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松蔚
湖畔贩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HMM将收购这家航运企业! ·  3 天前  
中国航务周刊  ·  这家货代巨头,与大货主成立合资公司 ·  2 天前  
医药经济报  ·  循序渐进建立医保支付标准制度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松蔚

Ayawawa不把人当人,封禁她的人也是

李松蔚  · 公众号  ·  · 2018-05-23 19:42

正文

在权威的声音给Ayawawa的观点定调之后,昨天,她的微博账号被禁言了。所有准备继续批评她的人(包括我)都有点措手不及。这就像你正准备和一个人好好吵一架,忽然之间,你看到她被人堵上嘴拖走了。

对于一个错误但颇受拥护的观点,扣帽子和打棍子不一定是好事。也许在她的300万粉丝看来,她的遭遇仅仅证明了这个观点是【不受主流欢迎的】,却没有证明它为什么是【错的】。这篇文章想就事论事地讨论,Ayawawa的理论对一个女生来说意味着什么。或许有短暂的好处,但它并不是「人人都反对,但谁用谁受益」的「葵花宝典」,它的的确确是有害的。

我曾经收到过一条读者留言,说我的理论跟 Ayawawa 老师相似,我说:「这是我被黑得最惨的一次。」说过这话之后,我又有点担心,觉得自己并没有系统了解过人家的观点,直接这样说,会不会太武断。

我一直主张,世界上没有人人适用的真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从我看到的只言片语来说,我是不认同 Ayawawa 老师的很多言论。但如果一套理论有几百万人信之不疑,那一定有它的道理。我看不见,不代表几百万人错了。

前几天刷屏的《 情感教主Ayawawa和300万种择偶焦虑 》,为我提供了学习的机会。通过这篇文章,我理解了那些女孩真实的境遇,看到她们通过应用 Ayawawa 的理论「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我终于理解了这套理论为什么适用于这些人。同时我也明确了,我 对这套理论仍然持否定态度。

为什么有人说她的理论和我很像呢?我的理解是:第一,她主张要认清世界的真相(这一点,每个人都这么说);第二,她认为,女性要改变不幸的命运,不要指望世界主动发生改变,只能改变自己(这一点,我也很赞同),到现在为止,的确跟我的观点很接近。然后,第三,她建议的【改变】,是女性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好商品,争取在男人那里卖一个好价钱(这一点,???)!

说跟我像的朋友,你站出来一下。

有很多人说,不喜欢归不喜欢,但这套理论真的对人有好处,谁不接受谁吃亏。但我是这么想的——你也不妨这么想一下:如果有一个你关心的女性,比如你的女儿长大成人了,你非常自私地关心她,抛开道德或者别的顾虑,无论怎么样都希望她好。当你发现她在学习 Ayawawa 的这套理论,你会不会担心?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我非常担心。

这种担心,近乎一种本能的直觉。按照故事里那些女孩的状态, 她可能因为这套理论而「受益」,可能嫁给一个好青年,每天岁月静好,衣食无忧。那我大概也是高兴的。但如果她把这一切归因为高 MV ,低 PU ,大谈她如何把人群分成石头剪刀布,一眼挑出了「布」,我就会感到担心。

我相信这种感受当中,一定存在某种道理。

我担心的是什么呢?

首先,我并不担心她花钱参加培训。因为她存在某种困惑。即使这个困惑在我看来根本毫无必要(比如「我为什么找不到人结婚?」),但那实实在在造成了她的苦恼,这就够了。我相信,特定的思维和行为训练可以帮助一个困惑的人,这是值得付费的。这就是说,一个我关心的女孩如果真的非常想嫁人,花钱去参加一个「如何让自己更好嫁」的培训班,我会支持她。

(但我也会生气!如果是我女儿,我会气自己这些年都教了她什么……)

我对课程的效果是有期待的。如果她学完之后告诉我,这个课程让她变得更积极了,更愿意主动与人接触,更能够承担失败的风险。我会觉得这门课程很值得,促成了一些积极(这里的「积极」是一种出于直觉的判断)的改变。

我会为这种变化感到高兴。

如果她垂头丧气地说,这个课程让她知道了自己有多幼稚。她发现以前想得太简单了,谈恋爱和结婚没有那么容易,她必须降低一些期待。听她这样说,我会有一点担心她的心情。但整体上我还是觉得这个课程不错,让她做了现实的评估,对自己有了一些新的反思和觉察。我会祝福她早一点从失落的情绪里走出来,那时候,她或许会有新的成长。

更糟糕一点的情况是,这个课程只教了一些技巧,却都流于表面。比如怎么挑出那些爱听好话的男人,在他面前表演出单纯的崇拜——这些技巧我都看不上。但我又想,这些也算是有的放矢,而且万一对特定的对象有用呢?假如一个女生就想掌握这些技巧,希望借此俘虏某个不太聪明的男人,那也随她去吧。

(出于关心,我会提醒她,这些技巧不一定有用。)

如果她说,靠,这个课程什么都没学到,老师讲的全是胡说八道!对我毫无建设意义!这笔钱算是打水漂了。就这样,话说到这个份上,我都不会担心。我觉得也好,吃一堑长一智,谁还能没上过几回当咋地?

我说这些,是为了表明,我真的算是一个比较随和的人,不会轻易对自己看不惯的事物产生担心。但,就算是这样的我,看到她兴高采烈地从课堂出来,告诉我:她脱胎换骨了,学到了真正的秘笈!把命运牢牢掌握到自己手里!甚至进一步说,我看到她得偿所愿,嫁了一个如意郎君,听到她自信满满地说,一切都在她的计算之中。——那一刻我就会担心,无比强烈地担心。

我担心她不可一世的,把别人当成傻瓜的心态。

那绝不聪明,反而会失去对世界的洞察。

Ayawawa的价值观,批判的人已经很多了,的确和现代女性的精神背道而驰。但我想人各有志。有一些女生就是愿意活在一百年前,想利用自己的聪明,和「驭夫术」一类的技巧,以一种温顺和谦卑的姿态依附于一个可靠的男性,度过安稳富足的一生,也没有上纲上线批评的必要。

但就算是「驭夫术」,跟随Ayawawa学习也是南辕北辙。 因为她教人的温顺是口头上,她的傲慢却是在骨子里。她在贬低男性,也贬低女性。一个目空一切的人,却传授着温顺谦卑的技巧, 那当然只能是装出来的温顺了。

她的学生要以怎样的一种「温顺」留在婚姻里呢?就算一开始是一段100分的婚姻好了。可是人生几十年,难保没有波折起伏。遇到一点挫折——就拿财务上的危机来说——聪明的 Ayawawa 老师,会教她的粉丝怎么应对呢?

是看到苗头不对,果断跑路?

还是继续低眉顺眼,扮演「低 PU 」的贤妻?

根据 Ayawawa 老师的投机主义姿态,我猜她的建议,多半是看情况而定。先同甘共苦一段,如果能挺过来,会有大加分。但如果形势当真不妙,也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娃娃老师从来都是一个聪明的女人。

可是,这样一个聪明人,真的可以靠演技演一辈子扮猪吃老虎吗?不会被人发现用心不纯吗?在娃娃老师的婚前五问里,对方犹疑一秒钟都要当成减分项,那么根据同样的逻辑,她们想钓的金龟婿是不是也要在结婚前问一问:「假如我落魄了,你还会跟我在一起吗?」排除那些犹豫的人,才合理呢?

把别人当成傻瓜,最大的风险是,别人不一定是真的傻瓜。

假设一个优质的「男布」——如娃娃老师所说——就想找一个安全,可靠,利于养育后代的女性。如果他有基本理智的话,不应该编制一套《婚前十问》,筛出 Ayawawa的三 百万潜在粉丝,并予以剔除吗?因为她们的心机,她们的操控,她们对安全可靠的计算,反而让她们成为了最不可靠的人。

一辈子那么长,不可预料的事那么多。一段关系如果不是发乎自然,只是出于自以为精明的投机,谁敢把一生交付到这样的人手里?

所以,就算不从价值观的角度评判,就算是对一个纯粹的投机主义者,一个把自身当成商品进行买卖的人,这套理论也有着致命的破绽。

机关算尽的人,未必能把自己卖到想要的高价。

不是因为计算有误,而是因为它滋长了傲慢。

Ayawawa的自以为是,不但在于把人当傻瓜,还把人当货物。

女性不是人,是商品。男性也不是人,是提款机。人不是人,是石头剪刀布。她用一套自创的公式,计算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再按照最有利的方向去运作。男人都是单细胞动物,喜欢听好话,我就说好话。他不就爱死我了吗?他要什么,我就给他什么,投其所好,终身大事不就有着落了吗?

一个活生生的人哪有那么简单呢?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批判 PUA (泡学),里面有一段话,不管是对 PUA ,还是对反 PUA Ayawawa ,都是适用的:

关系是两个人的事。想要愉快相处,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方「变成」某个模样。平等和相互尊重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而「把妹」的提法,从根本上否定了这一点。

从这个动宾结构(也包括了「钓男人」以及「驭夫」等等)当中,不难察觉出优越之气。过去说「追女孩」,那究竟还是要「追」的,把对方放到好歹是有那么几分尊重的位置上。相比之下,「把妹」这个词就有一种稳操胜券的,视若探囊取物,插标卖首般的傲慢——当然你也可以说是自信了。这种自信从哪里来呢?来自于这门学问看待亲密关系的,根本性的一个角度:

「先了解对方想要什么,再投其所好就好。」

这是一种典型的,问题解决( problem-solving )式的思路。这种思路把亲密关系当做一个目标明确的课题,一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任务来应付,认为它是有规律可循的,可控的。其诱人之处就在这里——简单,快速,明确。

危险之处也在这里——否定了另一个人的存在。

总该是先有了特定的「人」,才会产生「关系」,和经营关系的种种努力。但是在上述思路中,倒像是先有了一项名叫「爱情」的任务,再不得不挖空心思为它扫除障碍。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对方作为一个「人」,存在感是很低的。——只要能上床 / 结婚 / 生孩子,看上去很美就足够了。我管你什么是真爱呢?哦哦,你不开心?告诉我,我该怎么做?力所能及的我保证做到!

这就是工具理性指导下的恋爱:执行任务,解决问题,别的无需多想。

就算任务执行得一丝不苟,这种关系还是很难长久地维持下去。表现起来就是,刚待在一起的时候很新鲜,时间一长你就觉得无意义,对方也觉得无意义,最终就像泡泡糖一样嚼到没有味道,也就吐掉了。

回到我最初的担心,我想,这就是我最担心的。

不把人当人,目中无人的傲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