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一图流:
上图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的各经济体政府开支占GDP比例。
蓝色的是发达经济体,黄色的是发展中经济体。
如图所示,香港的政府开支比例不仅远低于发达经济体的整体水平,甚至也低于主要发展中国家。
从1995年开始,美国传统基金会每年都会发布一项名为《经济自由度指数》的报告,在国际上颇有影响力。
自创刊起到2018年,连续24年间,香港一直被这份报告评为“全世界最自由的经济体”。在财政健康、营商自由、贸易自由和金融自由等方面,香港均获全球最高分。
有了这顶高帽子戴着,香港有些人不免沾沾自喜。而内地有些人更是对此艳羡不已,因为中国大陆不够“自由”而悔恨交加。
不过在我们中国传统智慧中,有一句话叫“听其言,观其行”。
西方智库和媒体虽然极力吹捧“自由”,但是它们自己国家的财政开支占比居高不下,甚至还在不断攀升。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明白政府开支是用来干什么的。
政府开支的第一个用途就是提供公共消费品,比如修路造桥,土地开发。
在这一点上,可以说香港政府把肩上一大半的担子都让私有资本挑了。
从微观上看,香港的城市规划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公共设施的设计也相当精细。这是充分利私有资本的好处。
但是从宏观上看,私有资本的出发点必然不会与公共利益完全重合。它们追求的是效率(赚钱效率),而不是效益(社会效益)。
战略方向出了问题,再巧妙的战术也于事无补。
香港有不少品质优秀的楼盘,这一点许多人都是服气的。但是它们加起来,却形不成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
政府开支的第二个作用是调节分配。
世界各国都有所得税。所得税是累进的。收入高的人交得多,收入少的人交得少,甚至不交。这样就可以起到调节贫富差异的作用。
香港的所得税率在全球处于最低之列。调节意义聊胜于无。
在香港工作的大陆白领,回来都说香港的税收政策好。在网上写个贴子各种夸。谁知道香港底层怎么想呢?
世界各国也都有关税。关税是一种政策工具,或者说谈判筹码。
你来我境内投资招工,当然不用交关税。你跟我关系好,我给你低关税。你跟我关系不好,我加你高关税。
香港几乎没有关税。本地的就业必须直接面对全世界的冲击。香港政府更没有什么可以能令“亲者快,仇者痛”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