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辑思维
每天一段60秒语音,一篇新角度看世界的文章。关注罗胖,让你每天比别人知道的多一些。
51好读  ›  专栏  ›  罗辑思维

空腹看吃播,会得胆结石?

罗辑思维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4-11-13 06:30

正文


最近看到一个非常奇葩的事。说的是,一个一日三餐非常规律的人,去医院查出了胆结石。周围人百思不得其解,吃饭这么规律的人怎么会得胆结石呢?医生深入询问了几轮,终于找到原因。
是因为这个人经常空腹看吃播。没错,是看吃播。大脑受到刺激,误以为这个人在吃饭,于是就命令身体分泌胆汁,而在空腹状态下分泌出的胆汁就变成了结石。

怎么样,你听到这个事是什么感觉?是不是觉得这差不多月底就能登上辟谣榜?

作者:江晶

来源:得到头条

01
负面情绪,会增加体内有害菌
关于这个新闻,我出于好奇,就去请教了生物学家王立铭老师。王立铭老师说,大脑和消化系统之间,确实有一些很微妙的联系。从这个角度看,这个事不排除成立的可能。没错,空腹看吃播导致胆结石,有可能是真的。
假如你去问AI,空腹看吃播还有什么影响。它会告诉你,空腹看吃播还可能引起大脑的反应,促使胃部分泌胃酸。而空腹时胃里没有食物可消化,那么过多的胃酸就会导致胃部不适,长期还可能得胃炎或者胃溃疡。
当然,要特别强调两句。一来,胆结石的成因很复杂,它与饮食之间也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二来,针对前面这个传闻,王立铭老师说的只是一个可能性,并不代表确切结论。
但是,有一件事可以确定,大脑和消化系统之间的联系,是确定存在的。今天我们就深入说说。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微生物组专家,也是咱们得到《前沿课·人体微生物组9讲》的主理人,段云峰老师,就专门讲过这个话题。
情绪与微生物组的影响是双向的,干预微生物组,就能够干预生物信号。反过来,干预了生物信号,就能干预微生物组。
比如,人在焦虑、紧张、压力大的时候,体内会产生更多的皮质酮与促肾上腺素,而这些活性物质会影响大肠杆菌,分泌细菌毒素。
简单说,就是负面情绪,会让体内的有害菌增加。要想保持健康,就尽量让自己有个好心情。

02

大脑和肠道,到底有什么关系?

话说回来,大脑和肠道毕竟还有一段距离,这个影响是怎么发生的呢?其实,大脑和消化系统之间,有三种双向沟通的渠道。
第一条渠道是内分泌系统。动物肠道上有大量的内分泌细胞,这些细胞分泌的生物信号可以进入血液,然后通过血液进入大脑,进而影响我们的情绪。
反过来,大脑产生的生物信号,也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去影响肠道的微生物。这些生物信号对肠道的影响很大,能让某种微生物的数量提高1000倍以上。
大脑与消化系统沟通的第二条渠道,是迷走神经。迷走神经,也被称为长度最长、分布最广的脑神经。它的上部连接着大脑,而下部,布满了人的整个胸腔和腹腔。
没错,你的腹腔里,本来就有着大脑的一部分延伸。大脑与消化系统的双向影响,有一部分就是通过迷走神经实现的。而且人们还发现,从肠道向大脑传递的信息,比大脑向肠道传递的信息还要多。
第三条联通大脑与消化系统的通路,是人体内的淋巴系统。这个通路是被发现得最晚的。我们知道淋巴系统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能抵御外来细菌的入侵。
但过去人们一度认为,大脑内是不可能有外来细菌的,因此大脑里也就不会有淋巴。直到2015年,科学家才第一次证实,大脑里也有隐藏的淋巴管。
假如一个人得了肠道疾病,那么他患抑郁症的风险就要比一般人高。这就是因为淋巴系统把肠道的炎症信号,传递到了大脑。而且要特别强调一句,在三条通路中,只有淋巴系统可以把炎症信号从肠道传递到大脑。
上文说的,是大脑和消化系统之间互相影响的方式。简单说,就是饮食影响肠道微生物,而肠道微生物又与大脑相互影响。
换句话说,饮食很关键。
03
吃多了,真的对脑子不好
首先,要少吃,切忌过量饮食。
前两天看《丁香园》转载了一个研究,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团队,成果发表在Health date science《健康数据科学》期刊上。
过去我们总说脑满肠肥,觉得身体与大脑的肥胖是正相关的。但这个研究告诉你,事实正好相反,肚子大,脑子反而小。
注意,这里的肚子大只是个比喻,说的是一个人的BMI数值高。研究的样本数据,来自2006年到2022年期间,1074名中国河北开滦的成年人口。
研究的具体细节就不展开了,只说这项研究的两个关键结论。
第一,对于45岁以下的成年人,2006年到2022年期间,累积BMI大于26.2,这部分人的脑实质减少了17.9毫升。
其中,所谓累积BMI,指的是一个人在一段时间内的BMI综合数值,累积BMI大于26.2,大概可以理解成这个人这段时间一直比较胖。
而研究里提到的脑实质,大概就相当于我们经常说的脑子,大脑里的主要构成,分成脑灰质和脑白质,而脑实质就是灰质和白质的统称。而脑实质减少,说白了就是,脑子变小了。
而研究里说的脑实质减少17.9毫升,假如折算成自然老化,就相当于这个人的大脑老化了12年。
第二,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BMI过高同样对大脑不好。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累积BMI超过26.2,脑白质的病变区域会比平均值增加6毫升。
换句话说,不管是对45岁以下的年轻人和中年人,还是对60岁以上的老年人,长期的BMI过高都会对脑子不好。
04
吃什么,对脑子最好?
在不过量饮食的前提下,吃哪些东西对大脑更有好处呢?
正好前段时间,我看到一本书,叫《饮食大脑》。作者乌玛·奈杜,身份很神奇,她是位精神科医生,也是营养专家,而且业余还当厨师,据说烹饪水平相当高。
当然,鉴于大脑研究的复杂性,以及样本统计的难度,乌玛在书里提出的方法,多少也有它的局限性。但这些方法至少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参考。
第一,要乐观,少吃糖。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很多人不是说糖能带来快乐的感觉吗?要不怎么说可乐是肥宅快乐水呢?没错,短期看,确实有人觉得吃糖是快乐的。但是,长期看,糖也许会降低一个人的长期乐观水平。
说白了,假如长期吃太多糖,人的情绪也许会呈现一个波动向下的趋势。短期看也许有高点,但长期看是一路走低的。
这主要是因为,人的体内有一种叫做5-羟色胺的东西。5-羟色胺最大的作用之一,就是让你觉得乐观。比如你在森林里迷路了,本来这是个挺危险的事,但5-羟色胺会降低你的悲观水平,让你觉得一切好像也没那么糟,再往前走走就能出去。
一般来说,男性体内的5-羟色胺是女性的两倍。这也是为什么男性经常大大咧咧的。
比如开车走错路,男性也许会觉得一切还好,而女性就会更焦虑一点。曾经有人推测,这也许是人类演化的结果。因为男性要出去觅食,要冒险,乐观能帮他们完成这一切。而女性要照料孩子,关系到种族的繁衍,因此不能太冒险。
5-羟色胺还有个帮手,叫睾酮。注意,不仅男性身体里有睾酮,女性也有。睾酮能让5-羟色胺的效果加倍,本来你只有1分的乐观,但睾酮加入,这个乐观水平可能就会到10分。
但是,睾酮有个敌人,这就是糖。糖会抑制睾酮的生成。你吃的糖越多,体内的睾酮水平就可能越低。
换句话说,糖抑制了睾酮,进而打压了5-羟色胺,也就降低了人的乐观水平。从这个角度看,要想长期乐观,不要吃太多糖,尤其对女性来说。
第二,关于记忆力,有哪些食物能够保护人的记忆力呢?乌玛给出了一份清单。
比如,大豆。大豆中的一些成分,像异黄酮、磷脂酰丝氨酸,能增强人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
再比如,咖啡,有科学家做了一项长达21年的研究。他们发现,喝咖啡的中年人在晚年时,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要更低。每天喝3—5杯咖啡的人,患痴呆的风险最低。
当然,咖啡中所含的成分并不都是百分百有益,不过乌玛还是建议,适度饮用咖啡要利大于弊。
再比如,专门研究饮食与健康的科学家,玛莎·克莱尔·莫里斯,曾经发布过一套健脑饮食法。提到了十类对大脑有益的食物,分别是,绿叶蔬菜、其他蔬菜(如辣椒、胡萝卜和西蓝花)、坚果、浆果、豆类、全谷物、海鲜、家禽、橄榄油及葡萄酒。
图片来自《饮食大脑》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今天主要说了大脑和消化系统之间的关联。在这里强调一句,这方面的研究更新速度很快,隔三差五就有新动向。
比如,肠道菌群会影响催产素分泌,让人变得社恐。再比如,奶茶喝多了会增加患抑郁症的风险。再比如,肠道菌群问题可能导致失明,等等。
这些都是今年的新研究。假如你想捕捉这方面的前沿进展,可以去关注段云峰老师的得到知识城邦,这是我所知的,了解这个垂直门类最及时的渠道之一。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得到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