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本司机之前写的《南海的今天=北冰洋的明天?》这篇文章了么?
以往,由于北冰洋长年冰封,北极航道的商业价值不大。不过,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的因素,亚欧之间的海运捷径东北航道每年可通航时间已经达到了4个月。可以说北极在可见的未来将展现出越来越高的价值。
本周二,全世界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将选出新一届的议会。而这次选举的结果也将间接地决定格陵兰寻求独立的速度。目前在这个巨大的北极岛屿上,不管是看医生还是去政府机构办事,官方语言都是丹麦语,而不是格陵兰语。格陵兰人要是想去看医生,一般都得带个翻译。格陵兰岛主权归属于丹麦王国,但是实际上从差不多十年前开始,丹麦就只在外交和国防事务上才有发言权了。许多格陵兰人在日常生活中却仍然感觉不到真正的自治权,所以他们中大多数人认为,格陵兰岛必须要独立。
因此岛上所有具备一定影响力的政党都支持独立--问题在于,要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样的代价去争取独立。可以确信的一点是,如果仅凭自己的力量,格陵兰是几乎无法实现独立的。因为这里的居民也就不过5万6千人,也就相当于德国一个小城镇的规模。各个居住区之间没有道路连接,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格陵兰人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渔业。该岛每年财政预算的一半,大约折合5亿欧元来自丹麦政府的拨款。
丹麦首相拉斯穆森(Lars Løkke Rasmussen)早已经强调,如果格陵兰执意要脱离王国独立,那么这笔拨款自然就不会再有了。虽然这听起来有点荒谬,但是气候变暖对于格陵兰人来说可能意味着福祉。因为随着气温上升,北极冰的逐渐消融,这座约八成土地都被冰雪覆盖的岛屿所具有的地缘政治地位也在逐渐上升。因为正在消融的冰雪之下,沉睡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石油、铀矿还有稀土。国际社会对于这些资源的浓厚兴趣,给格陵兰寻求独立提供了决定的助推力。丹麦奥尔堡大学的格陵兰问题专家、曾在格陵兰政府任职的加德(Ulrik Pram Gad)表示,目前大多数勘探项目都还只处在萌芽状态,"但是这些项目可以为大规模的开采工程铺平道路,这对于格陵兰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不过要想做成这些事情,我们需要中国的投资"。
其实中国的"金主"早已经准备就绪:中国的原材料行业巨头盛和资源已经认购了"格陵兰矿物能源公司"(GME)的股份,这家澳大利亚公司已经获得在格陵兰岛南部开采稀土和铀矿的授权。据悉,一旦位于科瓦内湾(Kuannersuisut)的矿区开始赢利,中国出资方就有权购得GME公司的60%股份。而在格陵兰北部希特伦峡湾(Zitronenfjord)的锌矿,也有中资参股。此外还有一家中国公司在西部拟建的一座铁矿持有股权。
在丹麦,很多人不理解格陵兰为什么偏偏向中国人敞开大门。人们担心这一发展可能会影响到丹麦和美国之间的关系。因为对于美国来说,格陵兰临近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过去美国曾经在岛上部署过核武器,现在美国仍将其反导预警系统的一部分力量驻扎在格陵兰军事基地。
但是格陵兰人没有那么多顾虑。"一个中国资本家和任何其他资本家没有什么两样",加德说,"丹麦人从来不理会采矿的事情。"格陵兰自治政府总理基尔森(Kim Kielsen)甚至在去年还亲自到访中国以招徕投资。在格陵兰机场扩建项目的竞标中,一家来自中国的财团已经进入最后的候选行列。不过加德强调,格陵兰政府并不是想要在摆脱丹麦的控制之后,又陷入对另一个国家的依赖。最理想的状态是分别仰仗多个不同国家的庇佑:"这样我们可以在安全政策上和美国保持紧密关系,和丹麦以及冰岛也有一定合作。我们还可以跟挪威人学习,规范采矿业,与我们在加拿大的因纽特朋友加强合作。当然,来自中国的投资我们也非常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