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出差,上周刚从成都回来,3月还没结束,4月的行程已经几乎被排满。
这几天又认真产出了几篇干货,你们的留言我都有看,私信也在努力回复,今天上来跟你们聊聊天吧~~
昨晚,跟一个在硅谷创业的好朋友聊到深夜。
她也在婚礼领域,我们因为真格基金而相识,沃顿商学院出来的姑娘,她大概是唯一一个会选择婚礼领域创业的吧,我们互相取笑对方真的选了一个性价比最低的行业。
去年她回国,我们俩约在三里屯吃brunch,本来以为我们坐在一起聊的一定是婚礼,创业,没想到我们聊的最多的竟然是:家庭和工作的平衡,以及30+的人生选择。
昨晚聊到一点半,最后一条微信,她很严厉的跟我说了一句,给我早点睡!
我哈哈哈的就笑了,是呀,2016年就许下的新年愿望,什么都实现了,就是“早睡这一条”,好像永远都做不到了~
我把手机充上电,上了个闹钟,再调整到飞行模式~
卡大屁跟悟饭的呼噜声在耳朵萦绕,我没带耳塞,就是那么静静的听着,这俩人真够没心没肺的~~
我小心翼翼的转了个身,才发现忘了挂窗帘,我躺在床上,看着熟睡的邱老师,也隐约看到他头上的无数白发,心里一紧~
掰掰手指头算算,我们来北京5年多了,我跟邱老师都来自工薪家庭,邱老师家里比我好一些,但也说不上富足。
刚来北京那会儿,我们住在北五环的立水桥,租一个月2600的开间。
我工作的学校在北六环,路程20分钟,
而邱老师的公司在金融街,路程将近一个半小时,
我总说要搬个取中的地儿~
他总说一点儿也不远,看几集老友记就到了,还挺舒服的~
我们那会儿很穷,每天喝三块钱的冰红茶都不舍得,买雪糕都是放下3块5的可爱多,拿个1块钱的雪人儿。
那会儿我们大多时间都能准时下班,我不但会炒菜做饭,还偶尔能学着烘焙的菜谱,烤几块儿小饼干和蛋糕,虽然卖相不怎么好👇
周末,晚饭结束,我们喜欢出去散步,跑到龙德楼下的家乐福,冬天买根冰糖葫芦,夏天买根雪人儿~~我现在都能回忆起那会儿的空气,穷幸福,穷幸福的,哈哈哈
我原本以为,我们的生活会一直这么下去,邱老师升职加薪,而我则是安稳的做个老师,一年有三个月的寒暑假。
听说学校还有福利,老师的孩子上学,可以根据教龄打折,我算了算,等我家小小琰上学的时候,我能打1折,几乎等于免费了~~
没想到,2015年,我和邱老师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北京什么最贵?我以前一直以为是东三环的公寓,北五环的别墅。
但后来才发现,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最奢侈的,是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儿。
尤其是一件,你并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盈利的事儿~琰琰婚礼日记对我来说就是这样一件事。
而邱老师让我在「做喜欢的事儿」这个点上,享受了一把霸道总裁的霸气,家我养,开心做你的就好~~
邱老师是那种嘻嘻哈哈,很少严肃认真的人,昨晚看着他的白发,想起我这几年里,见过他的,极少的,两次认真:
第一次,是去年5月,凌晨3点,邱老师应酬回家,歪歪斜斜的开门进屋(这是国内投行男的日常,我想金融民工家属都深有同感)
还记得当时躺在床上,和昨天晚上一样,眼泪顺着脸颊哭湿枕头,发了这条朋友圈👇
第二次,是去年年底,凌晨1点,我担心邱老师喝多摔倒,跑到楼下去接他。
结果他踉踉跄跄的,非说自己没喝多,拽着我去711买便当,当时他晕晕乎乎的,站在冰箱前面选口味,拿着一个红烧肉饭刚要结账,自己嘟囔着不对不对,这个18,我买西红柿饭吧,那个便宜,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