学,在2月底会有一个大爆发,如果爆发可控的情况下,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
现在寒假将被延长,这也就意味着新学期时间被大大缩短,这不仅打乱了教师的教学计划,也让许多家长手足无措,学生内心慌慌。
目前让老师头疼的是,因为这次推迟开学后的课程该如何赶上?
毕竟,每个学期的时间是固定的,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也是有要求的,在短时间内想要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尤其是那些家中有高考考生的家长,更是心急如焚。
要知道,高三学生有的学校一轮总复习都还没有复习完,后面还有二轮复习,三轮复习,还有很多联考,这时间怎么够用呢!
高二的同学也还有一个学考,学考还要复习,还有学考复习书一套,要复习完才能把考试范围复习到,不复习是不行的,因为到了高一和高二上学期的内容已经模糊了,要通过复习才能回忆到之前学的内容。
这是一部分,高二还要很多新课需要学,通常情况高二下学期会把高三的内容也会上完,高三完完全全进入复习阶段,这样看来是比较难了。
高一的学生压力一样大,因为面对新高考改革,高一的任务也非常重要,因为选科还要评价标准等都要通过好好学习才能完成。
高一的新课任务也很重。
这就是老师们很担心的问题,老师们说开学了都不知道怎么赶进度。
因延迟开学耽误的课,教育相关部门也在研究,有教育部门表示,可以通过周末调课,压缩暑假等方式补齐,也受到部分老师们的反对,因为老师们也有家庭,也有孩子需要陪。
对此部分省退出了相关文件
湖南省教育厅
因延迟开学耽误的教学时间,高三、初三年级可在 2020 年春季学期内通过调减周末及节假日时间补足,其他年级通过压缩暑假假期补足。
四川省教育厅
因延迟开学耽误的教学时间,可通过调整周末和暑期等方式补齐。
从2月17日起至疫情解除,学生可正常回校上课期间,各地各校要统筹规划,做好部署,根据当地实际,统筹各方力量,组织好延迟开学期间的教育教学活动。
在此期间,有条件的地方除高中、初中毕业年级外,其他年级以在线教育为主,在线指导、在线答疑为辅,一律不得进行新课教学,不得提前发放新教材或要求家长购买新教材。
陕西发布
各地各校后续可采取周末调课、压缩暑假时间等方式补齐总课时。
广东省教育厅
因延迟开学耽误的教学时间,可通过周末(周六或周日)1天时间调课、压缩暑期假期等方式补偿,保证总课时不减少。
山东省教育厅
因延迟开学耽误的教学内容,主要通过调减周末时间、压缩暑期假期等方式来补偿,保证总教学时长不减少。
二、高三在家复习难
1、主动思考,查漏补缺,夯实必备知识
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的熟练程度是考试制胜的关键。
经过一轮全面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仍存在缺漏,因此后续复习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
对于错题的剖析,传统教学方式大多是教师主动给学生分析出错原因,帮助学生改错,而事实上,更需要学生自己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自我检查,深入分析错题,归纳总结原因,培养严谨、缜密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深化理解,补上缺漏,避免一错再错,我建议大家可以去买衡水中学类似的一套书名校周考试题汇编,里面把高考必刷知识点全部梳理清楚了,把易错知识点,易失分点,难点都总结好了不要大家花时间去整理,只要去做题就行,如果找不到名校周考试题汇编你可以找到类似的,搜高考必刷知识点。
防疫期间,正是一个极好的充分自我反思的时机。
学生应立足高三第一次质检所暴露出的知识缺陷,逐一排查,进行补充与完善,自觉进行错题的收集,针对某章节的错题集中纠正,或对某一类方法性的错误集中整理,归纳典型的解法。
各学科还可结合往届学情,及时摘录分析学生的常见错误,整理归纳学生常见缺漏,形成纠错文档,班群共享,并将错误原因进行归类,选择典型例题进行文档形式的辨析分析,以夯实必备知识。
可以利用变式题组,即取同一份试卷中同一类型的错题、不同试卷中同一类型错题,再做一次,巩固知识,夯实基础。
建议设立学科答疑微信群,利用网络平台适时发送微课,分析错因,进行针对性指导。
三、各科复习简要指导
1、训练量要适度,适当地接触高考真题,坚持每三天做一份高考真题。
第一遍“精做”,不追求速度,但是保证质量,确保会的都能做对;
第二遍“精对”,着重注意自己所写答案与真题提供的参考答案区别何在,力图通过答案的比对,审视自身的不足或优势;
第三遍“挑着做”,针对错题或所写答案不够详尽的试题再一次认真梳理一遍。
2、数学是最拉分的学科,不会的就是不会,答案是3你写成2,快递不会给分。
但是数学拿分也是有技巧的,复习要注意这几点:
第一,知识点全部把控,先梳理高考要考的知识点,让自己的思路清晰,我们把知识点比作项链的珠子,我们要通过一条线来把珠子串起来,所以我们要把知识点梳理清楚你的思路就很清晰了,没有那么乱。
大家可以通过上面说的那套书来帮忙。
第二,每次做错的题要打烂砂锅问到底,我为什么会错?
当时我是怎么思考的?
思考的时候我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
当时我为什么没有想到?
这题考到是知识点有哪些?
这些知识点有什么关联?
等一些问题来问自己。
这样的话成长会非常快,有时通过一题就能打通很多你不理解的知识点。
回顾上学期期末的高三语文一检情况,涉及论述类文本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文化常识的理解与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等考点得分低,主观表述题得分偏低,审题意识、答题规范意识仍待加强。
语文这学科大家不怕,拉分不分那么明显,作文60分占据了总分的一大部分,如果背诵默写的不会也就很少的分数,考试时我不信一题都不会,自己知道考试技巧也能拿到高分。
比如会写作技巧,字写好看点等。
1.对照考纲的语法项目表、功能意念项目表、话题项目表和词汇表,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
2.在前一阶段复习的基础上拓展语言学习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提升运用能力。
3.每天坚持2篇精品语篇阅读,注意语篇的主题意义理解,积累词块;
学习、理解和仿用话题词句,以读促写,提高书面表达效度。
4.每天做语法填词、短文改错各1篇并注意答题后的语篇学习。
每两天听和做20分钟量的听力练习,保证持续的输入量。
每个星期做一套模拟试卷,但基础不足的同学在话题词语学习的基础上多练语法填词、短文改错并尝试话题表达。
近两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和新教材关联性较强,对历史基本概念的考查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1、充分利用典型的高考真题进行训练,对高频考点进行梳理,特别关注:
①中外同时空的横向联系,重要的历史转型期;
②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关注留白处的填补;
③关注历史现象的时代背景;
④主流意识形态的导向性,时政热点;
⑤社会史的多样性,关注民众生活万象。
准确认识自己的弱项,更好地进行科学复习。
2、限时训练,注重答题过程中“问题意识”, 突破对教材解读的思维定式,以问题为导向,把自己所学内容重建知识框架,发现和解决新问题。
3、在新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回归历史学习原点,自行梳理和厘清历史基本概念。
历史概念的种类有人物、事件、文献、典籍、法律、制度、著作、会议、党派、思想、学说等。
对历史概念的掌握,最基本的就是把概念的各个要素(如时间、方位、背景、原因、内容、过程、性质、特征、影响、意义等)弄清楚,再将这一概念和其他相近或相关联的概念进行比较,形成由表及里的一个“概念串”。
1、以主干知识为基础,用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按单元、课题、框题、目题整理完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迁移,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注意对易混易错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特别针对个人薄弱部分要重点复习。
2、以题型训练为抓手,提高综合能力。
特别是对近五年高考思想政治学科试题的练习和理解,包括全国卷一、二、三的试题。
分类把握试题的基本类型,学会审题,分析具体要回答的角度、切入点,所涉及的主干知识,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并以此为出发点来组织答案,把握住材料与问题、问题与答案、答案与材料的关系,并将三者之间的关系规范地形成答案,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以时政热点为重点,提高时政素养。
多关注国家社会、世界、我们共同生存的空间等新闻,联系相关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思考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等可能命题的角度和审题、解题的思路,提高对材料的获取和解读的能力、调动运用知识等能力。
1、不盲目搜题做题,利用在家时间,把曾经做过的错题整理起来,在错题旁做上注记,如错误的原因或不严密的地方等,重新理顺逻辑过程,明确考查要点,发现问题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精准复习。
2、地理学科的不同之处是看书不仅看文字,还得看图。
要提高学习效率,关键在尝试默图、画图。
一画思维导图,同学们在看完书之后,尝试以核心概念为纽带建构知识体系,使知识点汇总并联系起来,厘清地理要素是如何关联的?
区位因子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地理时空过程是如何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