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讲述了福州的王女士和浙江杭州的刘先生因食用霉变花生导致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事件。黄曲霉毒素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真菌毒素之一,耐高温,日常烹饪的温度无法杀灭。文章还提到了哪些食物容易滋生黄曲霉毒素以及如何预防。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王女士和刘先生因食用霉变花生导致黄曲霉毒素中毒。
王女士吃了家中存放已久且已霉变的花生,刘先生吃了发霉的花生,两人都出现了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
关键观点2: 黄曲霉毒素的毒性非常强,约为砒霜的68倍。
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真菌毒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划定为1类致癌物。
关键观点3: 黄曲霉毒素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易感染淀粉含量高和富含油脂的食物。
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及时处理霉变食物,正确储存食物,注意厨具卫生,以降低黄曲霉毒素感染风险。
关键观点4: 黄曲霉毒素耐高温,日常烹饪温度无法杀灭。
黄曲霉毒素的裂解温度是280℃,所以日常烹饪或开水的温度无法杀灭它。
正文
前不久
福州的王女士
因吃花生差点丢了性命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近日,王女士出现
腹痛、腹泻、恶心
等症状,随即来到医院。医生表示,接诊时,王女士的
症状与胃肠炎相似
,而查体时,王女士
眼睛上的异常
引起了医生注意。
正如医生所料,血液检查结果显示王女士的
转氨酶指标是正常人的十倍
,这意味着她的肝功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医生怀疑王女士的肝脏问题由
中毒引起
。
最终,医生在王女士的粪便及呕吐物中检测出
黄曲霉毒素超标
。
原来,王女士在发病前一两日,
吃了一包家中存放许久且已霉变的花生
,最终导致其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
而像王女士这样,因食用霉变花生导致中毒的事件并非个例。
今年3月29日晚,浙江杭州的刘先生边看电视边吃花生,不料凌晨3点,他突然被一阵腹痛惊醒,爬起来
呕吐、腹泻了十余次
,被家人送往当地医院。
值班医生对其进行血化验及呕吐物、粪便检测后,发现刘先生
肝功能指标高出正常值200多倍,
确诊为
黄曲霉毒素中毒
,其病因也是因为吃了
发霉的花生
。
黄曲霉毒素是
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代谢产物
,是迄今发现的
毒性和致癌性最强
的真菌毒素之一。
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大约20种,其中以
黄曲霉毒素B1
最常见。世界卫生组织将黄曲霉毒素划定为
1类致癌物
。
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公众号,其毒性约为
砒霜的68倍
。
图源:健康杭州
更可怕的是,黄曲霉毒素
耐高温
,裂解温度是280℃。所以,
日常烹饪的温度(100-200℃)根本奈何不了它
,也不要指望开水煮或者油烹能把它杀灭。
黄曲霉毒素不仅“毒”,而且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它最爱“藏”在这些食物及场所中:
花生及坚果富含油脂,且黄曲霉毒素溶于油脂,所以它们易感染黄曲霉菌。
食物长时间放在冰箱内也会霉变,此时冰箱内易滋生黄曲霉毒素和其他细菌。
砧板及筷子的缝隙中易藏匿食物残渣,如使用后清洁不到位,或长时间放置在潮湿阴暗的角落,就容易产生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