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小甫《论安西四镇焉耆与碎叶的交替》,《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6期,95—104页;荣新江《唐代安西都护府与丝绸之路》,新疆龟兹学会编《龟兹学研究》第5辑,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2年,154-166页。
[2] 《旧唐书》卷一九八《龟兹传》,中华书局,1975年,5304页。
[3] 荣新江《关于唐宋时期中原文化对于阗影响的几个问题》,《国学研究》第1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401—442页。
[4] 孟宪实《于阗:从镇戍到军镇的演变》,《北京大学学报》2012 年第4期,120—128页。
[5] 关于相关文书的情况,参荣新江《和田出土文献刊布与研究的新进展》,《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1卷,2008年,1—9页;《唐代于阗史新探:和田新发现的汉文文书研究概说》,《中原与域外——庆祝张广达教授八十嵩寿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2011年,43—56页;刘安志、陈国灿《唐代安西都护府对龟兹的治理》,《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34—49页;
[6] 刘子凡《于阗镇守军与当地社会》,《西域研究》2014年第1期,16—29页;丁俊《于阗镇守军征税系统初探》,《西域研究》2016年第3期,13—24页。
[7] 荣新江《唐代西域的汉化佛寺系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153—160页。
[8] 关于唐朝官寺的建立及其功能,参聂顺新《唐代佛教官寺特殊功能研究》,《世界宗教研究》2018年第5期,48—58页。
[9] 《唐会要》卷四八“寺”条,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850页。
[10] 《大云寺弥勒重阁碑》,《山右石刻丛编》,《石刻史料新编》(初编)第20 册,15020 页上第6—7 行。“天”、“年”、“月”、与“日”字用武周新字写成,“制”字前留白,意指敕令。
[11] 慧超撰,张毅笺释《往五天竺国传笺释》四四“安西”,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176页。
[12] 《唐六典》卷四“礼部员外郎”条,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125页。
[13] 关于七宝台寺及其前身光宅寺的相关情况,参陈金华著,陆辰叶译《舍利与王权——武后对佛舍利的政治利用》,《汉语佛学评论》第5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5—24、45—48页。
[14] 《旧唐书》卷一八三《薛怀义传》(4742页):“其伪《大云经颁于天下》,寺各藏一本,令升高座讲说。”武则天新译佛典快速传至边地的例证之一是吐鲁番出土的《武周康居士写经功德记碑》,参荣新江《胡人对武周政权之态度》,《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204—221页。
[15] 《往五天竺国传笺释》四四,176页。
[16] 《通典》卷一九三《边防》九“西戎·石国”引杜环《经行记》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5275页。
[17] G. Clauson, “Ak-Beshim-Suyab,” Journal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 1961, pp. 1-13;张广达《碎叶城今地考》,《北京大学学报》1979年第5期,70-82页;收入《文书、典籍与西域史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2页。
[18] 香川默识《西域考古图谱》上卷,东京,国华社,1915年,绘画(9)。
[19] 马世长《库木吐喇的汉风洞窟》,《中国石窟·库木吐喇石窟》,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 年,214 页。
[20] 《往五天竺国传笺释》四四,176页
[21] 彭杰《唐代北庭龙兴寺营建相关问题新探——以旅顺博物馆藏北庭古城出土残碑为中心》,《西域研究》2014年第4期,63—73页。
[22] 季羡林等校注《大唐西域记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1002页)卷一二“瞿萨旦那国”条记,于阗“崇尚佛法。伽蓝百有余所,僧徒五千余人,并多习学大乘法教”;库车地区也出土了若干六朝时代的汉文大乘佛典写本,参《西域考古图谱》下卷,佛典。
[23] 参周伟洲《吉尔吉斯斯坦阿克别希姆遗址出土唐杜怀宝造像题铭考》,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6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383-394页。
[24] 参段晴《于阗僧提云般若》,《于阗·佛教·古卷》,上海,中西书局,2014年,45—56页。
[25] 提云般若约688年入唐,689—691年间翻译了六部佛典,包括一部论、五部经,其中至少有四部同时有于阗文译本,说明他是中原与于阗佛教文化互动中的重要人物,参陈怀宇《英国图书馆藏三件于阗文文书的比定》,樊锦诗、荣新江、林世田主编《敦煌文献、考古、艺术综合研究——纪念向达先生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333页;实叉难陀相关事迹,参段晴《义净与实叉难陀》《于阗·佛教·古卷》,169—184页。
[26] 转引自荣新江《唐代西域的汉化佛寺系统》,《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157—158页。
[27] 同上。
[28] 荣新江《唐代龟兹地区流传的汉文典籍》,《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170—171页,该文据德藏吐鲁番收集品,此外日本、法国也藏有库车地区出土的汉文写经。
[29] 赞宁撰,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卷二《实叉难陀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32页。
[30] 法月、利言的行迹,参《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一四,《大正藏》第55册,经号2157,878—879页。
[31] 庆昭蓉《龟兹僧利言的生平事业(上)》,《唐研究》第20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469—490页,特别是474页。
[32]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卷一五,《大正藏》第55册,经号2157,881页。
[33] 庆昭蓉《龟兹僧利言的生平事业(上)》,《唐研究》第20卷,479页。
[34] 《宋高僧传》卷三《戒法传》,46页。
[35] 柳洪亮《柏孜柯里克新发现的〈杨公重修寺院碑〉》,《敦煌研究》1987年第1期,62—63页。
[36] 荣新江《唐代禅宗的西域流传》,《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179页。
[37] 同上,180页。
[38] 马世长《库木吐喇的汉风洞窟》,《中国石窟·库木吐喇》,218页。
[39] 刘韬《唐与回鹘时期龟兹石窟壁画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17年,7页。
[40] 马世长《库木吐喇的汉风洞窟》,《中国石窟·库木吐喇》,221页。
[41] 刘韬《库木吐喇第16窟观无量寿经变壁画的复原与识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第2期,67—74页;刘韬《唐与回鹘时期龟兹石窟壁画研究》,138—160页。
[42] 刘韬《胡地尚唐风——库木吐喇石窟第16窟壁画复原与塑绘内容考析》,《美术研究》2016年第6期,111—119页;苗利辉《汉传净土信仰在龟兹地区的流传——以龟兹石窟为中心》,《丝绸之路研究集刊》第2辑,140—156页。
[43] 刘韬《唐与回鹘时期龟兹石窟壁画研究》,160—169、177、240—246页。
[44] 马世长《库木吐喇的汉风洞窟》,206页;常书鸿曾记,在16窟主室男子供养像旁依稀可见“威郡王郭”的字样,《新疆石窟艺术》,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115页。
[45] 马世长《库木吐喇的汉风洞窟》,220页。
[46] 现藏吉美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新疆佛教遗址》,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422页。
[47] 林立《夏合吐尔和乌什吐尔地面佛寺遗址研究》,《西域研究》2005年第3期,79—95页。
[48] 阎文儒《新疆天山以南的石窟》,《文物》1962年第7—8期
[49] 小田义久主编《大谷文书集成》(壹),京都,法藏馆,1984 年,78页。
[50] 《库车阿艾石窟第1号窟清理简报》,《新疆文物》1999 年第3—4 期。
[51] 刘韬总结,唐风来到后石窟出现的明显变化包括:1、经变化出现;2、尊像图出现;3、汉式千佛出现;4、汉地装饰纹样运用;用色和笔意都表现出中原地区壁画的特点,《唐与回鹘时期龟兹石窟壁画研究》,218页。
[52] 霍旭初《阿艾石窟题记考识》,《西域研究》2004年第2期,50—60页。
[53] 《库车阿艾石窟第1号窟清理简报》,《新疆文物》1999 年第3—4 期;霍旭初《敦煌佛教艺术的西传——从新发现的新疆阿艾石窟谈起》,《敦煌研究》2002年第1期,26—36页;
[54] 冻国栋《旅顺博物馆藏唐建中五年(784)孔目司帖管见》,《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朝资料》第14辑,1996年,120—139页。
[55] 孟宪实《于阗镇守军及使府主要职官——以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品为中心》,《西域研究》2014年第1期,第7页。
[56] 录文见张广达、荣新江《圣彼得堡藏和田出土汉文文书考释》,《于阗史丛考》(增订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275 页。
[57] 丁俊《于阗镇守军征税系统初探》,《西域研究》2016年第3期,21—24页。
[58] 陈国灿《关于唐建中五年(784)安西大都护府孔目司帖释读中的几个问题》,《敦煌学辑刊》1999年第2期,6—13页,特别是第10页。
[59] 文书为Dx.18927,中文文书见录于张广达、荣新江《圣彼得堡藏和田出土汉文文书考释》,《于阗史丛考》(增订本),282页;双语参吉田丰著,田卫卫译,西村阳子校《有关和田出土8—9 世纪于阗语世俗文书的札记》(三)下,《敦煌学辑刊》2012 年第3 期,151页;其中汉语部分的“讫罗捺”和于阗文部分“Vikausä”(中文为勿苟悉),俱见于Dx.18926+SI P93.22+Dx.18928《大历十六年(781)杰谢合川百姓勃门罗济卖野驼契》双语文书,参《圣彼得堡藏和田出土汉文文书考释》,280—282页,两人和其他五人一道,或许都是杰谢合川村的村民;研究参吉田丰撰,荣新江、广中智之译《有关和田出土8—9世纪于阗语世俗文书的札记》(二),朱玉麒主编《西域文史》第3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93页。
[60] Éric Trombert, Ikeda On et Zhang Guang-da, Les Manuscrits Chinois de Koutcha, Fonds Pelliot de la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 Paris, 2000, p.84;另有D.A.87是某渠的人名薄,见同书,85页。
[61] 莲花寺,参范祥雍点校《宋高僧传》卷三《唐丘兹国莲华寺莲华精进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 年,45—46页;木纳寺见D.A.112,Les Manuscrits Chinois de Koutcha, p.98。
[62] 文书中相同的表述有助于落实这种共通性,比如以“小小差科”一词指“杂差科”,又见于和田地区出土的《唐大历三年三月典成铣牒》,参张广达、荣新江《〈唐大历三年三月典成铣牒〉跋》《新疆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60-69页,收入《于阗史丛考》(增订本),106—117页;另和田出土的《于阗某寺支出簿》(下文会提及)中课草以络子为单位的情况,也见于库车文书D.A.51,Les Manuscrits Chinois de Koutcha, p.71。
[63] 陈国灿《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551页。
[64] 《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557页。
[65] 书同上,544—545页。
[66] 池田温《麻扎塔格出土盛唐寺院支出簿小考》,敦煌研究院编《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纪念文集》,北京,世界图书公司,1996年,207—225页。
[67] 《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546—547页。
[68] 《唐代于阗史新探——和田新发现的汉文文书研究概说》,44页。 《中国古代籍帐研究》,348—350页。
[69] 段晴《于阗语高僧买奴契约》,《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1卷,2008年,11—27 页。
[70] 荣新江、文欣《和田新出汉语——于阗语双语木简考释》,《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1卷,2008年,45—69 页。
[71] 同上。
[72] 如库车曾出土一件残文书,至少有六名处半,表明官府对地方基层官吏名单有所掌握,Les Manuscrits Chinois de Koutcha, p.131。
[73] 吉田丰著,田卫卫译,西村阳子校《有关和田出土8—9 世纪于阗语世俗文书的札记》(三)中,《敦煌学辑刊》2012 年第2期,174页。
[74] 荣新江、文欣《和田新出汉语——于阗语双语木简考释》,《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1卷,62页;文欣《于阗国官号考》,《敦煌吐鲁番研究》第11卷,143—144页。
[75] 制作于天宝年间,参刘子凡《于阗镇守军与当地社会》,《西域研究》2014年第1期,18—19页
[76] 荣新江《敦煌本〈天宝十道录〉及其价值》,《九州》第2 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年,125 页。
[77] 池田温《麻扎塔格出土盛唐寺院支出薄小考》,《段文杰敦煌研究五十年纪念文集》,207—225页。
[78] Les Manuscrits Chinois de Koutcha, p.50.
[79] Les Manuscrits Chinois de Koutcha, p.59.
[80] 《斯坦因所获吐鲁番文书研究》,557页。
[81] 荣新江《关于唐宋时期中原文化对于阗影响的几个问题》,《国学研究》第1卷,401—442页。
[82] 刘安志、陈国灿《唐代安西都护府对龟兹的治理》,《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34—49页。
[83] 张广达《唐灭高昌国后的西州形势》,《文书、典籍与西域史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27页,初刊《东洋文化》第68号,1988年,69—107页。
[84] 刘再聪《唐四镇地区基层行政治理研究——以于阗、龟兹两地村坊制度为中心的考察》,《西域研究》2008年第3期,21—35页。
[85] 段晴《关于古代于阗的“村”》,《张广达先生八十华诞祝寿论文集》,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10 年,581—604 页。
[86] 段晴《于阗语大案牍》,荣新江主编《唐研究》第22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389页。
[87] 文欣《新疆博物馆藏木板于阗语粮食支用帐考释》,《西域文史》第9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年,85—108页。
[88] 如D. A. 12文书提到西萨波村孙光朝、[南?]萨波村税丁张小诠,Les Manuscrits Chinois de Koutcha, p.54。
[89] 书同上, p.98。
[90] 书同上, p.132。
[91] 大谷8056《唐大历十六年(781)六月米十四举钱契》,小田义久主编《大谷文书集成》(壹),222页;关于药方邑的两件文书都出自库木吐喇废寺遗址,图版见《西域考古图谱》下,史籍(11)(12)。
[92] 林世田、刘波《国图藏西域出土〈观世音菩萨劝攘灾经〉研究》,樊锦诗、荣新江、林世田主编《敦煌文献、考古、艺术综合研究——纪念向达教授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306—318页。
[93] 《新唐书》卷四三下《地理志》七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1119页。
[94] 《唐六典》卷五“兵部员外郎”条,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157页。
[95] 唐长孺主编《吐鲁番出土文书》叁,北京,文物出版社,1992年,567页。
[96] 《有关和田出土8—9 世纪于阗语世俗文书的札记》(三)下,《敦煌学辑刊》2012 年第3期,158—160页。
[97] 段晴、李建强《钱与帛——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三件于阗语-汉语双语文书解析》,《西域研究》2014年第1期,33—38页。
[98] 段晴《于阗语大案牍》,《唐研究》第22卷,379页。
[99] 荣新江《唐代禅宗的西域流传》,《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183页。
[100] 库车出土文书可见相关斋会的零星信息,如D.A.5 《大乘信徒愿受三归八戒文》、D.A.21《僧法臻书状》,Les Manuscrits Chinois de Koutcha, p.50, 58。
[101] 对此可资参照的是圆仁在扬州开元寺所亲历的斋会和冬至节庆期间僧俗云集、官民同乐的场面,参小野胜年校注,白化文、李鼎霞、许德楠修订校注,周一良审阅《入唐求法巡礼行记校注》,北京,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年,70—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