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酒业建言更加聚焦,集中围绕传承、创新与走出去三大方面展开,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当下酒业发展的新方向。
一年一度“两会时间”开启,各界目光再次聚焦。经济增长目标、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等热议高频词之下,酒业代表也纷纷建言,带来新时期发展的新思路。
相较于过往几年覆盖产区建设、科技创新、智能酿造、工艺传承绿色生态、文化传承、消费刺激、白酒出海、高质量发展等多方面、多维度的内容,今年“两会”期间酒业的建言则更加聚焦,集中围绕传承、创新与走出去三大方面展开,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当下酒业发展的新方向。
传承:聚焦酿造技艺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
酒,作为传统产业,酿造技艺与文化内核的传承始终是不变的课题;酒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酒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作坊、中华老字号、酿造技艺等,都是了解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
今年两会期间,推动酒类酿造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助力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发扬光大,依然是酒业代表建言的核心之一。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品鉴创新中心总经理、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23代传承人曾娜
建议,相关部门和专业协会可以通过资源整合,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统筹协调中国白酒酿造技艺申请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博物馆等场所平台优势,做好白酒非遗展览展示以及互动式体验;建立中国白酒非遗专门的传播平台,加速“申遗”进程。
汾酒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
、
汾酒厂股份公司贮配一厂配置车间高级技师郝持胜
希望政府、社会各界能加大对竹叶青酒等露酒酿造技艺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力度,挖掘中国露酒背后的多重价值,结合新时代需求,在传统饮用文化的基础上,构建更加科学的饮用文化体系。
无论是白酒、露酒或是黄酒,酿造技艺的传承都是核心。从企业层面来讲,需要系统梳理技艺,做好工艺规范、技法构成、技艺步骤等经验的整理,并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从政策层面来看,亦需要健全完善立法保护与政策支持,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白酒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当下,信息化、科技化、全球化成为趋势,传统产业如何在守正中实现创新发展,是需要长久面对的课题。而当保护、传承与发扬构建起平衡统一,古老的酿艺与文化魅力也将散发出新的活力与生命力。
创新:构建“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新质生产力写入其中并被列为
2024年十大工作任务首位
。工作任务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核心是需要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今年两会期间,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等产业创新方向也成为酒业代表建言的核心。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
建议,加大对白酒行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建立由国家有关部委统筹,白酒企业和行业协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对白酒科技创新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强化酒类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同时推动数字资产交易发展,健全数字资产交易顶层设计,推动数字技术创新与应用,支持数字世界平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五粮液集团
(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曾从钦
建议,加快推进“大美工厂”建设,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积极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全力创建“零碳酒企”,打造生态化园区、实现生态化生产、提供生态化产品,不断培育壮大绿色生产力。
舍得酒业生产技术中心酒体设计部酒体设计师陈柏蓉
提出,“智改数转”能够帮助白酒企业显著缩短研发周期、提高运行效率、改进产品质量,延长、拓宽和深挖产业链。建议打通行业数据资产,保障智能制造水平,提升行业生产效益,通过国家数据局的带动作用,加强白酒企业的数据资产建设与合作共享。
江苏洋河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双沟酒业董事长张联东
建议,加快“网联化”转型升级,构建全过程创新链;立足“绿色化”生产发展,打造可持续生态链;加强“聚合化”统筹规划,编织齐发展融合链。
江苏今世缘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顾祥悦
建议,针对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加大研发与技改奖补力度、加大产学研合作奖补力度、扶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增强产业“向新力”。
古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梁金辉
建议以“绿色酿造”“智能制造,让数字产生酒香。在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方面,聚焦“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文章,在安徽、内蒙古、黑龙江等全国主要粮食产区,发展“订单种植”。
可以看到,“新质生产力”也正成为白酒产业发展的主旋律。在科技化、数字化方面,白酒产业也的确有很大发展空间。
在九频道看来,酒业创新发展,更需要处理好传统产业和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并需要构建起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在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培育等方面发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引领产业生产力迭代升级。
走出去:推动中国白酒进入世界市场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少酒企发展的重要战略,并且步伐持续加快。
对于白酒企业而言,加速“出海”,有助于推动国内外市场协同发展,寻找新的市场增量,并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与覆盖度。而要真正实现国际化,则需要解决关税贸易壁垒、文化消费认同等问题。
两会期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
建议,制订一系列白酒出口优惠政策,争取酒类国际贸易政策,助力中国白酒走向世界。他提出,中国白酒和国际烈酒在税率上存在严重不对等,中国白酒在国外被定性为特殊食品,征以高额关税。推动白酒国际化,亟待解决目前关税税率严重不对等的问题,实现蒸馏酒类别平等税率。
丁雄军
也建议,推动降低白酒关税贸易壁垒,加强国际贸易平台共建共享,完善中国白酒对外推广联动机制,加快中国白酒国际化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