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ioSeedin柏思荟
生物医药知识服务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色影无忌  ·  尼康Z 35mm F1.2 ... ·  昨天  
偶俚张家港  ·  张家港第一波!开了!开了!🤩 ·  17 小时前  
偶俚张家港  ·  张家港第一波!开了!开了!🤩 ·  17 小时前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为春运拍“写真” ·  昨天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为春运拍“写真” ·  昨天  
摸摸艺术书  ·  邮购新娘的故事:一部移民群体的超现实自传 ·  2 天前  
Python爱好者社区  ·  多模态,杀疯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ioSeedin柏思荟

努力出海,但量力而行

bioSeedin柏思荟  · 公众号  ·  · 2024-10-04 17:42

正文

2024年8月22-23日,由bioSeedin柏思荟、ACROBiosystems联合主办的 “2024柏思荟年会暨第6届生物药开发者创新大会” 在上海召开。大会深度探讨全球药物研发市场最新动态,共探新周期下的创新之路。


大会回顾:

· 创新药直面周期,坚持做有价值的事 | 2024 BDIC(一)

· 中国创新药去向全世界 | 2024 BDIC(二)


本场“全球多区域拓展与合作策略”对话,由
科兴制药副总经理邵珂主持 ,对话嘉宾为:


张连山 恒瑞医药董事、副总经理

倪东耀 西比曼生物商业开发与合作高级副总裁

董瑞平 海和药物CEO

龚兆龙 思路迪医药董事长兼CEO



部分精彩观点:


1、BD的话是一条很自然的道路,是能让自己的研发产生价值的一个方式。

2、想光只依靠创新药在中国产生的回报而来支持进一步的创新的话,这个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就要把创新的产品带到海外去。

3、我们还是希望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到极致,在公司很小的时候不急于去补短板。

4、做款游戏确实需要付出很多,但是药物开发的这种艰辛我觉得应该比游戏要难得多,药物开发不是几个人拼凑起来就能完成的一个工作。

5、做我们自己擅长的、能做的,而对于自己没有能力做的就找合作伙伴一起来做。

6、立项是关键,立完项之后要避掉所有的坑,然后钱还得省着花,四年做上市,上市以后再拓展适应症,再拓展国家,这个可能是biotech的一个正确打法。

7、出海,各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要量力而行,一方面是判断对方的合作实力,另外一方面也看看自己能承担多少风险。

8、好的东西还是应当走出去,把合作伙伴选好,成功才有可能存在。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bioSeedin柏思荟调整编辑:

邵珂 非常高兴有这么多朋友一起来参加大会,从2019年走到2024年,经过了风风雨雨的五年,能够坚持在这个赛道上,继续的努力、进步,甚至获得一些成功的结果的企业,我想今天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机会证明,我们可能不是孙悟空,也不是黑的西游记,但是我们在我们自己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天空。


首先介绍一下,我是邵珂,来自这个科兴生物制药。柏思荟今年年初给了我们一个“哥伦布奖”,我印象很深。然后回去之后我就问,“为什么给我这个奖”,主办方说,“你发现了新大陆”,其实我们每一个在这个行业的从事者都在寻找自己的新大陆,甚至于自己的Dream Land。


BDIC这个平台能够把一些业内最具有想法,最具有成功结果的学者、企业家、投资人等聚集在一起,这种精英荟萃,能给我们彼此带来更好的一个机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都能为业界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借鉴,所以我觉得这也是我们这个会议的一个意义。


首先请各位嘉宾介绍一下公司以及公司目前针对全球生物药产业的机遇做了哪些事情?


张连山: 我认为在当今这个大环境下,不管是初创公司(Biotech),还是已初具规模的药企(Emerging Pharma)和国内的传统药企(Pharma)也好,都在考虑国际化下一步怎么走。对外权益许可是一条很自然的道路,是能让自己的研发产生价值的一个方式,我认为非常重要。


恒瑞一个巨大的改变是从过去的完全依赖于肿瘤产品的一个公司,慢慢在慢病领域拓展,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布局。今年,公司历史上第一次慢病的品种大概60个多,在公司历史上第一次超过了的肿瘤品种。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因为肿瘤产品跟慢病管理的产品还是有很大差别,其中的一个巨大差别是,怎么能把这个更大的患者人群抓在手里。比如国内糖尿病患者已经超过一个亿,大家更关注的减肥、体重管理这一方面的药物,那这空间是无限的。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整个公司的发展策略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一个过程。


董瑞平: 我是海和药物的CEO董瑞平,公司主要是专注于小分子创新药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主要是关注研发,生产和销售是由合作伙伴来完成。


基于我们对科学、对疾病的了解,我们也是在努力开发一些比较早期的产品,但都是小分子。我们知道其他的技术平台的优势,比如说双抗、ADC等对于抗肿瘤的药物是一个很好的那个工具,但是我们还是希望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到极致,在公司很小的时候不急于去补短板。


龚兆龙: 现在大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是生物医药未来发展方向在哪儿?思路迪医药专注肿瘤慢病化治疗领域。现在以肿瘤免疫为代表的治疗手段让肿瘤患者的生命周期大大延长,肿瘤患者的需求已经逐渐从院内治疗往院外长期维持治疗转变,患者需要的不仅仅是安全有效的药物,而且也需要更方便使用,以提高生活品质。所以口服和皮下注射等适合长期维持治疗的药物,在未来有非常大的空间。思路迪医药针对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的需求做的产品布局,不拘泥于大分子、小分子,或者疫苗等。我们第一个产品是和康宁杰瑞合作开发的PD-L1单抗,两年前已经上市,是全球唯一一个皮下注射的PDL1抗体,适合于患者长期使用。后面的产品包括双抗,肿瘤疫苗等,希望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所以)在用药上,比如皮下、口服的这种可以长期维持治疗的药物,在未来是有非常大的空间。从我们公司来讲,是针对肿瘤患者长期生存的需求做的产品布局,不太拘泥于是大分子、小分子,或者疫苗等。我们第一个产品是和康宁杰瑞合作开发的PD-L1单抗,两年前已经上市,是全球唯一一个皮下注射的一个单抗,适合于患者使用。


海和药物后面的布局包括双抗,肿瘤疫苗等,是系统性的布局,目标是为肿瘤慢病化的这患者提供更好的一个治疗选择。


倪东耀: 我来自西比曼生物,个人以前是做研发出身的,先后在溶瘤病毒和RNA领域都做过一些研发,去年加入了西比曼生物,现在主要是在负责西比曼生物的全球商务开发。去年,西比曼把CD19/CD20 CAR-T license给了强生,并且和阿斯利康签署了实体瘤CAR-T的合作开发。


公司现在有两个CAR-T产品都已经在进入了pivotal trial的阶段,预计在未来两年左右的时间,有希望在中国获批第一个CAR-T产品,这个产品在全球来讲的话,也是走得最快的一个项目。


01

恒瑞的战略思考

恒瑞今天已经不仅仅是立足在中国研发、中国生产、中国制造,往国外去销售,而是把创新的金矿跟全球的最顶级的投资机构、最顶级的大药厂进行一个合作。我想任何一个结果,都是来自于长期的战略思考。恒瑞作为中国领军的bigpharma,其实是没有作业可抄的,也没有办法去走别人走的路,只能有自己的战略思考。请问张总,在(恒瑞)全球化过程当中,您是制定战略的?另外请您分享一下NewCO的模式从战略到执行的策略。


张连山: 恒瑞从上市以来,一直秉承两个原则,一个是要做创新药,第二个是要实现这个国际化。围绕着这两个战略不断在策略上做一些变化,就是策略跟外部的大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而从一个传统的仿制药企业变成一个创新药的企业,它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对于)做创新药,我问创新药怎么在中国实现价值?中国这个市场,人口很多,患者人群很大,能得到一定的回报,但是想光只依靠创新药在中国产生的回报而来支持进一步的创新的话,这个是不太可能。


所以就要把创新的产品带到海外去,那怎么做?过去我们也做了很多探索,比如说四年前,或者是更早一点,我们想在海外全部自己做,但地缘政治的变化使得这个东西也不太可能。


(并且)国内的集采对我们的营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没有那么多资金在海外去开发化合物,所以我们就做了一个这个战略上的调整,也就是以straight out licensing 为主。所以,并不是说以前我的东西卖不掉,而是我没有去卖,愿意卖的话,那肯定是可以卖的,毕竟几十个产品当中,总有至少10%或者更多的是可以拿到海外去的。


恒瑞过去的这些成就(表明),第一,我们中国的企业能产生出很多高质量的创新产品,在海外是能实现它的价值。第二是怎么来实现这个价值的模式问题,这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认为每个公司要根据自己的资产,以及它的性质来选择合适自己的一个模式。谁都想直接跟MNC做deal,MNC钱多,团队强,但也有坏处,他也可能把你的东西放在这个他的货架上,这是你做不了主,但他做主的一种模式,另一种就是像GLP-1,现在很火,国外竞争也很激烈,我们有这么好的产品,我有信心,所以就形成了NewCo,我认为这个模式还是比较成功的。


张总回国以来,给了业内很多真诚的、真挚的评价,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在地缘政治的背景下,其实美国也有美国的问题,美国也有美国的挑战,像美国的仿制药法出来了,价格也在大幅降低。Hercules作为中国的产业跟美国资本的一个合作,其实它不仅要解决中国的问题,也要解决美国的问题。


从Hercules这个名字里面能看到恒瑞的伟大,也能看到中国和美国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未来趋势。


02

海和药物为什么出海日本?

董总这边我觉得特别让人钦佩,一如既往地坚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做出世界级创新性的产品。想请您谈一谈,一是,我们在做早期研发的时候如何找到自己的领域?二是在中国做(研发)的时候,如何找到差异化,并用仅有的或者很少的钱去做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然后拥抱全世界?


董瑞平: 生物制药公司做创新或者走向国际,这个是一个必选项,不是一个选择题,在很早期我们就希望是走向国际。


但是走向国际也并不简单。第一个要考虑的是资金,(临床试验)如果国内一个病人的费用是的"1"话,那日本大概就是"2",美国就是"4",我们决定早期还是在国内做,等看到一定疗效的时候,再做跨国多中心的临床试验。第二是对自己的产品是不是足够有信心,到美国、欧盟能够跑到前三。国外的先发效应非常明显,如果能跑到第一,那大概市场上7~80%就是你的,如果跑不到那么快,要考虑是不是真的要花那么多钱和时间去走出去。第三个常考虑的是由于时差和距离的不一样,和国外的PI的交流没有国内这么好、这么频繁,如果在这方面没有适当的能力,其实我也建议不是真的一定要走向国际化。


我们在谷美替尼的考虑上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当时诺华和Merck Serono的产品在美国都已经上市(conditional approval),并且他们很快就做了三期,基本上等我们要去申报的时候,就可以full approval了。所以当时我们就决定不去美国,而选择去日本。


日本也有几个特点,(第一点是)日本的人口虽然只有1.2亿,但由于日本有很好的医保系统,加上人口的寿命比较长,他的肿瘤市场实际上跟国内的创新药的肿瘤市场差不多。第二点是日本加入了那个ICH后,对日本以外的数据的认可已经变得非常好了,而且日本的PMDA(日本药品医疗器械管理局)有一整套非常完整的非正式的和正式的交流流程,他们会以meeting minutes的形式给到意见,直接按照这个来做他以后就不会说什么了。第三点是入组的速度快,日本的PI对临床试验的了解其实都是非常不错的。


国产创新药在日本上市,可能您是第一位


董瑞平:之前有中国的,比如说微芯生物的HDAC口服抑制剂西达本胺和传奇生物的carvykti,但它们是License out给了其他公司的。如果是真正由中国公司自己去做的,我们应该是第一个。


03

思路迪的正确打法

董总在日本的成功经验对于整个产业和企业是非常有意义的。接下来要聊美国了,龚总之前在FDA工作,现在是担任思路迪的董事长/CEO,我觉得思路迪有很多亮点的,第一,研发效率特别高;第二,走了一条别人还没走过的路,中国PD-1很多,但PD-L1就很少;第三,大家都是静脉注射,思路迪选择皮下注射。


三个差异化加在一起之后,恩沃利单抗在国内卖得很好,并且今年跟全球第四大的仿制药公司Glenmark合作,授予了后者部分地区的权益。


想请龚总谈一谈,您作为一个资深的多次创业、多次(获得)成就的一个企业家,在你加入思路迪的时候,怎么样(领导布局)差异化创新?如何高效推动临床和注册?商业化权益合作方怎么选?


龚兆龙: 做药最难的是立项。对于小企业来讲,立项就是找有临床需求和市场潜力的品种。思路迪医药专注肿瘤治疗领域,肿瘤未来的治疗场景是什么?未来的临床的需求在哪里?还有没有空间?竞争的对手有多少?新药研发上市需要5年以上时间,到时即使批了还有没有市场空间?我觉得这些都是立项时候需要充分讨论的。


黑悟空游戏成功,大家都很兴奋。做款游戏确实需要付出很多,但是药物开发的艰辛应该比游戏要难得多,药物开发不是几个人就能完成的工作,除了钱以外还需要大量的人才。我们公司当初选项的时候,肿瘤免疫治疗毫无疑问是未来方向。现在回头看,它的确是一个颠覆性的治疗手段。我们当时考虑是,PD-1将是主流治疗方式,也需要与其他药物联用,但PD-1已经很多,我记得我们立项时候国内已经有五六十个了,我们再做同质性的产品不会有太多空间了。所以想做差异化产品,最想做的是口服的,调研以后感觉挑战太大,考虑到罗氏的生物药研发策略一般是先开发静脉给药,然后再做二代的皮下注射产品替代产。所以我们要做,不能跟着别人,要找一条不一样的路。在全球考察了一圈后,我们觉得分子量更小的纳米抗体有比较好的亲和力和渗透性,可以皮下注射后。康宁杰瑞已经有一个临床前PDL1纳米抗体品种,我们与康宁杰瑞达成合作,迅速开展临床研究,花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就把药物做上市了。因为资金有限,我们选择了能快速上市的适应症,药物上市以后,商业化我们与有能力的先声药业合作。做我们自己擅长的、能做的,而对于自己没有能力做的就找合作伙伴一起来做,争取尽快实现价值。


所以我们要再做的话,不能跟着别人已经走过路,要找更快的一条路。在全球看了一圈后,我们觉得选择了分子量更小的纳米抗体也好,它能有比较好的亲和力和渗透性,皮下注射后直接可以进到血管里面,后续和康宁杰瑞做了合作,花了不到四年的时间就把药物做上市了。


因为资金还是比较有限的,所以选择控制性的做一些能快速上市的适应症,这是临床开发的一条路径,药物上市以后,商业化必须要和有能力的公司合作。做我们自己擅长的、能做的,而对于自己没有能力做的就找合作伙伴一起来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偶俚张家港  ·  张家港第一波!开了!开了!🤩
17 小时前
偶俚张家港  ·  张家港第一波!开了!开了!🤩
17 小时前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为春运拍“写真”
昨天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为春运拍“写真”
昨天
Python爱好者社区  ·  多模态,杀疯了
2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