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的微信公众号。既是本刊的信息发布平台,更是沟通学界、服务同行的信息交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OpenAI创始人称愿在AI领域与中国合 ... ·  昨天  
青塔  ·  一省发文:谋划建设大科学装置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经济史研究

【博士论文提要】明清时期朝山进香与泰安经济

中国经济史研究  · 公众号  ·  · 2018-06-21 10:51

正文

泰安位于五岳之首的泰山脚下,是典型的依山而建的城市。从先秦时期设于泰山之下的汤沐邑 , 到汉代作为奉邑之所的奉高县 , 从末代乾封县治就岱岳镇治的二治合一 , 到明清时期香社香会碑的大量存在 , 这座城市自产生之日起便与朝山进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泰山的进香活动已经得到民俗学专家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 建立起了相对完善的泰山民俗研究体系。与之相较 , 对于泰安经济的研究尚属薄弱。因此本文将论述重点放在朝山进香与泰安经济这两个核心词汇上 , 并且通过统计现存碑刻和方志资料中的相关数据 , 以期发现朝山进香对泰安经济的影响。

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4个方面 :

第一,香客的再研究。本文借助现存泰山碑铭中宋、明、清三代香客的具体捐施钱数 , 与相对应朝代的律法、粮价相对比 , 发现了末代到清代香客群体“由富裕人群向普通百姓过渡”的大趋势。除此之外 , 关注了商人这一特殊的朝山进香群体。与香社 ( ) 成员不同 , 商人的朝山进香往往与修缮庙宇相关。以斗母宫为例 , 清代中后期 , 商人在朝山进香中成为不容忽视的一部分

第二,香税的再研究。香税是朝山进香人数增加的直接产物 , 通过对《明实录》中有关“香税”“香钱”记录的梳理 , 进一步否定了“正德十一年 (1516) 开征入山香税”的观点 , 并确定该税种的开征至迟在嘉靖 十七年(1548)。对于“入山香税”的废止时间 , 学界普遍认为是雍正十三年 (1735), 但随着泰安市档案馆所藏同治三 (1864) 香税票的公布 , 上述观点表面上存在被实物推翻的可能。本文则从同治三年泰安与周 边州县的战乱情况、各项厘金征收金额与雍正“入山香税”停征时的金额的比例、香税票上官印的形制 3 个方面论证其复征的可能性极低

,为朝山进香服务的行业及对产业结构的研究 ,本 文除了在学界普遍关注的泰山香客店和山轿业两方面有着力研究之外 , 还对客店业中的鸡毛店、逆旅等有稳定客源的旅店类型、独轮车为代表的运输业以及餐饮业、木梳业等其他行业有着较为细致的考察。这些行业的出现 , 对产业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以明万历年为例 , 泰安的商税额为 700 余两 , 而与进香者密切相关的手帕行、伞扇行等所征收的金额已经超过了总商税额的 1/5, 而该时段的香税额占田赋额的比率 , 19.9%-63.3% 的区间内浮动。清代虽然没有明确的商税数据 , 但乾隆年间却有着以朝山进香为业的人员不下数千百人的记载。朝山进香的发生 , 除了泰山信仰的传播以外 , 登山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也是客观因素。各种修缮工程的开展 , 解决了部分人 ( 如石匠、窑匠等 ) 的生计就业问 题。朝山进香不仅促进了以香客店为代表的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促成了泰安经济结构的变化。

第四,对泰安城市布局的研究。朝山进香使得泰安城市的布局突破了城墙的限制 , 扩大到了一天门和山顶两处 , 使得泰安形成了多个经济中心。城内 , 遥参亭附近是最为繁华的地点。城外 , 四城门附近也是经济中心。一天门因其为登岱者汇集之区而繁荣 , 山顶因其为登岱者提供住宿之所而兴盛。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泰安的税收数量及种类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