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B姬
为游戏发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低维 昂维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政教授团队Nat. ... ·  3 天前  
低维 昂维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刘政教授团队Nat. ... ·  3 天前  
国际家居  ·  榻榻米真OUT了,宜家新出一套神奇家具 ·  5 天前  
国际家居  ·  榻榻米真OUT了,宜家新出一套神奇家具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B姬

全员疯批,恶人开会,为什么还有500万人为这个游戏疯狂催更?

BB姬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游戏开发  · 2024-09-17 22:48

正文


小熊猫丨文


不得不说,人类就跟会被自己的好奇心害死的猫一样,是一个爱作死的种族。为了追求肾上腺素飙升的刺激感,总是会创造出一些恐怖、猎奇的灵异故事来满足自己。


对这类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大概也都知道,它们大多从论坛流出。


而那种以匿名形式发帖,以第一人称叙事所带来的步步逼近的紧迫与未知,时常也会被作为夏日时的纳凉必备。不过大多数时候,大家都没太把这些故事当真。


(之前的A岛就诞生了不少知名灵异怪谈故事)


但倘若某天,这些灵异论坛里讲的故事,都成真了呢?



有朋友肯定要吐槽了,今天是中秋节,又不是中元节,别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但这可不是在虚张声势,最近我还真挖出来了一个论坛,那里面让人闻其色变、细思极恐的“真实”故事,前所未见。


不过,这个论坛和寻常论坛不同,它并非真实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而是来自一款文字冒险类民俗恐怖游戏——《头七》。



别看这个与现实丧葬习俗有关的名字平平无奇,它可是今年国内AVG恐怖类当仁不让的热门佳作。


如今B站人气最高的实况已经突破500万观看,各个平台诞生的相关二创也与日俱增。



就算你没玩过这款游戏,可能也刷到过这几个穿着中式风格,看上去黑眼圈很重,不像什么好人的阴沉角色,或者是他们的同人图。




然而,在我进入游戏之后才发现,它真正上架的时间是去年年初,在此之前已经在恐游玩家里声名鹊起了,并非是今年突然冲出的超级黑马。



而按照作者在简介里的介绍来看,这个游戏更是才刚完成四分之一有余,如今却已收获了一众口碑与热度。



而穿插在这些夸奖之中地,当然还有一众玩家锲而不舍地向作者催更。




所以,《头七》到底有什么魅力,让这么多粉丝在游戏没完成的情况下,就开始“半场开香槟”?


一切心惊肉跳的故事,还得从游戏里那个名为“头七”的怪异论坛开始……






主角是一名记录员,就职于游戏里一个叫做西封的杂志社,算得上BB姬的半个同行。


他奉杂志社主编的要求,利用职务之便,在不介入他人因果命运,不插手改变事态发展的情况下,搞清楚一件件灵异事件的来龙去脉。



游戏在流程上分为线上搜证和线下调查两个环节,主角得先在线上“头七”论坛里阅读帖子,收集灵异事件的线索,等线索充足或是满足一定条件时,才会进入线下调查。


线上调查


线下调查


以“论坛”作为引入的方式,算是《头七》区别于其他同类游戏最大的亮点所在,既贴合游戏本身的设定需要,又能辅助恐怖氛围的塑造。


那种临场感就像晚上在被窝里一个人看恐怖论坛时,突然有人把你被子掀开,让人头皮发麻。



不过,单从游戏玩法以及游戏性上看,《头七》并没有此前《三伏》、《烟火》一样,有丰富的小游戏填充,依旧是承袭了文字冒险类游戏一贯的操作,不断地点击对话推动游戏。


偶尔会穿插一些搜证、拼图、查密码的小解谜,没有太大的难度。



在游戏中面临必要的选择时,也没有设计得太过繁复,甚至在一些容易进入Bad Ending的选项后还会标明一些慎选的指示。



可以看得出游戏制作者——幕落残图,基本上把重心放在了如何继续推进剧情上。


而《头七》之所以能从众多游戏中脱颖而出,也正是依靠它引人入胜的剧情。


奇怪的邻居、怪异的路边马戏、童年回忆里的女孩、神龛下的妹妹,这些最初看似彼此间毫不相干的灵异帖子本身,就足以勾起玩家的探索欲。



而随着帖子的不断更新,玩家还能从中抽丝剥茧地寻找到事件之间的共通点——这些神秘诡谲的故事中,频频有一尊邪神在暗处作祟。



在拨开怪力乱神的设定背后,还会挖掘出那些隐藏着的真相,旧时代一群人贩子的罪孽,愚昧村民的盲目迷信,人性至深处无尽的贪婪与邪恶。


尽管目前剧情发展只完结了第一章,故事主线还没完全展开,但多线交织的离散叙事既保证了单一故事的精彩,还有极强的逻辑性和清晰的脉络将它们串联。


仅仅是这般“管中窥豹”就足以见得作者笔力惊人。



不少玩家还会按照剧情做表格或者思维导图


除了环环相扣的剧情之外,全员疯批恶人的角色设定,则是凸显作者创作功底的另一个维度了。


看似正常人实际上鸠占鹊巢、盗取他人身份的主角,武力值高强但杀人、借命、拐小孩样样都来的帮手,光鲜亮丽却手沾无数人命的大明星……



这类与普世观念相违背的所谓“恶角”在游戏里比比皆是,却并没有塑造得像传统意义上那么招人厌恶,反而受到不少玩家的喜爱。



特别是主角那位坏事做尽的帮手——子车甫昭,不少人都表示他的人设虽然是混乱邪恶,但在恐怖游戏里却像一尊巍然不动的山一样很有安全感。


同人作者@目垂口向给子车做的梗图


当然,一款以剧情为核心的游戏,并不只有剧情,还需要充足代入感。


如何营造代入感呢?《头七》用两种方法,第一样就是论坛里那些已经被归为“坟贴”的帖子,它们源自作者或原创,或改编的民俗和故事。



能借活人让死人复生的乡野邪神,惩罚偷吃贡品、触犯禁忌之人的饿死鬼,五官错位的脸,缝在一起的并蒂姐妹……



这四则小故事仅仅只是平铺直叙的讲述,其中还穿插着幽默日常的搞笑片段,却能在有限篇幅内完成日常到非日常的过渡,一下让整个论坛的灵异感陡然上升,将玩家抓入作者预设的恐怖氛围之中。



或许作者在塑造恐怖论坛如此得心应手,得益于她之前时常在A岛发布连载怪谈故事,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倒福》



值得一提的是,《头七》仅仅是作者庞大世界观架构中的一部分。


目前来看,将它单独作为一个故事就已经足够精彩,但不少玩家打完游戏之后,继续刨根问底,就会了解到她对自己笔下这个低魔世界构造之完整。


在作者的微博置顶,你能看到满满一屏幕的设定补充,前可追溯到她写的独立怪谈小故事,后有衍生电影短篇、各个教会介绍,甚至还有自己编撰的服务于故事的古代作品文献。



以上种种,由一个个小故事脱胎,填补于世界观中又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感。


而营造代入感的第二样东西,则是美术风格。其中无论是出场人物,还是其中的UI,都由作者一人操刀。


论坛黑红配色的阴郁画风、个性鲜明且精致的角色立绘,以及各种手绘的邪神样貌、道具,搭配上经过低保真加噪点处理过的老旧背景照片,一下将故事发生的舞台穿越时空般带回到千禧年初。




这些小的民俗故事、精致的美术不断填充游戏细节,再加上游戏本身一波三折又暗藏玄机的剧情,让这款还未完结的游戏在玩家眼中有了成为神作的潜质。


连严苛的豆瓣网友都对此称赞


不过《头七》也并非全然没有缺点。


如很多人吐槽的一样,进入线下调查后,叙事节奏与方式就有些失调,时常出现大量在同一场景之下站桩复述回忆的情况。


这可能是因为玩家所操控的主角在故事中的参与度太低,玩家就像是听说书人讲故事。


虽然时间线很长、人物很多、发生了很多纠葛,但这些与主角基本没有关系,只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通过别人的回忆和讲述来了解故事。


就像这样


无形之中,对话变得冗长,信息变得庞杂,导致玩家容易走神。而游戏碎片式的更新,同样也让玩家无法迅速将之前玩过的剧情与新剧情建立联系,还得花时间进行回忆。



而在“一切的恐惧源自于火力不足”这条恐游定律下,全员恶人的设定也让部分玩家认为主角团太过强势,弱化了整个游戏所追求的灵异与未知感。



尽管每个玩家都有自己所认为的不足,但《头七》在如今国产恐怖游戏圈里刮起的旋风也足以证明它瑕不掩瑜,以至于让人差点忘记了,它其实是一款橙光游戏



我想,几乎每一个玩家在看到这些精致的UI与人物立绘之后,都无法和记忆中那个大部分使用侵权素材拼凑游戏美术资源,PPT运镜和五毛特效作为“游戏特色”的橙光游戏挂上钩吧。



但想要了解《头七》如今的爆火,除却它自身游戏的优缺点外,橙光游戏就是另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






熟悉国内游戏行业发展的朋友们可能也都知道,橙光其实脱胎于曾经一个RPG Maker相关的制作交流网站,66RPG。



在近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也涌现了不少佳作,比如《潜伏之赤途》(之后被改编为互动影视游戏《隐形守护者》)、《逆袭之星途闪耀》等等。


就连B站上的UP主直播玩橙光游戏,譬如逍遥散人做的橙光解说合集,动辄也是千万百万级别的播放量。



可以说,在国内有独立游戏这个概念之前,它就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文字冒险类游戏平台了,还为国产游戏贡献了一批优秀的文游制作人。


而随着2014年清宫剧的爆火,橙光更是转型成为了国产乙女游戏最早的孵化地。



作为不少人最早接触游戏的契机,橙光也曾是无数人心中白月光般的存在。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爆火之后,橙光却开始昏招频出。


内部作者涉及抄袭时,创始人柳晓宇出面抨击被抄袭作者一事闹得沸沸扬扬。



平台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同质化严重不说,平台本身也是霸王条款不断,作者分成一度达到四比六,许多制作人因此出走,或转平台或自立门户做独立游戏。



除此之外,橙光对待玩家也并不手软,扶持养成向游戏,让作者出各种高难度路线,各种立绘和支线来逼肝逼氪。



如今的橙光可谓是饱受游戏制作人与玩家用户的诟病,被舆论与争议所裹挟,既想割消费者的韭菜又想割创作者的韭菜,在如此现状下,为什么还能诞生出《头七》这样的作品呢?



事实上,橙光所指定的这些策略与橙光平台本身,其实存在着许多矛盾性,而这些矛盾性也造就了它在国内游戏生态中的独特之处。


就拿它内部配置的橙光制作软件来说,最开始它主打的就是简单好上手,并且平台也配备了相对完整的入门教程。



各种游戏都有相对应的模板


可以说为游戏制作者本身提供了不少的便利,让不少小白、新人走上了游戏制作的道路。


只是后期随着版权意识的觉醒,许多曾经的免费素材存在侵权问题,橙光只能自己制作素材向制作者收费,制作游戏的成本与日俱增,从而被不少作者抱怨。



但实际上,这些收费的素材,也同样为不少游戏作者提供了更加优质的UI和立绘,更精良的互动效果。


在节省了作者的工作量之余,提高了作品的视觉品质,慢慢地改变大众对于橙光游戏的固有认知。


即便是《头七》这样立绘和UI都由作者独立创作的游戏,在许多使用了橙光内部场景素材的地方也不会让人感到割裂,也算是辅助于游戏的制作了。



而它被玩家所吐槽的打赏,充值鲜花的种种收费制度,虽然像现在的国乙游戏和选秀打投一样,带有一定诱导消费、逼肝逼氪的性质,但前文也提到过,这类情况多数出现在养成向游戏之中。


鲜花、打赏这些制度,反而是利于像《头七》这类偏剧情向游戏的诞生和延续。


《头七》的打赏商城


刚更新的第二章收费在10元,算比较正常的价格


玩家可以凭借自己对游戏所提供的试玩,来判断自己是否继续购买后续的剧情,倘若玩到后面觉得游戏没意思了,也能及时止损。而作者也能够通过鲜花打赏,接收到来自玩家的激励。



这样的收费方式也为橙光游戏开辟了与其他独立游戏截然不同的发行方式——可以采取连载的方式持续不断地更新游戏,就像小说网文一样。


玩家可以实时针对剧情做出反馈,而作者也能及时接收意见,必要时候还能根据玩家留言对之后的剧情走向进行新的布局。


不仅如此,“连载”这种对作者更为自由的游戏制作方式,让他们更敢于试错,同时也让橙光成为了更多新兴题材与奇思妙想的试验田,更加地包容。


橙光上一款军事题材的高人气作品


就像早期橙光由一个偏硬核或者偏男性向的平台,靠宫斗题材游戏打开女性市场,进而转型到女性向游戏平台一样。


橙光转型的代表作《清宫计》


橙光日渐的发展中,一直不断有制作者为了追求新的题材和热点而加入其中,所以才会涌现像《头七》这样以民俗、怪谈为题材的游戏。



它现在确实算不上一个商业化做得很好的平台,也为了利益而让许多用户寒心,但无论是对于游戏制作人、玩家,还是对于空缺某个游戏类型来说,橙光都算独一档的存在,也还保留着一点初心。


只不过像《头七》这样的作品,在平台内也只是凤毛麟角。而橙光仅存的那点初心,不知道还能不能支撑起又一部《头七》的诞生。


事已至此,先来玩《头七》吧!



-END-



往期推荐


推荐文章
连岳  ·  穷人子弟也能射
8 年前
算法与数学之美  ·  机器学习编年史
7 年前
ThinkPad小黑  ·  发售七年,还能成为YouTube榜首的游戏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