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园
丁香园官方号,一百多万医生在关注。作为中国医务工作者的网上家园,丁香园深知医疗的痛苦与快乐。我们提供交流的平台、独家深入的内容,也有为医务工作者提供的各种服务。医疗行业从业者,请订阅我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颅脑7.0T磁共振成像诊断分析... ·  2 天前  
丁香园  ·  中纪委同日 2 次发文,提及医药反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园

作为医生,把病治好就可以了吗?

丁香园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07-03 19:59

正文

在我还是一个「小医生」的时候,总是认为医生就是「治病救人」,把病治好不就可以了吗?因此,总是喜欢和生存率、手术切除率、生存时间和并发症等数字较劲。后来才发现,仅仅把病治好是不够的。



怎样才算「好了」?


第一次意识到「生存质量」这个词的真正含义,是表姐的乳腺癌手术。二期,发现得早,当机立断地手术,找了最好的主任主刀。手术很成功,我也以为自己功德圆满。


不想,表姐休养了三个月,回到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就给我打来电话:「我做手术的那一侧胳膊,一举电话就疼,这该怎么办?」表姐是采购,经常要长时间通话、询问报价。


「那你就换一只手拿电话呗!」我不以为然。


「可是,我左手不会写字啊!」


的确,表姐总是一边询价,一边记录信息。这个问题,把我这个大夫难住了。


「我会好吗?」表姐听到我沉默,担心地问。


我纳闷:「你早就好了啊!」


表姐一听,更沮丧了:「谁说好了?一累就特别疼……」


我挺郁闷,总不能对表姐说:「你得癌症了,身体指定和之前不一样,你还要求那么高干啥?」况且,乳腺癌术后的疼痛很少见,谁知她是真的疼、还是心理因素导致的。最后,谈话不欢而散。


后来,还是表姐夫想出了个好办法:买了个蓝牙耳机解燃眉之急,再定期带表姐去中医那里按摩、理疗,表姐渐渐不再提此事。


我想,她的疼痛,至少有一半是被表姐夫的关心治好的。


一个成功的手术,真的无法解决病患的所有问题。理解和关爱,才是提升生存质量的最佳保障。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正版图片库



「安慰」也需要学习


外科这一行干久了,每次拿起手术刀时,总是会略显沉重。


一方面,我们通过手术为病人去除病灶、解决他们当前的痛苦。但另一方面,手术本身意味着疼痛、后遗症或者一系列生理上的变化和功能丧失。


虽然这些丧失是由疾病造成的,但当大夫们明白这些丧失对眼前的病患而言,意味着什么的时候,难免会有些伤感。


在急诊时,救助过一个车祸重伤患者。颈椎、右手手骨骨折,脸部挫裂伤、缝合了 18 针,是一个大大的「7」字型疤痕。


当时,患者情绪很低落,缝合时一直在默默流泪。治疗结束后,他对我说:「你让我看看手的片子吧!」


我有些诧异,毁容了都不着急,看手的片子干什么?


原来,这位病患,是我的同行——一名眼外科医生。


知道真相后,忽然发现这两张 X 光片变得很重。骨折加肌腱断裂,不知能复原到几层,想再做手术,恐怕不太容易。


我没再多问,默默地把片子递给他。


我忽然想到,如果是我不能再做手术了,会是怎么样的心情?虽然,常在手术特别多、特别累时,吐槽说再也不想上手术了。但以这样的方式告别手术台,谁能真的坦然接受呢。


我又想到我之间接触过的病人们:一个老师,因为喉癌切除咽喉,再不能授课;一个运动员,跟腱撕裂,从此要告别赛场……


这些病患,从医院离开后,都在和「生存质量」较劲。


医学,只能解决他们一部分的问题。而作为医生的我们,也没能好好地抚慰他们受伤的心。


仔细想想,我们虽然常说「偶尔治愈,总是安慰」,但似乎从来没有接受过关于「如何去安慰」的教育。这句话,越来越像医生对于医学局限性的借口。


图片来源: pixabay.com 正版图片库



什么才是「生存质量」?


不同科室的同仁,也许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然而,这其中一定包含着一些共通的因素: 希望病人能有一种好的感觉,同时对自己的生活存在着较高的满意度。


就像《心术》中说过的那样:「医生的责任,不仅仅是救死,还有扶伤……」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极端丰富的情况下,人们慢慢地从生理需要过渡到精神需要,所以,大夫才越来越难干,所以,关于生存质量的考虑才越来越重要。


每个人的工作背景,职业经历,个人性格千差万别。而因此产生的对「生活质量」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而在这时,传统的「生存率」、「治愈率」等指标就很不够了。


医生不光需要通过自己的知识技能,手中的手术刀解决患者身体上的疾病,更需要从患者的本事情况出发,努力多做一点。



医生可以做些什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