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宇星。作者授权早读课发表,转载请联系作者。
微信号:syx19890213。
编辑:Jessie。
欢迎投稿到早读课,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摩拜单车及其竞争对手 ofo 发展势头迅猛,透过行业资讯两家均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独角兽公司。
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个互联网寒冬时期,依然保持如此强劲的势头,并能够不断获得资本的青睐。
摩拜的融资历程
图1 摩拜的融资历程
本文试图从用户需求,版本迭代,功能设计,用户评价,商业模式,未来动向等角度分析摩拜单车。
1.产品解决的问题
切入点:城市短途出行。
单车出行作为城市出行领域的一个重要场景,还未被巨头收割。这个场景的重量程度不可忽视,滴滴投资 ofo 便可见端倪。
通过单车的分时租赁,与地铁、公交、出租车、专车形成有效互补的闭环,且与巨头形成差异化竞争。
单车共享系统的建立,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极大的提高用户的出行效率。
无论从解决社会问题的情怀角度,还是从落地执行的商业角度,以及承载需求的产品角度,摩拜的模式是可行的。
摩拜所要解决的痛点显而易见:用户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那么用户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场景一:白领 A 的公司离家不远,5 公里左右。上下班期间地铁拥挤,公交路线比较拥堵,那么单车出行对于 A 而言是一个轻松便捷的最佳选择。
场景二:学生 B 每天需乘坐地铁前往学校,但 B 的家距离地铁站有 2 公里距离。步行过去太耗时,打车过去太费钱,那么单车出行既省时又省钱。
场景三:家庭主妇 C 周末要去逛商场,平时工作一直坐着,刚好周末选择单车出行,可以放松下筋骨。
场景四:小伙伴 D 和 E 有骑行习惯,每天下班后结伴骑行。质量好的单车价格略贵,搬家时又愿意带着,租用单车来骑行也是不错的方案。
以上场景在生活中是频繁发生的,用户的痛点真实存在,需要一款产品来满足他们的迫切的渴求。
2.产品发展分析
搜集了摩拜从上线运营至今的数据,梳理出图2用户规模增长曲线和图3 App 排名曲线。
图2 用户规模增长曲线
图3 App排名曲线(蓝色为总排名,红色为分类排名)
基于以上数据,可以将摩拜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
探索期:2016年4月22日(上海作为第一个运营城市)-2016年8月8日
作为一款解决用户高频刚需的产品,这是至关重要的阶段。需要在这一阶段完成产品的打磨,市场的教育和种子用户的培养。
本阶段的商业需求:站稳细分市场,沉淀种子用户,验证运营模式
本阶段的用户群体:有单车出行需求的人群
本阶段的用户需求:方便地使用单车(加大投放量,让用户的周边有车可用)
本阶段迭代思路:
1.简化计费规则,打消用户对新产品用车费用的疑虑。
2.完善信用机制,培养用户良好的用车行为及习惯。
3.获取更多用户,英文版上线,获取一线城市的外籍用户,简化学生的验证机制,切入学生用户群体。
4.优化产品体验,修复产品的一些 Bug,增强产品的价值强度。
回顾探索期摩拜的发展,用户增长较为平缓,用户的负面评价的逐渐减少,可以看出团队在产品体验方面下足了功夫。
从评论可以看出,不少用户主动将摩拜推荐给朋友和同事,也有不少用户是通过社交渠道的推荐使用了摩拜。
可见良好的产品体验,辅以种子用户的口碑传播,能够帮助产品迅速站稳脚跟。
增长期:2016年8月9日-2016年8月30日
经历了探索期的经验积累,运营模式初见成效,产品的增长期需要找到一条相对可复制的规模增长通道,这直接决定了产品能走多远。
本阶段的商业需求:实现用户规模和订单规模的稳步增长,加大单车的投放,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本阶段的用户群体:有高效出行需求的人群
本阶段的用户需求:高效地利用单车(用户有用车需求的任意时刻都有单车可供选择)
本阶段迭代思路:
1.完善问题反馈机制,让用户对车辆问题的反馈更加高效。
2.引导用户规范使用,对不文明使用现象加强约束。
伴随着用户规模的成长,这一阶段集中暴露了一些问题。筛选了有代表性的用户评论,见图4。
主要问题有:用户急切用车的时间段,没有单车可以使用。部分用户的不合理使用,如违规乱停,对其他用户带来了不便。
无车可用反映了供给侧的不足,需要投放更多单车来解决。对于违规使用,加强引导与建立用户投诉机制,有一定的成效。
图4 用户评论
增长期的摩拜立足上海,跟随市场变化及用户反馈及时调整,为团队成长及产品发展沉淀了可复制的经验,为将来其他城市的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拓展期:2016年8月31日(新增第二个运营城市北京)-至今
9月1日,摩拜正式进京运营。这个阶段摩拜的用户体量激增,短短一个半月,Android 端的下载量提升了 4 倍。
9月19日,摩拜在北京已投放超过一万辆单车,而摩拜在上海花了近四个月,才达到一万辆的投放规模。
用户规模的增长,订单量的不断攀升,单车设备的加大投放,运营成本的加重,给摩拜团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本阶段的商业需求:营造产品口碑,快速获取海量新用户,构建产品壁垒
本阶段的用户群体:有高效出行需求的人群
本阶段的用户需求:高效品质的用车体验(帮助用户快速找到车,加装车篮,解决解锁超时、扫码无效等技术问题)
本阶段迭代思路:
1.专注技术和产品本身,及时修复问题,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
2.单车硬件端的迭代更新,提供更轻巧骑行更省力的单车。
火爆的数据带来耀眼的光环,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质疑:为什么会宕机?能否保证稳定的服务?为什么找不到预订的单车?
用户的抱怨也多集中于这几个方面。
图5 用户的一星评价
这一阶段,摩拜运营端难题逐步凸显。单车的生产和维护成本居高不下,二维码遭人为破坏,用户找不到预订的单车……
尽管面对重重困难,摩拜还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用户量和App排名一直稳步上升,说明摩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若能继续保有甚至扩大业务增长,下一步摩拜可以考虑盈利变现的事情了。
3.商业模式的思考
单车只是工具,相应的 App 也是工具,如何通过这款工具实现商业变现是需要考虑的。
现阶段,用户的押金池可以做点文章,但不会成为主要的盈利方式。
用户的骑车租金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变现,但客单价低,半小时收费 1 元,很难实现盈利。
关于未来的盈利方式,比较看好广告和数据变现。
广告盈利:类比公交和地铁,每一辆摩拜单车便是一个流动的广告台。
以摩拜的单车投放量之多和分布区域之广,投放广告的效果应该不错。
数据变现:挖掘用户的出行数据,为用户推荐匹配的商品。
分析用户的出行时间及行为习惯,并结合运营,为用户推送要进行的活动。
4.产品关键路径体验
完整的体验路径如下:
打开 App-位置定位-搜索单车-选择单车-预约用车-找到单车-扫码开锁-开始用车-关锁结算-自动支付
就“打开 App ”这个节点而言,用户的刚需程度受制于天气状况、空气质量和温度情况,雨雾冰雪、PM2.5超标、高温或寒冷的天气情况下,用户选择单车出行的意愿是非常弱的。
App 端的体验非常简洁,获取用户的位置,搜索附近的单车,推荐最近的单车,用户选择后,行走路线都替用户规划好,目的就是为了让用户更高效。
用户找到单车后,使用 App 扫描车身的二维码进行开锁,接着就可以开启骑行之旅了。
这里不得不提摩拜的单车设备,用官方话语描述:全铝车身、橙色五幅轮毂、防锈;SC-7000 航空铝合金,650 mpa抗拉强度,A6+防水;采用轴传动和单摆臂,并使用车身一体成型工艺。
感慨摩拜技术创新的同时,更加感慨摩拜团队其实是按照物联网的思路在设计这件事,本质上连接了车与人。
近些年,物联网行业普遍倡导先行连接的理念。即,先将设备联网。
通过连接产生新的价值与新的需求,通过连接沉淀数据,产生新的商业模式。
但并没有考虑用户本身的需求,而摩拜则通过用户需求去倒逼连接,完全可以称作智能硬件领域的明星产品。
至于用户提到的部分单车骑起来特别费力,以及希望单车能够加装车篮,这些问题可以通过硬件端的产品迭代来解决。
摩拜为行业探索出了一个方向:硬件 + App + 地图定位 + 在线支付 + 租赁经济
5.产品的未来
租赁经济比拼的是规模效应,面对单车出行这片广阔的市场,需要巨大单车的投放量才能形成规模效应。摩拜的重资产模式,每辆单车的成本在 2000 以上,投放的成本也是惊人的。
近期传出摩拜的小蓝车已在上海投入运营,小蓝车采用普通自行车改造,比之前的橙色单车更轻便,也更具有成本和价格优势。
这就意味着,在相同资本的情况下,摩拜可以投放更多的小蓝车。这有利于促进规模效应,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体验。
除了资本和花钱的效率,摩拜还面临一个终极难题:国民素质的拷问。人为的破坏单车,不文明的乱停单车,偷盗现象…
图6 不文明的乱停现象
这道难题似乎很难依靠道德解决。除了建立规范的信用体系与监督机制之外,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突围。
1.单车供应链端。与优质工厂深度合作,生产低成本的单车设备,以源头成本的降低来缓解单车的损耗与偷盗造成的损失。
2.大数据算法分析方向。结合更加精准的单车位置数据与用户行为数据,向行为不佳的用户推送友好提示。
3.结合单车硬件设备,完善报警技术。可尝试以下方式:单车未开锁状态,位置移动了100米,也自动触发声光报警。
4.对于单车损坏的频发区域,有针对性组织运营活动。比如,明星骑行,劝导周边用户爱护单车,可以制造舆论,带动社会资源进行监督。
6.后记
衣食住行领域的创业向来都存在着巨大的机会,单车出行的变革已经发生,只是尚未流行。
或许若干年后,城市出行被完全颠覆。这个时代日新月异,变幻莫测,身处变革之中,深深地感觉到兴奋与欣慰。
写完本文,内心满满的收获与感触。限于格局和视野,难免存在疏漏与不足,还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