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朝文社
《我们爱历史》团队由多名中国作协会员组成,弘扬正确历史观,正视听。获2015年度网易最佳自媒体奖,2016年度头条号奖,网易最有态度自媒体奖。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  中古史荐读|李丹婕:唐代汉化佛寺与安西四镇 ·  2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诸葛亮一生最怕的3个人,一个惹不起,一个打不 ... ·  5 天前  
上下五千年故事  ·  他潜伏台湾42年,70岁回乡,发现妻子带着儿 ... ·  3 天前  
历史与秩序  ·  大国竞争与世界秩序重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朝文社

九一八国耻日:莫忘这些血不曾凉的英雄

朝文社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9-17 22:05

正文

历史迷聚集地,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问答

视频

人物

音频

辟谣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字数:2862字,阅读时间:约7分钟



每年9月18日,国人都在痛心1931年那场震惊世界的“九一八”国耻,那一幕两万日本关东军凶残扑来,三十万中国东北军仓皇逃跑丢掉东北国土的荒唐场面。这是落后挨打时代的中国,血性尊严几乎丢尽的耻辱一刻。无论过去多少年,依然值得警钟长鸣。然而同样应该铭记的,更有其中另一幕震撼记忆:纵是那般沉沦的一刻,中华,尚有英雄在!


在那个日本凶残刺刀压境,国民政府陷入茫然甚至颤栗的时刻里,这些不同身份背景处境的人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挺身而出,以鲜血甚至生命的代价,在九一八这段悲凉的历史哀乐里,奏响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铿锵强音!


打脸“不抵抗”的农民


九一八事变里,最让后人羞耻的,就是臭名昭著的“不抵抗”命令。这个命令,以当时东北边防军参谋长荣臻的原话叫“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然后,日军的疯狂进攻,就变成了当夜一边倒的屠杀,不少东北军军营里的军官撒腿跑精光,把没有武器的士兵们扔在军营里任人屠戮。一些吓得躲进营房的士兵,竟被日本兵捅死在床上!


然而,就是在这个深夜里,有一个平民,却望着沈阳城漫天的战火,在凄厉的枪声里默默拿起了武器——马庆福


马庆福(1894—1931),沈阳东山坡一位开荒种地的普通农民,他在这场惨烈事变后的第二天,就倾家荡产拉队伍,之后的三个月里,这支队伍成了“抗日救国军”里的骨干力量,虽说装备低劣,却多次袭击日军,甚至还几次扒掉沈阳周边的铁轨,给日军带来不少打击。


▲日本关东军


1931年12月,由于兄弟抗日武装不慎泄露情报,驻扎安家窝棚的马庆福,陷入了二百多日军的包围。二百装备精良的日本关东军,攻打马庆福这四十多人且装备低劣的民团,竟然死磕四小时前进不得。甚至马庆福还一度组织反击,将日军一个机枪阵地端掉,连日军的机枪也缴获在手,给号称“精华”的关东军,一记狠狠耳光!


气红眼的日军调来炮兵部队,以猛烈炮火将安家窝棚打成一片火海,还安排翻译不停喊话,唾沫横飞劝投降。但马庆福和他的战友们,却依然在炮弹呼啸里顽强抵抗,直到全数阵亡。日军在马庆福的遗体上,更找到一枚刻着“马心怀”的名章——那是马庆福在九一八事变后改的名字,铭刻着他用生命践行的理想:心怀祖国,血战到底!


不知,面对这位农民留下的名章,九一八事变当晚,那些事变当晚声嘶力竭喊不抵抗的官员们,那些撒腿逃跑的军官们,以及九一八事变后沦为汉奸的败类们,脸,是否会稍微红一下。


为东北军正名的铁汉


九一八事变当夜,沈阳北大营横遭日军凶残进攻,“不抵抗”命令更如冰冷绞索,把东北军士兵们“捆”着送上日军的刀口。各位将军们更是神通尽显,争着撒腿往关内跑。在这耻辱时刻,却是一位平日儒雅的团长,收到“不抵抗命令”后当场一句悲愤怒吼:“我们官兵不能抱着枪等死!”


这位愤怒的团长,正是东北军六二零团团长:王铁汉。


▲王铁汉


王铁汉(1905年2月24日-1995年12月15日),一个十分刚硬的名字,却是粗人扎堆的民国军界少有的儒雅人物。这位曾经北大预科里的高材生,放弃读大学机会从军的热血青年,扫一眼花名册就能准确记住士兵名字的东北军才子,却在“九一八”当夜,做出了他戎马生涯里第一次“抗命”的决定:先把荣臻的“不抵抗”命令骂回去,然后下令全团瞪圆眼睛,朝着汹涌而来的日军,发起愤怒反击!十四年抗战的第一枪,就这样在1931年9月19日凌晨1点40分,由他悲壮打响!


这场激烈的交火中,六二零团以伤亡十九人的代价,叫日军付出了四十多人的伤亡。并在兄弟部队覆灭溃散的情况下,孤军奋战杀出血路。但毅然自卫还击的王铁汉团长,却也与东北军其他军官一道陪绑,遭到了当时国内媒体的口诛笔伐。直到两年以后,蒋介石才亲口给了正了名:“在北大营当时的情况,你做的很好。”


从此以后,亲历国耻的王铁汉,更在十四年抗战战场上,以越来越多的血战,为受尽嘲笑的东北军正名。他陆续担任一零五师的师长和四十九军军长,在抗战最为惨烈的淞沪会战与长沙会战中屡立战功,公认正面战场上令日军胆寒的中国将军。1945年8月,也是这位打响抗战第一枪的英雄,代表国民政府在杭州接受日军投降。以当时报界的评论说,他不止代表了国民政府,更是代表那支背负国恨家仇的东北军,完成这历史性的一刻!


而在1948年,解放战争胜利的前夜,即将败退去台湾的王铁汉将军,再度故地重游北大营遗址,面对眼前一片断壁残垣,这位抗日战场上历经血战都不曾流泪的硬汉将军,当场含泪发出一声质问:“日本进攻北大营时,我们兵力将近八千人,敌方仅有不到七百人,可我们竟然要放弃!正是这一放弃,日本人进了中国,十四年间杀了我们那么多同胞!惨不惨?”


日军屠杀东北军民


这一句质问,是一位九一八国耻的亲历者,对至今为止,所有洗白“不抵抗命令”的论调,那些所谓“实力不够不能打”之类的理由,打得啪啪的一声耳光。


令张学良羞愧的军阀


九一八事变后,作为直接当事人的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员张学良,成了国内一度被口诛笔伐的人物。但对于当时来自各方面的指责,眼睁睁看着国土沦丧的张学良,基本陷入了沉默状态,直到被一位“老朋友”堵在北平家里骂大街——昔日北洋军阀直系枭雄吴佩孚。


吴佩孚


吴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秀才出身的山东大汉,受甲午战败刺激投军的北洋军界强人。虽是北洋军阀时代毁誉参半的争议人物,但唯独一个高贵品质,却是无论敌友都敬佩:慷慨报国!终生以岳飞为偶像的他,早年手握重兵时,就曾在五四运动的关键时刻通电全国,豪言不惜与日本一战。后来在军阀战争中落败,更是拒绝了欧美政客拉拢他出国的“好意”,甘愿在国内清贫度日,也因一生清廉,生活很快陷入困顿,九一八事变前,基本就靠张学良接济!


但在九一八国难爆发后,贫寒的吴佩孚立刻青筋暴跳,怒冲冲的把张学良堵在家里大骂,问张学良为什么不抵抗。张学良如平日般搪塞两句,惹出吴佩孚一句打人打脸的怒喝:“国仇你不报,家仇(张学良父亲张作霖被日本炸死之仇)你不报,你老子的棺材已经竖起来了!”这戳心窝一句,叫张学良终于难忍,咬牙半边迸出一句:“玉帅(吴佩孚)说的对,我给我父亲丢脸了。”


张学良


当然,这事传开后,很多北平的“名流”们,嘲笑声也多,说吴佩孚站着说话不腰疼,事情要摊在他身上,他做的没准更丢人。可是八年以后,吴佩孚却做出了最慨然的回答:以生命为代价。


1937年北平沦陷,吴佩孚拒绝了国民政府邀请他南下大后方的安排,毅然留守在沦陷区,之后的两年里,吴佩孚的战斗力连续爆表,把上门劝他做汉奸的日本人及其走狗统统骂出门去。甚至面对日本人散布的“吴佩孚做汉奸”的谣言,他慨然召开记者会,向全世界打侵略者的脸:中日友好的前提很简单——日本军队全部滚出中国去!


这位晚年贫寒的北洋枭雄,就以这始终刚正不阿的态度,成了日本人在大后方攻不下的“堡垒,也终于在1939年被日本特务土肥原暗害。以吴佩孚很多生前老友的回忆:对这一天,吴佩孚早有准备,他是在用生命,为全国的抗日军民,树一杆不屈的标杆!


当他去世的噩耗传来时,国民政府的挽联,足以缩影他一生的铁骨: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壮志;大风思猛士,万方多难惜斯人。


吴佩孚灵堂


为何中华不会亡?因为无论怎样凄风苦雨时代里,无论身份出身,血不曾凉的英雄,从未断绝!


往期文章导读


如果您想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些慷慨忠烈的英雄,请后台回复关键词:名臣名将


如果您想了解中国历史上那些领先世界的辉煌文明,请回后台复关键词:中华文明


如果您想了解中国历史上那些令人回味的兴衰道理,请后台回复关键词:朝代兴衰


每个关键词,我们都选出四篇往期精彩文章供您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