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经社
政策前沿 财经动态 思想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保险一哥  ·  2025年第3期保险自媒体红人千人榜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经社

牛津大学教授:疫情发酵为国际大流行疾病,只是时间问题

政经社  · 公众号  ·  · 2020-03-03 20:32

正文



著名流行病学专家、牛津大学终身教授陈铮鸣

记者 | 郜晓文
来源 | 中国慈善家杂志

新冠肺炎正在全球加速蔓延,令人忧心。 这是否会发酵为一场国际大流行疾病? 中国的疫情何时能结束? 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如何? 针对种种疑问,《中国慈善家》杂志近日对国际著名流行病学专家、牛津大学终身教授陈铮鸣进行专访,言简意赅,而一针见血,政经社推荐阅读。

《中国慈善家》: 目前来看,您认为疫情是否已转变为世界大流行疾病? 国际社会在应对疫情方面是否应该借鉴武汉的防控措施,比如,封城或限制人员流动?
陈铮鸣: 世界卫生组织对疫情的预警级别在逐步提高,也在动态、定期评估疫情的发展趋势。 传染病大流行通常有几个大的标准: 第一,范围非常广。 现在疫情已经蔓延至61个国家和地区,除了南极以外,所有其他的6大洲已经覆盖了。

第二,它比较严重,即病死率较高。 普通的流感虽然覆盖面很广,但它对健康的危害并不是很大,病死率还是非常低的,所以不会称之为大流行。

第三,在当地形成传播。 武汉是新冠疫情的首发地,对这个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刚开始认识不足,大家的警惕性不高,所以耽搁了2~3周的防控关键期,这导致了疫情的蔓延。 现在全球对这个病的理解相对比较成熟了,警惕性比较高。

但尽管这样,个别的国家和地区还是疏忽。 现在我们最担心的情况在有些地方已经发生了,就是包括英国在内的一些国家, 出现首例接触史不清楚的病人。

这说明疫情很容易扩散,而且很难防控。 假如疫情扩散了以后,在很多国家都发生这种情况,那么发展成国际大流行疾病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现在来看,除了中国的疫情控制得还不错, 韩国、意大利、伊朗等几个国家形势非常严峻。

其他国家,像巴西、墨西哥、印度、巴基斯坦等现在没有明确的报道,但是这个病毒你看不见摸不着,很难防控,只要有一个人带着病毒进去传播就能完全扩散,所以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

世卫组织没有说大流行是希望不引起恐慌,但现在其实已经在全球完全扩散,如果疫情在印度、非洲进一步扩散的话,危害会非常大。


《中国慈善家》: 您预计中国的疫情什么时候能够完全结束,可以解除这种封闭隔离的状态?
陈铮鸣: 目前还很难判断。 中国境内疫情控制取得积极成效,民众的配合度也非常好。 现在从数据来看,湖北以外省份基本上都是零增长。

但是现在疫情控制出现一个复杂情况,那就是国际上疫情的影响。 输入病例可能不是从武汉来的,而是来自日本或韩国,这又增加了一定的防疫难度。 特别是北京、天津、山东、辽宁等跟韩国经贸交流比较密切的省市。
另一个复杂情况是新增病人的来源不清楚。 像武汉这样千万人口规模的城市,社会的管控再严格肯定会有死角。


疫情什么时候结束,关键需要一个疫情解除的标准。 我认为,什么时间解除疫情需要非常慎重,一定要拿出一个标准方案,可能需要不同级别的解除标准。 江浙一带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将这几个省流动起来; 武汉什么时候松动,要达到相应的标准。

设定标准要考虑三个指标: 一是新增者,二是疑似者,三是留观者。 现在比较关注新增病例,但是一定要考虑后面两个因素。 比如,留观者是零,疑似者是零,确诊的患者出院后14天内发病是零,那么这个地区疫情就可以解除了。

当然,还要防范周边地区的疫情。 其实封城容易、开城难,现在正规战结束了,接下来的游击战很难打。








教训涉及的面太多了,希望能够有真正的反思。
从传染病预防的角度讲,三个警报系统都失灵了: 第一,医生的警报 ,一线的临床医生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第一时间报告。 其实在刚开始的时候,在没有明确诊断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先报上去。 传染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第二,网络直报系统也没有发挥作用。 刚开始的时候症状表现跟非典非常相似,应该按照非典病例来录入系统,再来排查。
第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渠道——互联网。 国际上做了很多研究,即使像美国有很好的传染病报告系统,但是它的时效性比不上网络,像百度的关键词搜索,腾讯、微博等社交软件的热搜,它可以马上就找到一些疫情暴发的苗头,因为现在民众的这种社交的媒体很发达。
还有决策方面的问题,这场疫情本来完全可以避免,没必要到现在这么严重。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人是错的,每个部门都有它的道理,这是最大的问题,是需要反思的。
还有一个需要反思的,就是中国的医疗制度,分级诊疗为什么推不下去。 封城以后,一下子 发烧门诊人满为患,造成交叉感染非常严重。 所以,对医疗体系建设要深刻反思。 这次疫情还反映出我们的医疗体系重点都放在治疗方面,对疾病的预防重视不够。


另外,这次各地派出的支援都是医疗队,很少涉及流行病学的调查,但后者非常关键。 现在武汉到底多少人感染? 可能没有人搞得清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