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针对比特币的暴涨,有人用郁金香做了类比,该怎么看呢?
类比是很奇妙的语言艺术,用得好,令人回味无穷;类比也是诡辩的大杀器,一个简单的类比便能让人有理也说不出话来,俗称“一句话噎死你”。举个例子,
消费者:老板,您这牛肉面没牛肉啊?
老板 :这不正常嘛?!你看,夫妻肺片里边也没夫妻啊!老婆饼里边也没老婆啊!土匪鸭里边也没土匪啊!
所以,很多时候,类比既是了解新事物最便捷的方式,也是攻击新事物最便捷的手段。比如近期比特币的暴涨,本来是投资品里面司空见惯的现象,但若非得用臭名昭著的郁金香泡沫去类比,便有故意抹黑之嫌。
关键还在于,无论你进一步作何解释,对方都能用“郁金香”三个字噎死你,就如你和人解释P2P,别人一句“就是e租宝吧”就能让你闭嘴是一个道理。
所以,做理智的自己,请远离不当类比。好,下面开始讲道理。
(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15日电) 比特币近一个月来又开启了新一轮猛涨,7月14日还处在16000元下跌趋势中的比特币当前(8月14日)已迅速增长到27000元,再创历史新高,一个月实现超过68%的惊人增长。
毫不意外的,同比特币历史行情中每一次价格“疯狂”高走时一样,在比特币投资者们看着账户默默欢呼的同时,关于比特币投资泡沫即将到来的声音也迅速在市场中扩散开来。
与所有高风险收益的投资一样,很难有人能够给出充足的理由预判比特币接下来的行情走向,所以,尤其在市场投资过热时,保持适当的理智不盲目追涨进场是很必要的。然而,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认为,有一种市场观点将比特币与郁金香做不恰当的类比,夸大比特币的投资泡沫,试图制造恐慌以吓退投资者,并不可取。
关于“郁金香投资泡沫”,在《泡沫的秘密》一书中,经济学家加伯教授在比较了18世纪最初的珍稀球茎与17世纪的球茎的价格下跌趋势后,做出结论:郁金香珍稀球茎的天价与其快速下跌反映了正常的定价行为,闻名经济学界的“郁金香泡沫”也许并不存在。并且,当前主流经济学的观点中,投机泡沫从长远的经济发展周期来看,也可能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正如“郁金香投机”风波最终促成了荷兰鲜花产业的繁荣。故而,“郁金香投机泡沫”本身存在的真实性以及危害性在经济学的维度内都值得商榷。
薛洪言说,1637年荷兰“郁金香”价格飙涨的背后是法国贵族一次偶然的审美新鲜感的刺激。而比特币则是全球现代金融发展背景下的互联网科技产物,其诞生与全球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息息相关,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
比特币诞生于2008年中本聪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不需要任何政府或者庞大的中心体系信用来维持运行是比特币最核心的特点。有经济学家称,比特币被创造出来的一部分原因是对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所作出的反应。
Circle 创始人JeremyAllaire曾在博客上描述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那段时间,
“仿佛天都快塌了,那是一个非常黑暗和不确定的时刻。我们所有人在那一刻都觉得我们的钱可能会消失,我们不知道钱是否还在银行里。整个世界对银行和政府都失去了信任。”
事实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随之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中心的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也在1976年随着美元危机的爆发而彻底终结,全球货币失去黄金这一最后屏障,进入无锚滥发时期。
在国际货币体系“缺锚”时代,比特币作为一种明确了发行总量且发行速度递减的抗通胀资产,为公众进行保值资产配置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同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拥有低成本、高效率的交易结算特点的比特币成为一种新型的全球互联网支付工具。
随着跨境贸易、跨境电子商务等商业活动日益频繁,近年来,全球跨境支付需求快速增长。然而传统模式下,由于各国银行拥有独立的账务系统,系统间并不连通,并且缺少强信任的中央主体,要解决跨国间的信任问题,通过建立多方代理关系利用第三方机构以备付金的方式建立资金池,或借助通用协议(例如SWIFT),两者都需要承担高昂的运营成本,并且运作效率低下。
比特币系统则基于P2P通讯网络、非对称加密算法、分布式数据库以及以巨大算力作为运转成本的工作量证明共识机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安全可靠的、点对点的、极低成本的即时传输,能够有效缓解日益扩张的跨境支付需求与落后的支付手段之间的矛盾。
“至此,我们能够清晰的了解到,比特币的诞生具有其历史必然性,稀缺保值资产及全球支付工具构成比特币的核心价值基础,拥有明确的市场需求与之匹配”,薛洪言认为。
他说,对待比特币的长期发展,我们必须建立起一个基本的认识,比特币无论作为保值资产还是支付工具,其价值界定必然要经历一个由全球用户认可度来驱动的动态调整过程,换言之,当全球有更多用户认可比特币拥有价值储存和支付的功能,愿意储藏和支付比特币,那么比特币的价值也就越高。试想,黄金的价值发展不也正是这样的过程吗?从一个村落,到一个城池,到一个国家,直至到全球认同逐渐形成,黄金的价值才得以稳定下来。
故而,将比特币最终价值形成前的波动完全等同于“郁金香投机泡沫”中经销商哄抬造成的价格起落是非常不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