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inkedIn
LinkedIn (领英) 创建于 2003 年,致力于向全球职场人士提供沟通平台,协助他们事半功倍,发挥所长。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会员人数在世界范围内超过4亿,每个《财富》世界 500 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阿里影业:手淘渠道用户运营 ·  4 天前  
51HR派  ·  魔法床垫包治百病,还能给鸡蛋排毒? ·  2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优酷全职岗位@你!抓紧投递! ·  1 周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人工更新 · ... ·  1 周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美团:美团支付用户运营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LinkedIn

​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如何改造自己和父母的关系?

LinkedIn  · 公众号  · 求职  · 2016-11-27 11:56

正文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真正与父母独立,始终处于受害者心态,被“内在父母控制。


即使成年了,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功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与父母从精神上独立,完全承担自己生命的责任。


当他们遇到挫折,会像我过去一样,将一切的不好归咎于原生家庭:


性格内向敏感不善交流,是因为从小父母感情不合,总是吵架。


事情没做好就会无比紧张,自我批判,是因为小时候父母要求太高。


还有人一边讨厌父母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一边在事业家庭选择上对父母言听计从,“都是他们让我做的,没有办法啊”。


过去一年我在接触心理咨询,学习情绪管理、亲密关系、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意识到原生家庭并非不可改变。


作为成年人,我可以选择继续“受害”,也可以选择扭转局面。


万万没想到,我真得做到了,效果之好远远超出我的预期......


本文作者天天Sylvia,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买时间的人(id:being-719)。





1


昨天写完《二十多岁是重建自我的最佳时期》后,我将草稿第一时间发到家庭群里。


妈妈看到了,让我别写父母关系不合这段。


我说:这是客观事实,不用回避。


她说:我这么多年坚持,真得是想你有一个完整的家,尽管没有达到预期,让你受伤害,老妈觉得做人很失败。


我说:现在不是很好吗?可以写出来,说明一切都好了,否则我是不愿提及的。如果你有压力我就删掉这部分。


她说:好,那你随意,老妈不影响你,别有压力。


我说:这真得是很重要的改变,我们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过去是你和老爸的努力,去年我也努力了,然后有了不错的改变,说明我长大了,不是吗?



2


今天收到一个采访,对方问我:过去一年做过的事情里,最让你自己感动的是什么?


我说:家庭关系的改变。


过去因为父母总是吵架,我对家庭非常抵触。大学时,不知道如何跟家人相处,放假很少回家,父母气得直接骂我冷血。


但去年重新梳理了自己和父母的关系,心态从受害者转为改变者,开始积极主动跟他们沟通,并且一直在给他们分享我的生活和学习的体验。


然后他们的观念也跟随我一起发生了变化,对新鲜事物的接纳度高了很多。


爸妈变成了我的粉丝,每天都给身边的亲戚朋友安利我的文章。


现在我们之间彼此独立、相互尊重、也很相爱,是我二十多年没有过的体验。


3



《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马蒂尔达问里昂,“人生总是这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


里昂说,“总是如此。”


过去我也这样认为。


原生家庭会对一个人有很大影响。


我是个很少哭的女孩,但直到去年,我还经常会在独处的时候想到父母吵架的场景,那些画面一出现,我就忍不住害怕得掉眼泪,好像瞬间回到了小时候。


所以我一直害怕与人发生冲突,几乎不会跟人吵架,即使被欺负也不会喊出来,通过理智让自己平静和忘记。


我有一个朋友,长得美,身材好,学历高,但对自己好不自信。她的父母都是领导,对她要求很高。


她说从小到大跟父母都不像在交流,而是汇报,每次她都很紧张。


成年后,工作中跟所有领导沟通,无论对方多么亲切温和,她在心里都会很忐忑,就像那个孩子一样。


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内在父母,和一个内在小孩。


内在父母是成长过程中父母或者亲近的长辈内化形成。内在小孩就是心中那个自己,是你过去经历的全部。


如果你的父母很温柔,那你的内在父母可能也会对你呵护备至。


如果你的父母很严厉,你的内在父母可能也会不断批判你。



4


我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想要释放能量,学习技能,培养兴趣爱好,旅行、读书、社交、工作方方面面都打理地很顺利。


有一天,我发现已经完成了毕业前设定的所有目标,但我依然很压抑。


无论是在工作中取得了进步与成就,还是休息时在海边度假,或者过年回家,我始终开心不起来,处于焦虑抑郁的状态。


我这才意识到,这种不快乐并非来自当下,而是因为过去的经历。


我的内在小孩还在过去不稳定的环境里,没有安全感,她在等人救她出来。


但我还地活在受害者心态里,爸爸问我,你为什么不能像同龄女孩子一样天真烂漫、轻松快乐点呢?


我既委屈又愤怒,都怪你们啊!


我没有意识到,那个可以拯救内在小孩的人,就是我自己。


后来,我给自己画了一张自画像——是童年的自己。


我每天会花一点时间,走到过去的自己面前,看看她在经历什么,她有什么情绪,她是开心,还是难过。


我知道她很孤独,很胆小。我想她说说话,陪她聊会儿天。


一开始,她对我很陌生,毕竟我从来没有关心过她。


我也不知道怎么跟小孩子相处,专门跑去NGO做了一段时间志愿者,学习跟孩子沟通。


渐渐地,我与她的距离越来越近,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强大。


有一天,脑海里突然蹦出一句话:


生活不是一直像小时候那么艰难,我是个成年人了,可以接管自己——过去的自己、现在的自己、未来的自己。


我就是我的父母,我可以完全按自己的意志选择,按自己的态度生活。


然后我告诉自己内在的小孩:天天,你放心,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在你身边。


我爱你,没有任何条件,只是因为你是你。无论你是胖是瘦,是优秀还是普通,我都会爱你。


那一刻,我跟自己和解了,也跟父母和解了。


我好像真正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拥有来自内心的爱与幸福的能力。


这种能力,可以滋养我自己,也可以滋养我身边的人。



5


每个人都是他所处的时代。


我重新去思考我的父辈祖辈,才意识到他们是充满伤痕的一代。


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只要树立一遍历史大事,就知道他们在成长中经历了什么,战争、饥饿、文革、改革开放、各种特殊事件。


我中学时喜欢历史和文学,读了不少书,看了很多回忆录,却从未把身边的人放入历史环境里,只是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和评判他们。


我接触的那一代人,很多都不会处理亲密关系、对子女也束手无策,因为那个时代,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教育。


那一代人有文化和心理创伤,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面对,如何疗愈。


这种创伤,还会在父母与子女的互动中传递,可能影响到几代人。


当我接触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后,意识到这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去解决。


每个人,都可以活得真实、独立、完整。


小时候,父母教我我们走路吃饭,读书写字,带我们认识这个世界,让我们一路成长起来。


现在他们老了,思想跟不上这个世界的变化,学到新知的我,应该用知识反哺父母,带着他们一起成长。



6


家庭永远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无论多成功,都离不开自己的家。


父母可能是永远的支柱,也可能是永远的痛。


我曾经陪一个抑郁的人,看他痛哭到深夜。


已经是人生赢家,好像拥有了一切的他,说起自己的父母还是那么难以释怀。


我不希望一直活在过去的痛苦里,不希望自己始终在受害者角色抱怨父母,不希望家庭分裂,不希望越长大越不被父母理解。


我希望他们能幸福,能够自给创造幸福;希望他们能健康,能和谐相处;希望我们家可以变得很温暖,希望他们可以理解与尊重我。


无论我未来作出什么选择,他们都能信任我,让我放心去做。


至少,他们不要是总是在朋友圈转发鸡汤和谣言的人。


不要是催婚和逼迫孩子必须回家工作的人。




7


这一切,最好的方法就是沟通。


我自己的方法是,在家庭微信群里分享我的生活、工作、学习——


1. 推荐优质微信公众号:


帮他们优化信息渠道,多读科学、前沿、靠谱的文章。


以及我个人喜欢的内容,让家人在信息和知识更新上尽量与我同步。这样可以有更多沟通内容,也不会收到谣言和鸡汤:)


2. 分享读书笔记和约见行家心得:


主要关于学习方法、沟通技巧、情绪管理和亲密关系。


我会很详细的写下自己思考过程,发大段大段的文字,反正是家庭群刷屏也不会被嫌弃。


爸妈看到我这么努力,也会被我感染,自己多学习多了解。


3. 分享我的工作和生活:


每天做了什么事,吃了什么,遇到什么好玩的人。


让他们对我在北京的日子放心,不会有太多的担忧。


这里面,有一些小心机,可以让沟通变得更有效——


  1. 把父母当小孩,要哄;反之,把小孩当大人,有事要商量;


  2. 少讲道理,要动之以情, 学会撒娇和示弱


  3. 尽量报喜不报忧;遇到问题,先找到解决方案再告诉他们。


  4. 让他们为你一起做些小事情,提高参与感,多互动



8


这一年的沟通,效果好得超出了我的预期!


最近我经常遇到一些爸爸亲戚朋友的孩子加我微信,说“天天姐,伯伯给我分享了你的文章,说有事情都可以向你请教”。


我哭笑不得跑去问我爸,他每次跟人家吃饭都要讲到我。他说,“这么好的孩子,忍不住要炫耀。”


当有长辈劝诫我:“女孩子一个人在北京生活太辛苦,还是回家吧。”


我爸爸会说:“她真得长大了,很多观念我们已经跟不上了。


她有自己的选择与判断,让她自己决定。”


我妈更是让我感动,她几乎是最了解我的人,她说:“天儿,我感到你完全为自己的人生准备好了,你想得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哪里,要到哪里去。”


她对我做得事情都很理解和支持,告诉我尽管放心的做自己,多探索多尝试,不要有经济压力,也不要害怕失败。


她会看所有我分享的文章,跑去一个一个打赏,萧秋水老师说:“你有一个英明睿智的妈妈,真得是幸运。


时代不同了,上一代如果不掌握新的知识,就无法融入新时代,你妈妈不一样啊。”




9


原生家庭的概念越来越流行,都说家庭是一个人的宿命,但是命运总是在自己手里,如何面对,如何选择,还是由自己决定。


如果始终是受害者心态,把责任推脱到父母身上,那可能永远无法独立,永远不能做自己。


最近没什么新愿望,希望爸妈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每天散散步,注意身体健康,开心就好。





漫画新栏目《职场你萌说》,每天用赤兔萌萌的身体替你们鸣出一件职场上的不平事!嗷~~


第108集:“讨厌加班的同事才是好同事,讨厌加新的老板不是好老板。”




本文作者天天Sylvia,90后姑娘,一年读128本书,约见100位行家,体验长程心理咨询,探索自我重建。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买时间的人(id:being-719),LinkedIn经授权转载。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订阅每日必读的职场干货。

©2016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