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静脉输注利多卡因作为多模式镇痛的辅助药物已被广泛用于围手术期。大多数研究集中在腹腔镜或开腹手术中。静脉注射0至1.5 mg/kg的利多卡因推注,随后以1.5至3 mg/kg/h的速度输注,有助于改善腹腔镜大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这种效果在术后24小时内可见,静息和活动时疼痛评分降低,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恶心发生率降低,首次排气时间缩短。因此,对于硬膜外麻醉禁忌或患者不愿接受硬膜外麻醉的情况,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作为减少阿片使用的镇痛选择。此外,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在非腹部手术中也被证实可减少术后疼痛、减少阿片药物使用,并加速患者恢复。
利多卡因已被用于慢性疼痛的临床管理。其作用机制包括通过阻断钠通道,抑制神经冲动传导,减少伤害感受器的输入。一些临床前研究还支持其抗炎作用和NMDA受体的中枢阻断机制,尽管所需剂量远高于临床使用剂量。然而,支持利多卡因用于慢性疼痛管理的证据有限。利多卡因已被用于治疗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以及预防乳腺和胸部手术后的慢性术后疼痛。5%利多卡因透皮贴剂已被用于治疗局部表浅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当贴敷于完整但疼痛的皮肤上时,可有效缓解由神经损伤引起的疼痛,且血浆药物浓度不会达到中毒水平。
利多卡因被用于椎管内阻滞和外周神经阻滞,以提供围手术期镇痛。1%至2%的溶液可用于区域神经阻滞,包括硬膜外麻醉。利多卡因起效迅速(5至15分钟),其作用持续时间取决于剂量、浓度、目标神经以及患者状况。在浸润麻醉中,不含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作用可持续60分钟,加入肾上腺素可延长至120分钟,外周神经阻滞可持续120至240分钟。
利多卡因是一种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用于管理室性心律失常。在成人高级生命支持指南中,利多卡因可替代胺碘酮,用于管理可电击心律(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首次剂量为1至1.5 mg/kg,第二次剂量为0.5至0.75 mg/kg。然而,ILCOR和ANZCOR将利多卡因在复苏指南中的证据水平列为较低/较弱,并淡化了其在复苏中的使用。
在喉镜检查和插管前2至3分钟给予1.5至2 mg/kg的静脉利多卡因,可减轻交感神经反应,减少心率、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和儿茶酚胺释放的增加。
在拔管前5分钟,通过静脉或对喉部进行局部利多卡因给药,可以预防儿童麻醉期间的喉痉挛。
在给予芬太尼前1分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0.5 mg/kg)可有效抑制与芬太尼给药相关的咳嗽反射。这种作用可能与利多卡因对气道反射的抑制和对迷走神经反应的调节有关。
丙泊酚作为诱导麻醉药物的一个主要缺点是其静脉注射时可引起显著疼痛。将利多卡因与丙泊酚混合使用,或者在丙泊酚给药前静脉预处理利多卡因(可伴随或不伴随静脉阻断),均可有效预防或减少丙泊酚引起的注射痛。这种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利多卡因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局部神经末梢的钠通道阻滞。
静脉利多卡因已被证明可减轻术后疼痛强度,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利多卡因的阿片类药物替代效应以及减轻手术应激反应,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并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研究表明,利多卡因可将术后肠梗阻的持续时间缩短约8小时,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降低10%至20%。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并缩短了住院时间。然而,临床医生在使用静脉利多卡因时,应遵循关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相关指南。
围手术期阿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促使麻醉医生寻找替代方法,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静脉利多卡因作为一种阿片类替代药物,可以与区域阻滞技术结合使用,形成无阿片麻醉方案,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
最新研究正在探索静脉利多卡因对改善癌症治疗结果的潜在影响。利多卡因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减少肿瘤细胞迁移、减轻手术应激反应、维持免疫功能以及发挥抗炎作用,可能具有抗肿瘤效应。关于利多卡因作为降低转移性癌症复发率的药物,目前仍在进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