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有个宿敌,他叫别人家的孩子。他脾气就很好,天天就知道读书,长得又###帅,每次考试到考年级第一。 长大以后,他还交了一个又正点又有钱的女朋友。研究生和公务员全考上了……”
这是《爱情公寓》里面曾小贤说过的一段话。不知道正在读此文的宝爸宝妈是不是从小到大被“别人家的孩子”虐得死去活来,反正我是真的受够了这个“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真的有这么好吗?自己家的孩子真的有这么差吗?每次听到大人这样说,幼小的心灵都是崩溃的,沮丧的,抵触的......
长大后,我们也能明白父母原本是好意,想找个榜样来激励自家孩子,但这样总是扯着“别人家孩子”不放,真的是一万点伤害好吗?
我有个朋友说,小时候家里住的是父母单位的家属院。每次被老娘训,恨不得半个院儿的人都能听到,那个丢脸劲儿就别提了。然后又十分不巧的是,邻居家就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他处处优秀,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是乖孩子。放学从来不出去疯玩乱跑,认真在家写作业,还帮妈妈做家务。
总之,在自家亲娘看来,邻居家这个孩子“从头发丝到脚趾”都完美得不要不要的。因此,每天也就恨不得有一万种理由嫌弃自己生的这一个。动不动就手指着隔壁的墙,说“你看人家谁谁谁……”让朋友一度觉得,自己真是垃圾堆里面捡来的小孩儿,好想离家出走,去寻找生身父母。内心暗暗发誓:等将来自己做了父母,一定不拿“别人家的孩子”来“虐待”自己的娃~
听着朋友的讲述,我不自觉地在脑海出浮现出一个满脸怒气、眼睛喷着火苗,一手插腰,一手指着邻居家方向“指桑骂槐”训自家娃的妈妈.......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父母随便拿小孩子做比较真的好吗?父母应该给孩子的正确激励是什么样的?
印度思想大师奥修说: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去比较。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孩子天生就有差别。每个孩子的性格和特点都是不同的。很多家长的习惯是拿自家孩子的短处跟别家孩子的长处做比较,这样做只能给孩子造成不健康的心理。
对孩子们来说,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许多因素让他们的发展速率、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不相同。所以,盲目的拿别的孩子跟自家孩子进行比较,是没有太多意义的。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做他自己。不管孩子的性格是内向、外向,动手能力强弱,都有机会选择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能更好地让孩子发挥出自己的长处。
对幼儿来说,他最初的自我意识,是通过大人的评价获得的。聪明的家长表扬孩子时会拿孩子的现在,跟孩子的过去相比较。
对孩子进行表扬,需要做出适度的肯定。对孩子好的表现要给出具体肯定,不过于夸张。
比如,孩子通过努力解决了一个问题,妈妈可以提出表扬:“宝宝,你很会想办法!”这样,就让孩子明白了自己为什么被表扬,以后应该怎么做。
在提出表扬的同时,家长还要注意语态。因为我们表扬孩子,目的是让孩子受到鼓舞不断进步,感受到大人对他们的爱和欣赏。
家长可以多观察和寻找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相比较起来,外国父母更习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孩子和世界。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调皮多动的孩子,很可能他的行动力和创造力就很强。不好动的孩子,他可能比其他小孩儿更能安静的坐下来画画儿,读书等.......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大人的赞美可以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得到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也能从小就擅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真诚赞赏他人。
真实的表扬,指的是在表扬孩子时要具有指向性,针对一件具体的事情来表扬。
这样的表扬,可以让孩子有正确面对失败和错误时有承受能力,不会担心受到批评。当他遇到困难时,会愿意自己尝试各种方法,把心思放在如何解决问题上。
智慧的家长都会实事求是地根据孩子的行为作出真实的评价,比如:“你这次确实比上次做得更好了”等。
打小儿饱受“别人家孩子”摧残的宝爸宝妈们,肯定不希望“悲剧”在下一代身上继续上演,所以,宝爸宝妈始终要坚信这一点:只要孩子努力了,那他就是最棒的。
有史以来最知名的虚拟人物?
隔壁老王?大姨妈?你大爷?
NO!是别人家的孩子!
-END-
科学家庭育儿微信平台独家约稿,没有平台授权谢绝转载。本文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