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吕梁临县“13岁女生被校长逼迫写性行为检讨”一事触发媒体舆论关注。按照当事女生家属的说法,校长把13岁女孩叫到办公室谈话,先是遭到校长殴打,之后逼迫写下一份“检讨”,具体的事由缘于有几个男生进入女生宿舍被校长撞见。
然而要不是女生身上的淤青被家属发现,可能校长一系列的“专业化”操作,反倒会成为“管理有方”的具体痕迹。只是当女生被反复确认为“处女膜完好”后,校长的
“我念一句,你写一句”
才真正浮出水面,并且最让人不可理解的是,校长竟然让女生不要把事情告诉别人,真可谓称得上
“管教不留名”。
在一定程度上,如果不是女生被殴打,以及校长之后的“狡黠物语”,就算女生被要求写检讨显得不那么正确,但也不至于让人感到如此愤懑。说到底,校长之所以逼迫女生写下不堪入目的男女之事,基
本的路数就是为体验“荡妇羞辱”的快感,
即便他自己不认为如此。
要知道,如果仅是站在校方的管理层面看待这样的事情,先入为主的认为“男生半夜不该进女生宿舍”,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可就涉事校长的处置来看,很明显并不是为管教而出发的,而是
有针对性地进行“管教消费”,
这从具体的检讨内容直指“群体性行为活动的描述”中就能看得出来。
只是,当我们发现,除却时间、地点、人物能对上号,所有的情节描写都是校长“意淫”的结果,这就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不过随着事情的不断发酵,已经如女生家属所愿顺利进入法理框架,但这样的荒诞不经却再次触发人们对教育本身的追问。
因为在一定层面上,
教育不只是分数的呈现,
它本身是极其复杂的混合体,但是有一点不变的是,它本身必须
通人性,通世理。
要不然,就算升学率再高,最终走出校园的灵魂也是相对阴郁的存在,并不会成为时代的光和热。
事实上,回到“13岁女生被校长逼迫写性行为检讨”的问题上,有两个问题必须落实清楚:
就“其一”来讲,之所以显得重要,就在于它本身能反映出涉事校长的动机,因为对于“男生半夜进入女生宿舍”来讲,无论是从事情的性质,还是从学校管理层面看,
最先应该受到“管教”的应该是几个男生,
当然这里强调的“管教”不包含被殴打和被逼迫写男女之事的检讨内容。
而“其二”的问题在于,
如果宿舍管理员不知情,那么就说明学校的管理存在很大问题,
如果宿舍管理员知情,校长是被通知后到场处理,那么这其实也是极其不正常的事情。所以事情从头到尾,除却校长的“管教方式”不正常,所有环节的勾连上也是极其怪诞的。
另外,早恋被污名化太久,不鼓励不提倡可以,但不能把早恋跟性行为捆绑的太紧,并且将早恋的道德压力都投向女生这本来就是不对的。但这方面的问题也不在于学校怎么看,父母怎么看,而在于我们的社会如何正确去看待。
按照当事女生家属所言,因女生身上多处瘀青跟校长讨说法时,校长直言当事女生早恋,并且强调当事女生犯下伤风败德的事情,无奈之下家属只好带女生去鉴定“处女膜”是否完整,对于这样的事情,总让人觉得是“受害人”在向“加害者”自我澄清,
而“加害者”却站在道德高处无情的审视。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即便女生在不懂事儿的情况下,过早的发生性行为,也不应该写什么“性行为检讨”。所以从根本上讲,整个事情的逻辑就搞反了。
事实上,
就当下来讲最该写检讨的是校长,
为何要借女生之手将心中的意淫戏码写出来,
是中年婚姻不幸,还是本来就有病。
与此同时,在未成年性行为的负面认知里,比起“处女膜”破裂带来的隐喻式伤害,可能总想把事情搞大的人所引发的小范围“舆论场”更加恶意无限。
因此就涉事校长来讲,即便他表现出结构性的“管教姿势”,但是可见的氛围里,他更是把当事女生推向道德的深渊。
这方面当事女生的家属也多次强调,也就是
女生在熟人环境里受到的道德压迫感很强,即便有“处女膜”完整的鉴定支撑。
不得不承认,比起对是非的追问,人们更在意八卦的延伸。尤其关于性是非的延伸,可能历来都是越传越真,即便是没有的事儿。
所以,对于这件事情来讲,一定是要掰扯清楚的,要不然就以当下的道德框架,当事女生不仅无法继续上学,很可能都无法继续正常生活,但是这跟“处女膜”完整与否没关系,
因为整个事件的负面触发都是缘于校长的“荡妇羞辱”,
并且这里坚决不支持校长自辩“为她好”。
本文来自凯迪社区原创作者:
姬鹏
,
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
姬鹏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平台意见。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