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业谱(ID:chuangyepu)
看,最右边那个目光坚定,一脸英气的小男孩,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如果你们对他不太熟悉,
那么,你们对他的儿子一定不陌生……
他儿子就是吃个饭,唱个歌,发个微博也能上头条的,
“舆论之王”、“国民老公”王思聪。
是的,他就是企业家里最会唱摇滚的,
唱摇滚的里面最会做企业的,
“国民老公”的父亲,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
虽然数月没在微博发言,
但“舆论之王”王思聪的威力真不是盖的!
前天,他又一次成功抢了汪峰老师的头条。
在某问答平台上,他居然自爆曾让女友做人流…
老公,虽然你很坦诚,但仍然需要回家跪搓衣板…
不过,老公认真起来也是一枚“上进青年”,
在回答“目前人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时,
他说:“最大的挑战一定是不要辜负大家的期望,能超过父亲。
所以我最大的挑战就是在有生之年,超过我父亲成功的高度。”
不过,这个挑战,难度到底有多大呢?
在2016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单中,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以287亿美元的资产首次跻身前20强,排名全球第18位,超越李嘉诚,成为全球最富有华人。
2015年万达集团的总收入达到2901亿元,几乎是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三家的收入的总和!
不仅如此,王健林还以集团形式捐款超过28亿元,是名副其实的慈善家!
前段时间,在央视《对话》专访中,王健林还表示:“有万达,上海迪斯尼20年之内盈不了利!”
而到底万达有什么底气,敢这样“叫板”迪士尼呢?
在这里,小创就放张图片,大家可以自己感受一下。
这是前天,万达南昌文旅城开业时的情景……
有人甚至戏言,这是不是一半的南昌人都来了呀?
但是,你可能不会知道,
在28年前,为了创业他不仅被迫借高利贷,
还曾被几十家银行拒绝贷款,
为了一笔已承诺的贷款来回跑了50多次,
9天9夜没睡觉,最后昏迷送医院……
也曾被告过222次,亲手炸掉过15亿……
下文来自王健林的自述:
15岁当兵,34岁辞官创业
我15岁就当兵了,从军17年,做到团职干部,遇上中国百万大裁军,就转业到地方政府,当了两年办公室主任。这两段人生都还算成功:我做到团级职务时,不到30岁,很年轻;到地方做官员,职务进步很快,很快做到办公室主任,但我在1988年断然辞官经商。具体两个原因:
1、赶上经商热。1988年到1995年,很多人辞去原有职务,“下海”了。当时国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家经商,创造商品社会。很多人胆子大,跨出这一步。联想集团的董事长柳传志先生,当时就是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下海。我是正处干部,30来岁,算是成功了,但也下海去了。马云先生当时是大学讲师,也下海了。所以,如果没有当时的经商热潮,中国今天不会有这么一批优秀的企业家。
2、改善个人的生活。当时有一句口号叫“争当万元户”,有一万块人民币就是富裕的标志了。我就觉得,别人能当万元户,我凭能力应该不止万元户。
借25%的高利贷创业
下去经商首先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公司注册。选择什么行业呢?我看准了一个行业“房地产”。1988年,中国大陆没有房地产商品化市场这个概念,深圳、广州刚有个苗头。城市里的房子还是分配的。
我看准了这个行业,可当时注册资金的底线要100万人民币。我当时找了一个国有公司借,对方说“行,可以借给你,但是你得找个担保单位”。我只好找了地方政府一个财政部门做担保,这个部门也够狠,说“可以给你担保,条件是担保完了以后拿走50万”!而我当时借款利率高达每年25%。
一般人觉得这不能干了。但是我想,起码拿到营业执照了,还剩50万块钱,再去想办法吧。
当时创业条件的确不像现在。去年万达推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计划”,每年支持100个大学生,借款额度不超过300万元,每人还给配两个指导老师。三年为限,你只要把本金还给我就可了。
被几十家银行拒绝,为贷款来回跑50多次
初期创业,我接下了一个项目,这个工程当时政府干了一半,觉得费劲不愿意干了,转给我的。签完以后突然遇到全国“治理整顿”,贷款就更困难了。为了启动这个项目,我就要去找贷款,需要一笔2000万元的贷款,有土地做抵押,所有的手续都健全,但找了几十家银行,没有一家愿意贷给我。
因为这个项目是政府转给我的,他们觉得对不起我!所以政府开了一个会议,就指定当时某一家国有银行贷2000万给我做启动资金。这家银行答应了说“可以”,哎,我一听好事,那我就去找银行行长吧。前前后后找了50多次,每次都给我躲猫猫。我有时候一见到他了,他从后门就走了,我在走廊白站;有的时候在走廊里堵着他,他说“好好你这样,你下周二来吧、下周二来吧”;等我下周二去,他出差去了!等等。
当时就为了拿到这笔贷款,有的时候一去在那个走廊上(因为进不去办公室)一站就是一整天。我想银行八点半上班,我就八点去吧,站着。甚至站到下班六点也不出来。究竟行长是来了没来?还是不在?我也不知道,也没人愿意告诉我这个信息。当时站在走廊里面这种感觉,这种耻辱,我觉得太卑贱了嘛。
除了这家银行,我又去找了另外一家银行,贷款的时候这个人态度倒是不错,但也是不给我贷款。我为了堵到他,曾经跟一个哥们两个人就开车到他家楼下。我想,你总得回家吧?那我就在你门口候着;你早上总得要出门去上班,总是能碰到你吧?
我俩就去在那儿蹲了一个晚上,在车里候着。反正深秋不是太冷,稍微冷了就开动发动机暖和一会儿,为了省点油过会儿再把它关掉。一直等到早上七八点也没见到人进去,也没见着人出来。第二天晚上我说再去堵吧,我这个哥们觉得忍受不了,他说太丢脸!无论如何也不能去了。
我自己又去待了一个晚上。就是候不着,找不着这个人。其实不是找不着,是他不愿意见你,因为你是民营企业,那个时候民营企业不像今天这个地位。第二觉得你风险大,他不敢放贷给你。放给国有企业亏损了没了,他不承担什么责任;如果放给民营企业可能就要承担责任,我也理解他们。
在这种无论跑了多少趟都找不到办法的情况下,就有人给我出了一个主意说“干脆你就发一个债券”,但是你这得承诺回报,比如两年按照1.4倍,每年20%,1.4倍收回。没想到,推出来以后一抢而光,毕竟20%年回报还是很好的。这个方法真正解决了这个项目的难题,才把我们从濒临破产的边缘给拯救回来。
9天9夜没睡觉,昏迷送医院
这中间其实还有个小的故事。我接的这个项目,可以说追悔莫及。当然后来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把剩下的老百姓搬走了。但当时真是把我憋的够呛!在1993年初的一段时间,我九天九夜都没有睡着觉,什么安眠药,什么打针就是睡不着觉。到后期整个人都有点精神恍惚,失常了。
第十天早上正开着会,“咣当”一头就昏迷在地了。我被紧急送到北京,还找了比较好的一个医院去治疗。我至今还记得那个神经内科的主任姓李的女士,一见我面:“没事,小伙子今晚就让你睡着”。我说你这么大本事?“你放心吧,我们高得很”。其实还是给我吃那些药,可能心理作用,也可能进到医院里了,安静了,我当天就睡着觉了。
3年打了222场官司
在90年代的时候我们做住宅房地产做得还是不错了,但是有个问题刺激了我:我们公司有两个员工得了重病,一个得了癌症,一个得了肝病,每个员工花了一百多万治疗费。
当时民营企业是不可以报销医药费的,你自己有钱你给他报销,没有钱你的员工可能就等死。那我们是花钱给他治疗了,但是也给我一个提醒:如果大量的员工都有了病,再往后发展一二十年大家岁数大了,这公司怎么办呢?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安全的、有长期现金流的商业模式。所以我们2000年决定转行去做商业地产,做不动产,做持有物业,不再搞单纯的住宅开发了。
做商业地产的时候,最早因为不懂,造一座楼,把底层商铺全部卖掉。在初期的三年当中,买了商铺的人经营不好,就来告我们,我前三年当了222回被告,虽然只输了两场官司,还是让整个公司疲于应付。成天在打官司,哪还有精力经营?客户就是这样,他的出租回报率没拿到理想中的10%、20%就来告我。如果输了,可能很多人就扯着横幅上街上去闹事。
所以我觉得这样不行,得研究新模式。怎么办?在创新中研究了一个办法:提出一个模式叫城市综合体。即做一个商业中心,商业中心旁边可能做写字楼,再做城市的商业街,再做一些公寓。把这些公寓、写字楼卖掉,现金流就有了。这样,就不用卖大楼里的商业铺位了,自己来经营,一下子生意就找到模式了。商业经营旺了,旁边的楼也升值了,现金流问题也解决了,万达从此走向了一条康庄大道。
亲手炸掉15亿
2002年的时候,我们在沈阳太原街现代万达广场那块地上做了一个项目,也叫「万达广场」。当时,我们不懂规划设计,请教了国内两个所谓做商业地产的大腕专家,设计了一个城市的步行街。
建成销售完之后,几十位客户集体诉讼我们。大概只有3%~5%的客户还能有过得去的回报率,绝大部分的客户回报率是很低的,甚至颗粒无收。
后来,我们请了非常多的专家一批一批地来看。有专家说你这地方缺一个盖,挡住雨雪生意就好了,我们就花几千万打了一个盖。可生意还是不好。后来又有人说,你们这儿跟地下室的交通不好,哪儿哪儿增加几部扶梯就好了。于是我们又挖了几个坑,搭了几柱扶梯接起来,生意还是不好。还有人说,你们是商家不对,换一批做批发的,小商品城换谁来都行。我们又听了,去把这批人换进来……
前前后后折腾了三四年时间,换了五六批商家,做了五六次努力,都不行。最后大家分析,为什么会失败呢?这时候,我们对商业地产已经有一点体会了,大家得出的结论是,用东北话来说就是「胎里带的毛病没治了」,像先天残疾一样,治不好了。
对于这个问题,最后我们自己内部开了不下20次分析会,大家形成了一致的看法:如果这个事不彻底解决,不炸掉,这个项目是救不活的。「炸掉」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卖出去的钱要还给老百姓。卖的时候容易,再还给老百姓的时候,不是所有的客户都能完全通情达理的,我们也害怕有些人会开出天价,有些人谈不好。
这事做不做、究竟要多少钱才能弥补回来,公司内部的争议非常大。后来,我跟他们讲了一句话,我说我们已经把商业地产作为我们企业今后发展的核心产业,而且我们要发展得好。我们要出去忽悠说,我们做这个商业地产是专家,如果这时候沈阳这个毒瘤、这个反面教材摆在这儿,我们怎么出去忽悠?
最后我们下定决心,干脆从老百姓那儿重新回购,把它炸掉重来。当时,卖这个项目是6.1亿,最后买回来历经三四年的时间谈判,一个一个地谈,大概花了10亿多,花得更多的主要是精力。
征求大家意见、开始实施之后,95%的人在一个月内就把钱领走了。领钱的时候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泪,觉得万达确实是一个负责任的企业。还有好几十户业主直接钱都不领了,说「我就把钱放在儿这,你们不是还得开发另外一个项目?直接买你另外那个项目」。所以大多数业主还是非常可爱的。
我们经过四年多的谈判,终于把这事全部摆平,把买回来的这个楼炸掉了。从这10多个亿的现金赔偿再到炸掉它的工程成本,至少十五六个亿。
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给了我沉痛的失败教训。更主要的是,这件事情,坚定了我们发展不动产的信心。我跟大家讲过一句话:把这个槛迈过去,以后就没有迈不过去的槛。
很多人因为这个事觉得万达是有企业责任心的。我曾经讲过,我们这个事比张瑞敏当年砸几十台冰箱伟大多了吧,砸冰箱才几个钱,咱们砸掉的是几万平米的房子!从更大意义上讲,还不止是社会责任感的问题,也是我们对这个事业和产业的理解。
任何的创新,任何一种新的你自己的发展模式,一开始不可能是完善的,需要逐渐在坚持当中去发现它的不足,发现新的闪光点,逐渐完善起来。所有的创新、所有职业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渐完善升华的过程。
因为这三点,成就了万达万亿帝国
对于自己创业初期,王健林主要有三点体会:
第一点叫“敢闯敢试”。就是不管你做什么,一定要有梦想,有目标,敢去做。你去做起码有一半的机会,你不去做机会是零,所以我最近这些年在各地演讲,经常讲一句话:“什么清华大,北大,不如胆子大”。这个胆子大不是说让你乱干,但是得有勇气去闯,去试验!
第二是创新求变。你要成功,要想不断成功,或者还想获得更大的成功,就一定要能够求变、求新,不能走别人走过的路,不能做跟别人一样的事情。凡是跟别人做一样的事情,获得的肯定是平均利润率;只有做跟别人完全不一样的事,才获得超额利润。
2006年,万达刚进入中国电影产业。那个时候,大陆地区的所有票房加起来不到10亿人民币,公司同事们全部反对我,说10亿就算20%的利润,也才2亿的利润。每年要投3亿、4亿去做,怎么可能收得回来呢?全中国的利润都归你吗?
我说电影院对商业中心来说是不是必须需要?大家认为必须需要。现在又没有人愿意来做。做了挣不到钱,那怎么办呢?我跟大家讲现在只是8亿、10亿的市场,但如果我们带头来做,加一点促销,让那个行业有钱赚,可能会激励更多人来做,这个行业可能就做到80亿、800亿,就可能赚钱了。
所以我们就带头进入这个行业了,万达院线我总共投了6亿人民币。因为后期,有20个、30个影城以后,院线自己有现金流了,自己每年利润就可以支撑自己发展,不需要我再投资了。这个公司1月份上市,现在市值800多亿人民币。万达还有很多创新的东西,等着资本市场来检验。
第三是坚持到底。创业一开始可能新点子会比较多,但是这点子一开始可能不成熟。新的模式可能在试行当中会遇到困难,也可能会遇到挫折,没有实现你的预期目标。这时候怎么办呢?如果你经过分析认为自己路子是对的,就需要坚持。我经常讲一句话:过去讲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我不一样,我到了黄河心也不死,我可能搭一个桥我就过去了;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我找个梯子我就爬过去了。
所有的创业,所有的科研,所有的运动,基本上都是二八定律,成功永远是20%以内,失败肯定是大多数。但是正因为有了10%、20%的成功,激励我们这些人希望成为那一个部分。
先行者绝大部分会成为先烈,少部分才会成为先进,但是因为有成为先进的可能,所以就去奋斗!如果你有梦想,你就应该去努力,有目标就应该去奋斗,人生一定要给自己定一个远大的目标。大陆有句广告词: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还有一句话: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合作、投稿、版权,请加微信:jinrongc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