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
Comprehensive 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early-stage bladder cancer
|
Online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8-024-02030-z
|
研究背景
膀胱癌是全球男性中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分子特征和不同的临床结局。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NMIBC)占大多数病例,尽管许多患者预后良好,但高达40%的患者可能在5年内进展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因此,识别哪些NMIBC患者可能进展为MIBC对于提供最佳治疗至关重要。研究团队通过综合基因组分析,深入理解NMIBC的分子景观,以改善风险评估和治疗方案。
研究方法
-
患者和样本
:研究纳入了438名NMIBC患者的肿瘤样本,其中296名来自欧洲UROMOL项目,142名来自丹麦Aarhus University Hospital。
-
测序策略
:采用全外显子测序(WES,n=438)、浅层全基因组测序(shallow whole-genome sequencing,sWGS,n=362)和全转录组测序(RNA-seq,n=414)。
-
数据处理:
WES 数据使用 cutadapt 去接头和低质量碱基后,用 BWA 比对到参考基因组 hg38,然后用 Picard 标记重复,Mutect2 和 strelka2 call somatic SNV和 Indels,最后 SnpEff 进行注释。后续用 MutSigCV 分析驱动突变,sigProfiler 分析突变特征。对于 sWGS测序,平均测序深度是 2.14×,用了 ichorCNA 来分析拷贝数断点。
研究结果
-
NMIBC突变图谱
:在该队列中,检测到的高频突变基因有FGFR3(58%)、KDM6A(42%)、KMT2D(36%)、PIK3CA(31%)和STAG2(24%)(fig1a)。突变在不同转录组亚型(UROMOL2021)中分布不同,如FGFR3突变在1类和3类肿瘤中更常见,而TP53突变与2a类肿瘤相关。通过对 60 名患者复发的 NMIBC 的配对 WES 分析,发现 TP53 (83%) 、KDM6A (79%) 和 FGFR3 (77%)等具有复发性(fig1b)。
-
拷贝数变异(CNAs)
:15%的肿瘤发生WGD,与更差的预后相关(fig2c)。WGD肿瘤具有更高的肿瘤突变负荷(TMB),更频繁的TP53突变(40% vs 9%),以及更高的基因组不稳定性。WGD肿瘤中常见的染色体臂丢失包括11p、8p、18q和17p(影响TP53),而20q的扩增在WGD和非WGD肿瘤中均常见。
-
免疫景观
:二倍体肿瘤和WGS肿瘤之间存在较多的差异表达基因(fig4a),WGD肿瘤显示出更高的T细胞耗竭评分,表明免疫逃逸的潜在机制(fig4d)。且WGD肿瘤中富集了髓系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fig4c),可能与免疫逃逸相关。另外,WGD肿瘤中ERAP1和ERAP2的表达降低(fig4f),可能影响MHC-I分子的肽装载,从而影响抗原呈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