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年过百岁,就让我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吧。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
文 |
丹萌
来源 |
中新网、“医学界”网站
2017年1月19日,我国妇产科奠基人之一的叶惠方去世。
“第一,不进行抢救,第二,在必要时用静脉止痛,第三,遗体捐献,第四,后事从简,不开追悼会。”这是我国妇产科奠基人之一、百岁大医叶惠方生前遗嘱的内容。
她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去年,叶惠方查出癌症晚期后,一直在家,没有去过医院,“我已经年过百岁,就让我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吧。把有限的医疗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
临终前一周,叶老开始不吃不喝,女儿给她在唇边点几滴水,也被她轻轻擦去,她这样做,是为了给医学事业捐献出更纯净的遗体。
而唯一没有做到的,是“不开追悼会”。
今天早上,解放军总医院的上千名医务人员齐聚医院告别室,送别叶老;告别室里,没有低沉的哀乐,只有一遍又一遍反复播放着的《雪绒花》,那是叶老生前最喜欢的一首歌,而她的遗体,被送到了中国医科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捐赠给医学研究之用。
1954年,一位37岁的女医生,从北京闹市之中的协和医院,来到了位于西郊荒野的解放军总医院前身——军委直属机关医院组建妇产科。
这位女医生是叶惠方,她的老师是我国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
年轻时候的叶惠方
医院建科之初,百事待举,叶惠方把家里凡是用得上的东西全都搬到了科室,“当时什么都没有,要电炉了,没有,从家拿;收音机,没有,家里拿;没有轮椅,把我妈的拿出来。”叶惠方说,“反正家里跟医院不分家。”
作为医院妇产科的创始人,叶惠方推行的无痛分娩法、病房无声运动、产前分段门诊预约制,一直沿用到现在;她还在国内率先开展妇产科免疫学及遗传学研究,在全军最早开展内分泌测定和染色体测定。
“很多制度完全是为病人着想开展起来的。”如今的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副主任赵恩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他以病房无声运动为例,“比如说病人在旁边休息,或者在病房里面,医生跟护士交流,要用耳语,要悄悄地。”
从医几十载,叶惠方多项成果获国家、军队科技大奖,主编翻译医学专著20余本,有的多次再版成为经典教材沿用至今。
“首先,对病人,一定要爱,一定要跟他一样迫切地希望恢复。”叶惠方是这样形容自己对病人的态度的。
1999年,80岁的叶惠方遇到了一名先天性肛门闭锁的病人,很穷,叶惠方就让他们一家三口住到自己家,管吃、管住、管医疗、做手术,假肛第一期做完,大便很多,很臭,叶惠方却一点都不在乎。
第二年,病人来做二期手术,再次住进叶惠方家里,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康复出院,据说,在临出院的时候,一家三口泣不成声,长跪不起。
她做过许多“只求付出,不计回报”的事。
1987年,叶惠方退休的时候,将自己的存款15000元捐给科室,作为发展妇女保健工作的基金;
医生翁霞云发展潜力大,叶惠方想派她出国学习,但医院没有经费,她便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以院里的名义送翁霞云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