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周豆瓣读书一周新书精选上榜了10本新书,包括《希腊别传》《怪异与阴森》《长岛》等。这些书籍来自不同的作者和领域,涵盖了历史、文学、哲学、社会学等多个方面。本文将对这些书籍进行简要介绍和提炼关键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书精选概述
本周共有十本新书上榜,这些书籍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历史、文学、哲学、法律、体育和社会学等。每本书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观点,吸引了众多读者的关注。
关键观点2: 《希腊别传》
陈嘉映的《希腊别传》是一本关于古希腊的入门读物,他通过自己对古希腊的理解和情感,向读者展现了古希腊的文化和生活。这本书对于了解古希腊文化和哲学的读者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读物。
关键观点3: 《怪异与阴森》
《怪异与阴森》是马克·费舍的最后一部作品,探讨了流行文化中的两个主题。怪异和阴森是对未知的刺探,也是日常世界偏离自身的方式,这本书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这两个主题。
关键观点4: 《长岛》
科尔姆·托宾的长篇小说新作《长岛》讲述了一个婚姻中的孤独女性回到她曾经离开的地方和人群的故事。这本书将带领读者探索人性的深处,以及情感纽带的力量。
关键观点5: 《论确定性》
《论确定性》由维特根斯坦的手稿中选取而成,集中讨论“确定性”问题。这本书将带领读者探索哲学的深度,以及确定性在我们的生活和思考中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6: 《疯癫,语言,文学》
《疯癫,语言,文学》是福柯的作品,围绕疯癫在社会中的身份和位置、疯癫、语言和文学之间的关系等主题展开。这本书将带领读者探索文学、语言学和心理学之间的交叉领域。
关键观点7: 《前浪后浪》
许纪霖的《前浪后浪》聚焦上百位知识精英心路历程的个案研究,关注这一百年来的中国。这本书将为我们探索当代中国人的精神血脉根源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观点8: 《命若朝霜》
《命若朝霜》从法律社会史角度解读《红楼梦》,聚焦清代女性的法律困境。这本书将为我们提供跨学科的研究视角,同时展现《红楼梦》与清代社会背景的有机结合。
关键观点9: 《运动场内外》
游鉴明的《运动场内外》从性别视角研究近代江南女子身体和体育问题。这本书将为我们呈现近代中国体育女性的鲜活历史和复杂图景,同时审视女子体育与国家、民族、社会文化等关系。
关键观点10: 《挣扎中的决断》和《我想这样被埋葬》
这两本书分别探讨了日本思想家竹内好的思想历程和美国人的生死观念和葬礼革命。这两本书都将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考视角,引发我们对生死、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深思。
正文
👆关注并星标豆瓣读书 遇见更多好书
本周豆瓣一周新书精选上榜了10本新书:
《希腊别传》《怪异与阴森》《长岛》《论确定性》《疯癫,语言,文学》《前浪后浪》《命若朝霜》《运动场内外》《挣扎中的决断》《我想这样被埋葬》
作者: 陈嘉映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铸刻文化
出版年: 2025-1
哲学家陈嘉映写给普通读者的古希腊入门读物。倘将希腊视为一个生命体,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希腊的传记。书中展现了陈嘉映眼中的古希腊,他将多年来对古希腊的理解、心得和情感都写在了这本小书里。诚如书中所言,达乎更高的生存始终是希腊理想。而何为良好生活,古希腊始终给我们以启示。
@晓镜
陈老师写这本书的确是怀着一个心愿,他希望自己能写,最好有多多的人来写,写这种篇幅不长、有自己的见识、容易读的书。我愿意把这本书看作久违了的“大家小书”传统的回归。陈老师写得很克制,或者说,写得很质朴,你可以把它当作一本希腊的普及读本,但细细去读,又会觉得里面很多话大有深意,可以反复琢磨。写什么很重要,没有写什么也很重要。比方说,他没有过多地写哲学,但是关心人的生活方式,在书中还虚构了一个普通雅典公民一天的生活。其中的深意,他并没有在书中说。这是不是某种良好生活的体现呢?他在书中所赞誉的古典的见事为文之道,也是他这本书的风格。
作者: [英] 马克·费舍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新行思
原作名: The Weird and the Eerie
译者: 王知夏
出版年: 2024-11
英国思想家、评论家马克·费舍生前最后一部作品,集中探讨了流行文化中的 “怪异”与“阴森”两个主题。怪异是无所归属之物,阴森则关于从日常生活的紧要事物中抽离。从根本上说,怪异与阴森是对未知的怪异和阴森刺探,是日常世界偏离自身的方式。
@twopersons
从电影和文学作品中举例。从相同点开始,层层推进。再从不同点说,提出阴森“由不在场的失败或在场的失败构成。当不该在场的东西存在,或应该在场的东西却不存在,阴森感就会随之而来。”有意思的是把情节的不同感官比成爱德华霍普的画与萨缪尔贝克特的文字比较,新鲜有趣。很多时候我们把幻觉一言概括,其实是太懒惰,作者或者导演还有更多别的心思等待挖掘。顺手种草《皮囊之下》,对外星人的新解释让我着迷。
作者: [爱尔兰] 科尔姆·托宾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品方: 群岛图书
原作名: Long Island
译者: 柏栎
出版年: 2025-1
爱尔兰当代著名作家科尔姆·托宾的长篇小说新作,《布鲁克林》续篇。一个婚姻中的孤独女性,回到曾经离开的地方和人群,重续最深厚的情感纽带,回到她以为早已失去的生活方式和爱之中。
@阳光晒出来的香
暗流汹涌的要命。这种开放式戛然而止的结局我要是年轻个10岁是断断不会喜欢的。但这个年纪的我觉得这简直真实的不像话。整本书读起来流畅无比,作者功力实在太强了。
作者: [奥]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艺文志eons
译者: 楼巍
出版年: 2024-12
本书由安斯康姆和冯·赖特从维特根斯坦去世前一年半内写下的若干个手稿中选取而成,集中讨论“确定性”问题。译者以安斯康姆版为底本,但与维特根斯坦原始手稿做了对照,若干文本依据原始手稿翻译。
@laughline
维特根斯坦在470条后写道:“在这里,我的思想中仍有一个巨大的缺口。我怀疑它是否还会被填满。”而我在115条后笔记:“到这条,我几乎认为已经结束,往后还能有什么问题呢?”利维斯的回忆文章冗长琐碎,只有这一段,读过笔记的人都会赞同,“对于听讲座的人来说,有机会看到智力天才不断自发地与自己提出的问题搏斗,这才是令人惊叹和获益之处。”我是在最不确定的时间里编了这本书,某种程度上,这件事就是“一个旋转着的物体的轴”。
作者: [法] 米歇尔·福柯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Folie, langage, littérature
译者: 张锦 译 / 秦海鹰 校
出版年: 2024-12-1
本书围绕“疯子在社会中的身份和位置”“疯癫、语言和文学之间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文学分析的演变”三个问题域,组织福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的系列讲稿、文稿,集中反映相应十年中,占据福柯思想中心位置的“疯癫、语言、文学”主题。译自Vrin出版社近年来新近整理出版的福柯作品系列,所收内容大多为此前没有刊行过的文稿和发言,在福柯著作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作者: 许纪霖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出版年: 2025-1
中国革命的许多秘密,都可以从晚清激进知识人那里,找到最初的基因。本书飞越百年,在上一部《脉动中国》兄弟书的历史延长线上,重新出发,继续为当代中国人探索精神血脉根源,聚焦上百位知识精英心路历程的个案研究,关注这一百年来的中国。
@新博士生17
真正最能体现许老师学术水平的,绝不是他对若干时政与社会热点问题的评论,也不是他的政治和社会观点,而是他对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研究。许老师的新著作《前浪后浪》以代际视角诠释晚清到1930年代国民革命这四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与理想追求,一定程度上是他研究知识分子的集大成之作!如果想了解许老师对民国后期(国民政府时期)知识分子的研究,可以参看《安身立命》;想了解许老师对当代知识分子(改革开放后尤其是1990年代这一代知识精英)的人文关怀,可以参看《启蒙的自我瓦解》。
作者: 柯岚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大学问
副标题: 《红楼梦》里的法律、社会与女性
出版年: 2025-1
清代法律如何制度性地决定了女性地位的低下?这些深层的制度性缺陷又如何成为曹雪芹绝望的根源?本书从法律社会史角度解读《红楼梦》。聚焦十二位(类)女性角色,对应十二个清代法制问题,还原清代女性的法律困境,考察清代性别、家庭、法律、政治间的互动与演变。
@努力学习的某喵
很喜欢这样跨学科的尝试,这种交叉研究作品再多来点吧!读了就停不下来,已经分不清有意思的是《红楼梦》还是与当时社会背景的结合了,总之,都有意思!阅读体验很好,无难度。可以当作《红楼梦》解读来看,也可以当作清代法律史+社会史+妇女史小读本来看。涉及到的清代法律史、社会史、妇女史的内容不深,更多起一个普及作用,和《红楼梦》一起讲效果翻倍。这种作品很容易各写各的,让人感觉偏离主题,但这本不会,度把握得还不错。由电视讲座讲稿而来,文字上为了回顾前情/强调要点会有些许重复之处。瑕不掩瑜,这样的尝试以及这种完成度,我会给五星。
作者: 游鉴明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大学问
副标题: 近代江南的女子体育(1895—1937)
出版年: 2025-1
中国女性运动史领域研究专家游鉴明的代表作,从性别视角研究近代江南女子身体和体育问题,审视女子体育与国家、民族、社会文化等关系,呈现近代中国体育女性的鲜活历史和复杂图景。
@伊夏
最近最好奇的一本书,读完也确实小有所获。丰子恺居然在女校教过体操课;清末时就有学校用外籍教师教体育,只是日本老师会被认为有“东洋流风”,不“高等”,更推崇美国老师,认为更“进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对体育的重视到了体育课学分不全不予毕业的地步,就算你已经穿上学士服,还得脱下来补打完网球课,才能参加毕业典礼。
作者: [日] 鹤见俊辅
出版社: 光启书局
副标题: 竹内好传
原作名: 竹内好――ある方法の伝記
译者: 刘峰
出版年: 2025-1
本书为日本战后思想家鹤见俊辅为日本最重要的中国文学研究者、日本战后思想的奠基人之一竹内好所作传记。书写竹内好的过程,是鹤见俊辅书写日本为何陷入战争以及如何在战争结束后面对历史的过程。
@晩圆
鹤见俊辅的写法着眼于竹内好自身经历与日本近代、国家与战争语境的深层连接,另一方面鹤见俊辅对竹内好传纪的书写也包含着他本人对竹内好思想姿态的理解。竹内好经由阅读鲁迅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挣扎”。竹内好反复向自己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选择付出自己的一生努力去不断解决和回答,即使对于那些后来被认为是错误的认知,竹内好选择的并非另起炉灶,而是自我确认和承认,并反复回头衡量甄别那些偏差。鹤见俊辅将这种做法称为“错误/失败的力量”,这种对思想尤其是对过失的反刍进而构成了对未来思考的基础。
作者: [美] 香农·李·道迪 / [美] 丹尼尔·卓克斯 摄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乐府文化
原作名: American Afterlives: Reinventing Death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译者: 李鹏程
出版年: 2024-12-1
本书聚焦美国葬礼革命, 真实记录下当代美国人对死亡的态度迅速变化。作者以人类学家的身份闯入了暗潮涌动的殡葬行业,深入分析了催生变革的社会因素与人们的心理机制。精心策划的葬礼对治愈亲友们的丧失之痛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维参
有人化身万千,在人造钻石坚固恒久的结构中长存;有人笑逐颜开,在自己的葬礼上风度翩翩;也有人用自己的身体滋养草木,与红杉同眠;还有人葬身大海,直面轮回……葬礼是人类最重要的仪式之一,作为人生最后的告别,令生者与死者界限分明、各安其序。但如何操办葬礼,在宗教和民俗传统式微的今天,已经成为了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一项需要重新发展的事业。本书是一位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对美国21世纪初期丧葬仪式的观察手记,相较于猎奇的葬仪,作者更在意其中透露出来的美国人生死观念的变化、仪式观念的革新,以及作为其基底的美国人的民族认同、信仰和生活方式。本书理论抽象程度较低,未作太多展开,反而是作者宁静平和的叙述中浸润着关怀人类、想望自由的磅礴力量,更为动人心魄。你想要什么样的葬礼呢?
“豆瓣一周新书精选”基于前一周豆瓣用户对近期新出版图书条目的标记行为(想读、读过、评分等),每周发布一次,为你呈现一周内的精选好书。
↙️阅读原文查看完整新书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