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社会科学网
发布学术要闻或社科要闻,该公众号依托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权威学术媒体,集学术思想性、理论权威性、资料知识性和公共服务性于一体,及时发布全球重要的学术资讯,追踪和反映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前沿、学科趋势和最新成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淘股吧  ·  为什么行情好反而亏钱? ·  13 小时前  
淘股吧  ·  出手!陈小群1.3个亿! ·  13 小时前  
唐史主任司马迁  ·  二级以外的人看二级,他们会标签化,这种标签化 ... ·  2 天前  
诸海滨科新先声  ·  【精选专题】卫星互联网已成潮流,航天测控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社会科学网

【学者的2024】蓝虹:致力于生物多样性金融

中国社会科学网  · 公众号  ·  · 2025-02-05 18:00

正文




我是做绿色金融研究的,我们在2024年集中于绿色金融的前沿之一——生物多样性金融。

我国自2016年全面推进绿色金融改革以来,绿色金融的重点一直是在大城市大国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各种大型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零碳产业园区、新能源项目等,获得了绿色金融的强力支持。特别是,2021年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在新能源、工业节能减排、碳减排技术三大领域,给予了低至1.75%的优惠利率。截至2024年6月,绿色金融余额超过了34万亿元。在污染治理、新能源、绿色低碳交通、工业碳减排等领域获得了巨大的环境绩效。

如何将绿色金融进一步深入?偏远山区绿色金融是重要的内容。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的山区,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非常丰富,绿色金融应该怎样支持山区弯道超车,让偏远山区走一条生态金融之路,怎样找到一条有别于其他试验区以绿色工业金融为主的生态金融模式呢?

人类作为生物链的一员,需要生态的屏障,需要依托野生动植物的存在才能生存。传统工业扩张的土地,无论怎么恢复,我们只能做到绿色工业城市,没有办法恢复到原始野生生态状态。还需要野生保护地,保护我们最后的种质基因库,保护我们抵御气候危机的最后生态屏障,保护维护我们粮食安全的最后的野生稻种、野生大豆、野生蔬菜、野生鸭、野生牲畜等。这些生物多样性行动,存在资金瓶颈,金融的支持是关键。2024年10月在哥伦比亚卡利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最重要的主题就是生物多样性金融。

2024年,我们奔波于各国家公园,各种自然保护区,我们希望可以用我们的生物多样性金融工具和政策,保护这些原始森林、原始动植物,我们希望,可以看到更多的野生动物,它们快乐地生活在野生原始保护地,不是作为人类的客人,而是原始大山的主人、原始湿地的主人。在这些野生原始保护区,我们人类,就这样远远地默默地注视它们,祝福它们。真正对野生动植物的爱,是尊重它们是这些野生保护地的主人,敬畏地注视和远离,默默地祝福和保护。

在我们走遍千山万水地调研考察保护这些野生动植物的时候,我们很欣喜地看到,各种再野化行动在生物多样性金融支持下在开展。再野化是指将一片土地恢复到其自然的未被人类活动影响状态的过程。再野化的目标是通过创造一种尽可能接近自然状态的生态系统,让野生动植物自主生长和繁衍,以恢复自然的生态平衡和生态过程。再野化的核心理念是重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过程和相互作用,比如再野化的茶园、再野化的湿地、再野化的森林等。

2024年让我最感动的是通过生物多样性金融支持的那些再野化的生境。在再野化的湿地,大片候鸟飞掠过头顶,以一种主人的姿态,在湿地的上空翱翔。在再野化的茶园,野草、野花和茶树交织,乔木、藤曼和苔藓共生,蝴蝶、蜜蜂和老鹰共飞。当我回到大山的原始森林,好像听到了自己心动的声音。我是畲族人,我们是“山哈”,离开了这些原始森林、这些野生动植物,我们就好像鱼儿离开了水。我们跋涉千山万水,希望运用生物多样性金融工具,再野化再呈现野生原始的青山绿水,并融入其间。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生态环境学院环境经济教授,中研绿色金融研究院特聘院长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任编辑:张征

新媒体编辑:崔岑





「往期推荐」

【学者的2024】朝戈金:乙巳将至 小愿稍陈

【学者的2024】夏静:我的2024
【学者的2024】王杰:激活学生们的审美经验
【学者的2024】朱旭东:学术与人生并进合一
【学者的2024】江怡:在时代变迁中坚守自己的学术底线
【学者的2024】钟志清:学科坚守中的遗憾——2024年岁末随想
【学者的2024】李心峰:今年我出版了四部学术著作
【学者的2024】陈才智:以苏轼度量中国——我的东坡年
【学者的2024】桫椤:尝试将理论的灰度调亮一点
【学者的2024】张继焦:肩上的两份责任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邮箱账号:[email protected]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