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清华大学大学向社会通报了对部分研究生的处罚,有11名研究生在2016年9月到2017年7月期间因为种种原因而被学校给予从警告到开除的种种处罚,其中包括8名博士研究生和3名硕士研究生。
如果只是从新闻简报上看,应该是一件好事。中国的高校一直被坊间诟病为“严进宽出”,考进去很难,但混个文凭却很容易,正好与国外大学的“宽进严出”成对比。清华大学是中国所有高校中门槛最高的学校之一,对中国很多县、乡来说,本地有一个学子能考上清华大学,简直是光宗耀祖的大事,值得在地方报纸头版头条上套红字报喜讯。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相对要容易些,但对于考研党来说也是一座堪比珠穆朗玛峰的高山,要登攀上殊为不易。
向社会通报学校对11名研究生的处罚,显示了清华大学对研究生的不端行为绝不手软,该亮剑就亮剑,从直观上是充满正能量的,仅此一点就配得上42个赞。
但是,如果细究通报的处罚详情,却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就好像是一盏色香俱全的卤味拼盘,看上去令人垂涎欲滴,但一细品,隔夜了,透着一股子馊味。
给予11名研究生处罚的不端行为事由五花八门,其中只有一例涉及学术不端,一名外籍学生提交的课程论文涉嫌抄袭而被处罚。根据清华大学官网数据,学校在校的硕士研究生19,311人,博士研究生12,320人,合计31,631人。3万多名研究生在一年两个学期的时间里只有1名学生因为课程论文有抄袭行为而遭受处罚,比例大约为0.003%,远远小于中科院因学术不端而被除名的院士比例。
问题是,这一年学校到底发现和查实了多少起研究生抄袭?如果只发现和查实1起,并且给予了处罚,那么对于被发现和查实的学术不端行为处罚率是100%;如果发现和查实了10起,只给予其中1起以处罚,那么对于被发现和查实的学术不端行为处罚率是10%。
处罚率100%当然反映了学校对于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严惩不贷,以儆效尤的决心。但是处罚率10%又反映了什么呢?如果认错态度好,不处罚;导师袒护,不处罚;种种情有可原,不处罚,那么被处罚的就是认错态度不好、没有导师袒护,也编织不出冠冕堂皇理由的倒霉蛋,那么受惩罚的就不再是单纯的学术不端,而是人缘不好,情商不高。
所以,我对清华大学通报的对11名研究生的处罚通报里,竟然有1例,竟然只有1例学术不端而感到费解。没有1例,可以理解成这是一份对其他行为不端的处罚公报;而包含了1例,那就只能理解成一年两个学期,3万多名研究生只发现和查实了1起学术不端的违规事件,处罚了该名研究生。姑且就这么假设吧,虽然用脚趾头想想也无法相信。
被处罚的其他研究生五花八门的违规事由中,有三例涉及私生活领域的恋爱问题。其中1例是某博士生婚外情;另2例是恋爱中暴力殴打女伴。暴力殴打女伴涉嫌违反法律,处罚的主体按理说不应该是学校,而应该是执法机构。暴力殴打女伴如果造成伤害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就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果侵犯他人隐私,根据具体的侵犯事实就可能构成侮辱罪、妨害通讯自由罪,以及其他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侵犯隐私犯罪。
对于触犯法律,涉嫌违法犯罪的不端行为,学校的责任应该是首先报警,交给执法机构,然后可以追加学校处罚。如果肇事研究生并未触犯法律,那么充其量算是恋爱纠纷,学校没有任何理由介入研究生私生活领域并对其中的不端行为进行干预。我注意到,这三例处罚公示文字都包含了“对学校声誉造成不良影响”“造成较严重影响”“给学校声誉造成较大影响”,以此不难推断,学校要处罚并以儆效尤的不是这些研究生婚外恋了,或者殴打女伴了,而是婚外恋、殴打女伴造成了不良影响。那么,这样的处罚公示警告其他研究生应该引以为戒的是什么呢?当然不是不应该婚外恋,不应该殴打女伴,而是婚外恋也好,殴打女伴也好,不要影响学校声誉,悄悄地,隐秘地干就OK了。
本来学校就没有资格和任何权力去干预研究生私生活领域的事情,特别是像清华大学这样有志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兼容并蓄而不是道德挂帅。作为一家提供高等教育的学府,其定位应该聚焦在教学和科研领域,并不应该有教堂或者警察局的职能。校方就算倡导积极、健康和道德的生活方式,也不宜假手去处罚不积极、不健康、不道德的研究生私生活。至于假手校纪校规的严格规定来维护学校声誉,那就更是本末倒置。
纵览这次清华大学对11名研究生给予的处罚通报,说实话,我并没有从中看出学校“从严治校”的决心。有些处罚事由完全不值得公报,像对某博士生请假未批准就擅自离校的处罚,屁大个事情,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凑数。
按照公报的措辞用语,这名倒霉的博士生是请过假的,只不过请假未获允准仍然执意离校。类似的事情在一个有3万多名在校研究生的高校里,绝不可能只有这么一例,而单独把这一例拎出来示众,我看到的只是学校不容挑战和蔑视的“小肚鸡肠”。
我不知道这名倒霉的24岁的女博士生到底有什么事情值得冒着被处罚的风险离校去处理,但她既然请过假应该也有其拿得出手的理由;我也不知道她的导师不允准的理由是什么,但既然不允准又执意要离校,多少也应该是紧急的事情。这样屁大的事情也捅到学校层面,给予处罚并公示,从常识来判断,背后通常都有一名恼羞成怒的导师,以及一个教条颟邗的官僚体制。
一份处罚通报到底会给公众,以及其他的研究生带来怎样的影响,还真不是想当然的线性思维,诸如一名研究生婚外情,被处罚,其他研究生就收敛行为不婚外情了。养过狗并且懂得怎么训狗的人都应该知道,训狗时不恰当的处罚可能带来啼笑皆非的效果。例如,不希望狗在客厅大小便,然而狗在客厅大便了,然后发一份处罚公报,以儆效尤,狗就此吸取教训不在客厅大便了吗?不会,狗更可能认为牠被罚是因为主人发现了他大便,因此下次狗就拉在隐秘的地方,比如沙发背后。
从管理心理学角度,这是一份极易带来歧义的处罚通报,实际的影响效果可能与发布初衷背道而驰,乃至适得其反。从管理实践的角度,对唯一的一名倒霉的外籍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进行的处罚,其他研究生会归因为他人缘不好,情商不高;对3名因为私生活行为不端而遭受处罚的研究生,给其他研究生的同样行为带来的震慑最多是提醒他们要低调一点,不要给学校带来不良影响;至于那名倒霉的请假未批擅自离校的女博士生,再典型不过地告诉人们,选择一名人格健全的导师有多么重要,遇到一名偏执狂,屁大的事情就能折腾得满城风雨。
作为一名吃瓜群众,当然为清华大学试图“从严治校”鼓掌喝彩。但是这掌声鹊起不要变成讽刺,还需要出台这份处罚公报的相关部门起码专业一点。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份处罚公报暴露了清华大学的管理水平,往积极的方面说,亟待提高;往消极的方面说,呵呵。
(本文为UC名家专栏约稿,未经UC许可禁止转载。)
苹果手机专用扫码,谢谢!
(建议金额:6.4,8.9,64,89)
2017-09-07
-------------------------------
(近期文章消失?可以去目录中的“来读禁书”或“去读禁书”中找找,没发出的文章,也在那里。)
推荐
坐谈风月(ID:psyeyes2)。本师另一个专谈两性话题的公号,撰写和发表中国最好的爱情心理学和性心理学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