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战略前沿技术
【战略前沿技术】紧紧围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聚集前沿科技以及孕育产生前沿科技的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等,密切追踪科技前沿热点,敏锐捕捉战略前沿技术,传播前沿科技资讯。欢迎点击订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盒马鲜生创始人称超市能完胜电商# ... ·  昨天  
新浪科技  ·  【#多地氢能车免收高速通行费#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战略前沿技术

细数马斯克的五宗“最”与2020年前十大宏伟目标 | 马斯克的孤独

战略前沿技术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8-21 00:33

正文


细数马斯克的五宗“最”与2020年前十大宏伟目标

来源:全天候科技(iawtmt)

“商场得意,情场失意”,用这句话形容最近的特斯拉CEO、有“钢铁侠”之称的埃隆·马斯克再恰当不过了。

他创办的明星公司特斯拉、SpaceX最近好消息不断,动不动就上媒体头条,包括特斯拉Model 3量产交付,Model S 100D轿车单次充电后续航里程达到670英里(1078公里),SpaceX完成新一轮3.5亿美元融资,获得美国政府口头批准决定修建地下超级高铁等,这些都让马斯克最近看起来春风得意。

企业家马斯克身上的光环让他的一言一行和私生活也备受外界关注。前两天,马斯克与女友—美国女演员艾梅柏-希尔德分手的消息也迅速传开,成为娱乐媒体、科技媒体、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对此,马斯克本人也在Instagram上予以确认。

只能说钢铁侠最近太火,以至于让人看的有些眼花缭乱。因此,我们做了一份清单,一起来看看马斯克最近制造的几宗“最”,他未来3年他还有哪些宏伟计划值得期待?


细数马斯克的五宗“最”



仅最近半个月内,马斯克就创造了至少五总“最”,彪悍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1、最高安全评级

据英国路透社7月26日报道,特斯拉Model S轿车自动紧急刹车软件更新后,再次在美国《消费者报告》获得最高安全评级。《消费者报告》表示,特斯拉7月份为其Model S进行无线升级,使其在高速下仍能自动紧急刹车。

2、全球估值最高的四家私企之一

7月28日,据CNBC报道,埃隆 马斯克创办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已完成3.5 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当前公司估值约为210亿美元。这一估值也让SpaceX成功晋级为全球7家估值超过200亿美元的私营公司之一。根据CBInsights的数据,目前全球只有7家初创私营公司的估值超过200亿美元,SpaceX以210亿美元名列第四。

3、美国最快的超级高铁

美国当地时间8月2日,超级高铁公司Hyperloop One在其官网上宣布,该公司于7月29日在美国内华达州沙漠完成了对超级高铁的第二次测试,测试中首次使用了全尺寸的乘客舱,测试时速达192英里/小时(310公里/小时)。这也是迄今为止美国超级高铁行驶的最快速度。

4、全美市值最高车企

8月3日,特斯拉发布第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特斯拉第二季度营收和每股亏损均好于预期,三季度Model 3产量指引完全符合马斯克此前预计。财报发布后,特斯拉盘后股价大涨8%,市值增长逾40亿美元,比通用汽车高出30亿美,再度成为全美市值最高的车企。早在今年4月,特斯拉市值就一度超过福特、通用,首次坐上全美市值第一车企的宝座。

5、特斯拉续航历程创最新纪录

8月6日上午,马斯克在Twitter上宣布,特斯拉电动汽车创造了单次充电续航超1000公里的最新纪录。创造此项纪录的车主是一位来自意大利车主俱乐部的成员,其驾驶的车型为Model S P100D,他花了29个小时行驶了1078公里。当然,此次测试之前更换了一副新的低阻轮胎,行驶过程中车上只有车主一人,而且行驶速度基本保持在时速40公里的低速状态,空调处于关闭状态。


2020年前的十大目标



按照马斯克此前的公开承诺,在2020年之前,他还计划实现如下十大宏伟目标

1、2017年9月发布一辆电动二轮半挂车

今年4月,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宣布特斯拉计划今年9月发布一款电动半挂车。他表示,与使用柴油机的传统卡车相比,电动半挂车“当真是提升了一个层次”。

据路透社8月10日的报道,特斯拉正在开发一种长途电动半挂车,并且将加载无人驾驶功能,使其可以排成一个车队,自动跟随车头。

据这份报道,路透社通过一份内部电子邮件了解到,特斯拉即将推出该自动驾驶半挂车的原型车,并且正在申请获得美国内华达州机动车辆管理局在道路测试上的批准。内华达州的相关官员证实,确实与特斯拉就这一问题进行过会议讨论,不过特斯拉迄今尚未申请执照。

2、完成超级电池工厂的建设

电池对于电动汽车特斯拉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早在2014年,特斯拉就开始动工建设超级电池工厂,该工厂的造价是50亿美元。按照规划,工厂部分功能将在2017年投产,2020年达到最大产能,规划总使用面积将达到120公顷,目前在建的一期工厂占地面积7公顷,仅地基就花了1600万美元,约100个足球场大的占地面积令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仅次于波音公司的Everett工厂的大小。

马斯克称,在内华达州的超级电池厂是特斯拉未来发展的关键,它有望帮助特斯拉削减30%的电池成本。

3、将特斯拉大众化,量产Model 3和Model Y

7月28日,特斯拉Model 3电动汽车已开始交付给消费者,这标志着特斯拉正式迈向大众市场。

早在2006年,马斯克就计划生产价格实惠、亲民的电动汽车,也就是现在的Model 3,他甚至把这个计划公布在特斯拉的网站上。

按照马斯克的计划,在2019年底或2020年初,特斯拉将推出一款名为“Model Y”的紧凑型SUV。Model Y被定位为特斯拉的入门级车型,将成为特斯拉下一个重点车型,据推测,Model Y每年的需求量将达50万到100万辆,有助于平衡其在Model 3上的投资。

4、2019年前后推出消费级电动皮卡

今年4月,马斯克曾表示,特斯拉将在9月份发布其半挂车,并将在未来18个月到2年之间推出消费级皮卡,这意味着是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之间的某个时间点。

5、将特斯拉单次充电续航里程提升到1200公里

最近,一位特斯拉车主俱乐部里的一辆Model S P100D,单次充电后成功行驶了1078公里,不仅打破了续航最高记录,而且还首次创造了单次充电情况下,电动汽车行驶里程超过1000公里的记录。

按特斯拉自己的说法,他们的汽车已经拥有了市场上最大的行驶里程,但马斯克的目标是大幅提高特斯拉汽车单次充电的行驶距离。他曾表示,到2020年,特斯拉很有可能让它的汽车每次充电行驶距离增加至1200公里(745英里)。

6、2018年特斯拉年产量提升到50万辆,2020年达到100万辆

2015年,特斯拉的汽车产量略高于5万辆,但马斯克在2016年5月表示,公司计划到2018年时,每年生产不少于50万辆特斯拉电动汽车。

统计数据显示, 2016年特斯拉交付了略超过76000辆汽车。该公司在2016年致投资者的信中表示,在未来两年里,产量增加五倍将是一项挑战,可能还需要一些额外资金,但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将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7、2018年特斯拉超级充电站数量翻一番

随着越来越多特斯拉汽车上路,马斯克也计划建设更多特斯拉充电设施。

在2016年3月的Model 3发布会上,马斯克曾表示,该公司计划扩大其超级充电网络。这个“超级充电站”指的是在短短30分钟内就能向特斯拉充足续航200英里的充电站。

马斯克在Model 3的活动中表示,到2018年,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的超级充电站数量将从3600个增加一倍,达到7000个以上。截至今年7月,特斯拉已经将超级充电站的数量增加到6000多个。

8、2018年将美国NASA的宇航员送到国际空间站

美国当地时间8月4日,马斯克在自己的推特上转载了一篇媒体文章,并评论到:“非常期待明年能将NASA的宇航员送到国际空间站。”该消息证实了《大众机械师》杂志上月一篇报道中提到的“SpaceX公司的载人航天飞行计划正在进行中”一事。

9、2020年之前特斯拉汽车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在自动驾驶方面,马斯克对特斯拉的公开承诺是,将在2020年之前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今年10月,特斯拉就开始推出其新的增强型自动驾驶硬件设备。马斯克当时表示,一旦软件准备好,该硬件设备将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特斯拉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用自动驾驶模式驾驶一辆特斯拉从洛杉矶开到纽约来进行演示。不过,在今年4月的一次公开演讲中,马斯克表示,要让一名司机在特斯拉的方向盘后面打个盹,很可能需要等到2019年。

10、建造超级高铁

早在2013年初,马斯克就介绍了其对未来管道交通运输的看法,并称这种运输方式为超级高铁(Hyperloop)。一份白皮书详细展示了他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Corp.)团队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说明了这套系统运行的可行性。不过,他当时表示自己不会亲自干,毕竟太忙了。

但是,他在上个月改变了注意。7月份,马斯克在Twitter上透露,他已经获得美国政府的口头批准,开始修建一条地下超级高铁,乘坐这个超级高铁,乘客从纽约到华盛顿特区只需29分钟。


马斯克的孤独

来源:卢泓言(ID:yunkejiAPP)


当一个创业者出来说,我们正在做的事很好,没风险,政府别来管我们,群众别担心。这个创业者算是正常的,屁股决定脑袋,他应该就是这么想的,他在说该说的话。他在有意无意的为自己的好奇心扫清道路。

当一个创业者出来说,我们做的事风险太大,政府和公众要及时的介入监管我们。这个创业者不算是正常的,他是在给自己找麻烦,也会引起创业群体的公愤。屁股决定脑袋,他的主要身份不是创业者,而是人类关怀者。如果这样的人不是疯子也不是骗子,如果他已经证明过对人类有美好的动机和成大事的能力,那我们就该仔细的听他在说什么。这样的人实在太少。

我觉得马斯克是这样的人。

马斯克一直在说AI可能导致人类毁灭,AI是人类文明最大的风险,他甚至直接游说州长们让政府监管。于是AI大玩家之一的扎克伯格跑出来怼他,说这是“不负责任的”。前前后后已经有一群专业人士怼马斯克是傻冒和作秀。

神仙打架,百姓糊涂,搞不清该信谁。如果看不懂一个事,那就试着去看这个事背后的人。如果看不到将来,那就回头看过去。

粗粗回顾马斯克的历史,我觉得很难得出他是不负责任的这个结论。相反,他是极少的真正负责任的创业者。这个人跟大多数创业者的想法不一样。他对你能不能有更好用的手机、更便宜的钻戒、更容易泡到妞没兴趣。正因为想法不一样,他们才会相互不理解。大部分企业家的想法是递进的,有什么现实条件,就做相应的事情。马斯克的想法则是,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到极致,会出现什么问题,那我就提前去解决这个问题。于是马斯克不被理解就是正常的了。

当互联网上开始有一些信息的时候,就把这些信息罗列起来给人浏览,这是雅虎。当信息太多了浏览不过来,就需要用一种算法去把最好的信息抓出来,这是谷歌。当人们的兴趣渐渐从找消息过渡到找人,从直接找信息过渡到通过人获取信息的时候,这就是Facebook。都是顺水推舟。

如果汽车一直消耗石油,污染会越严重,石油会耗尽,抢夺石油的战争会一直不断,于是马斯克做了电动车。如果电力一直依靠石油煤炭甚至核能这些自然资源,它们可能有枯竭的一天,并且地球在升温,臭氧层在变稀薄,于是马斯克做了太阳能电池。如果人类的贪婪和科技一直缠在一起膨胀下去,最终把地球毁掉,人类必需在外太空生存,于是马斯克做了火箭发射。如果人类作为一个文明要繁衍下去,必需有一个最低的规模比如100万人,于是马斯克实现了火箭的回收再用以及成本的数量级的下降,这样才可能把100万人送到火星。

这是马斯克的不同之处。他不喜欢做顺水推舟的事,他喜欢做绝地求生的事。他不喜欢锦上添花,这是大部分创业者引以为荣的事,他喜欢雪中送炭。他不大关心人类的明天是不是比今天过的更方便一点,人类是不是有更酷的玩具。他关心人类无路可走的那一天有没有奇迹发生。这是很多人不喜欢马斯克的原因,觉得他太极端和太遥远,甚至有点不近人情。

但这是我喜欢马斯克的原因。相比起来,扎克伯格是一个心地善良天资聪颖的小孩,佩奇和布林是两个痴迷技术的少年,乔布斯是一个文艺范儿却又作风极端的青年。只有马斯克是一个成熟稳重的成年人。其他人都在玩,只有他在提防着远处的狼群和正在酝酿的风暴。盖茨也算是半个成年人。他早已不再为人类制造玩具,而是制造药品,这是盖茨基金会干的事。相对来说,盖茨温和,马斯克彻底。

谁知道人类还能活蹦乱跳多少年?一个人遇到车祸那一天之前,他一直觉得自己会活到八十岁。泰森说,每个拳手都有一个计划,直到脑袋上挨了一拳。当大洪水来临之前,人类一直觉得地球很安全。他们只有在大洪水真的到来之后,才会觉得那个一直在打造诺亚方舟的那个人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孤独。

我庆幸地球上还有马斯克这样的人,用一种非常危机的意识来看问题并且身体力行。我褒奖他所经历的不被理解和孤独。

扎克伯格们会觉得,AI明天不会有风险,下个月或者明年也不会有风险,我还看不到它会伤人的那一天。小扎很可能是诚恳的。但马斯克一直不是这么看问题的。按照目前的发展模式,当走到了极致,或许是一年或许是十年,它一定会遇到什么问题,那是一个必然,就像石油一定会被我们造光一样。不要等问题发生了才去解决,现在就要去着手解决,就像现在就要开始使用太阳能。真等到问题发生了,可能就来不及了。真看到大洪水爆发了,没时间去造诺亚方舟。

马斯克说扎克伯格对AI“知道得有限”。这个有限,可能指的是,是不是用到了推导到极致的这样的思维方式。小步试错、快速迭代是很多人秉持的做互联网产品的方法论,但把它用到趋势推演上不一定适用。霍金也是提醒AI可能意味着人类的灭绝。但很多人跑出来说,霍金懂物理但不懂AI。我恰恰觉得这些人忽视了霍金的真正的价值。他免于“只缘身在此山中”,可以跳出来看问题。我的朋友甘利说,马斯克总是站在人类发展的角度去看技术,霍金站在宇宙的角度看人类的技术。很多人把马斯克和霍金的独特的优点看成是缺点,这可能恰恰暴露了自己的盲点。

认为AI无害的原因之一是它不会产生意识,不会对人类有敌意。但这还不是要点。霍金说,真正的风险不在于敌意,而在于能力。多数时候你踩死蚂蚁并非出于对蚂蚁的主观恶意,譬如要在某地修个水电站,而那刚好有个蚁穴,对于蚂蚁们来说,这可真是个坏消息。人类不会想把自己放到蚂蚁的位置上去,但是人类能力的膨胀,那不可预知和不可控制的能力,正在将自身变为蚂蚁。那个最大的不可预知和不可控制的能力,就是AI。

AI还远远不会比人更聪明,它只在某一具体问题比如下围棋上超过人类,它只在人类划定的范围内做具体的工作。这也还不是要点。马斯克所说的AI的一种危险,不在于它如人一样聪明,而是它在某一方面足够强大但在另一方面又足够的笨,就像一只猎犬。

比如,它发现消灭垃圾邮件的最彻底的方式是消灭人类。当然,这个问题本身很好解决,给AI下一道不能杀人的指令就好了。但是,会有无数的类似的问题,防不胜防。这种事情别说是在程序化的计算机的世界,在灵活的人类世界也非常的常见。医生为了让病人早点消除症状,给他吃后患无穷的激素。列宁下令说不要让苏联红军去嫖娼,然后下面的人就把妓女都杀光了。你养了一头威猛的藏獒看家护院,但他可能咬伤你的客人。

AI的风险不止是自身的风险,是人类的弱点无法掌控好如此强大的工具。如果核武器扩散到200个国家或者机构,那一次擦枪走火就会把地球炸个稀巴烂。盖茨说,AI的能量远大于核武器。而AI是天然掌握在不同国家的很多公司手里的。它正在进入失控的跑道。这可能就是马斯克所说的前所未有的风险。可能也是提醒政府介入监管的原因。

推导到可见的未来,大多数人类的工作,无论脑力还是体力,既包括流水线工人、司机、也包括华尔街的交易员,都会被替代掉。汪华说,未来可能是20%的人类精英操纵着AI对剩下80%人类的圈养,他们每天在虚拟世界里醉生梦死,发泄精力。汪华说,他作为投资人在促成这件事的发生,但不意味着他乐见其成。在这一点上,盖茨跟马斯克和霍金的观点一致,“当少部分人控制拥有超级智力的平台后,就会造成权力的危险因素,最终控制世界。”

这是人类从未遇到过的事情。也是从未遇到的风险。很多人喜欢有意无意的重复说AI威胁论没有“工程基础”,这个专业词汇一下子把很多人唬住了。但判断这件事不一定非要用上专业知识,懂人性就可以了。简单想想,民选的希特勒有了比原子弹更高明和致命的武器。

如果这个逻辑是对的,那么那些现在做着AI并且为AI大唱赞歌的创业者们才是最应该被提醒或者警惕的一群人。他们就要圈养80%的人类了,就要拥有人类从未拥有过的权力了。谁是他们最大的绊脚石?正在唤醒80%的人类以及呼吁政府介入监管的那些人。

如果AI事实上没有那么厉害,只是虚惊一场,那马斯克们是不是正在延缓人类的科技进步呢?就像孙正义说的,人类面对一个巨大的前景,他觉得现在连睡觉都在浪费时间。还有很多人说,AI省下了大量的人力,那人类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更有价值的事了。

呵呵。

一个连续创业者前天在朋友圈里说。工业革命代替了人类的体力,于是他们有了大把时间看电视。信息革命部分的替代了人类的脑力,于是他们有了大把的时间在刷手机,追剧和玩游戏。现在你们说前所未有的革命又要来了,大部分人类都不用工作了,那他们是不是可以整天的戴着VR眼镜看黄片或者杀人了呢。其实,人类一直都有时间做更有价值的事,但他们就是不做。有一些精英最擅长的,就是制造各种玩具如黑洞般的消耗掉人类的空余出来的时间和精力,使他们不想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幌子一直都存在。为了石油而开战,人权是幌子。为了自己的好奇心或者为了成为超人一族,为人类开创更多便利是幌子。当人类还是自己的贪婪和愚蠢的俘虏的时候,他们获得自由和便利越多,堕落越快。

人类一直都在玩温水煮青蛙的游戏。能够从这个游戏里跳出来的人,是那种具有终极思维的人。如果有只青蛙说,明天的水跟今天的水温度差不多,后天也差不多,我们会很舒服的泡澡。那这只青蛙容易获得大家的好感。如果有只青蛙说,水温每天都在升高,很多天后,它会到100度,那时候我们都死了,所以我们现在就要离开温暖的水,在我们还没有被水烫到失去弹跳能力之前,跳出去。这只青蛙会激起不满的情绪,因为你打扰了他们的惯性的懒散。

我为这只青蛙叫好。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 净评估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 于川信 | 邬贺铨 |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