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留几手
我觉得我像一个艺术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运营研究社  ·  《小红书种草与转化实战手册》包邮送,真香! ·  22 小时前  
91运营网  ·  DeepSeek写爆款短视频文案 ·  2 天前  
运营研究社  ·  2元管饱的县城地头蛇,集体打退网红店 ·  2 天前  
91运营网  ·  第一批因DeepSeek失业的受害者,已经出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留几手

“陈安之”骗局:成功学的神坛和祭坛

留几手  · 公众号  ·  · 2019-11-27 21:03

正文



提到陈安之,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风靡全国的成功学教父?心灵潜能大师?在全国各大高校企业打鸡血的演讲家?



最近,早已过气的他,把两个培训学员骗得倾家荡产,在朋友圈再度“翻红”。


据了解,在陈安之的迷魂汤下,这两名学员深信不疑,情绪高涨,仿佛掐住了命运的喉咙。


一个为了成为“终极弟子”,变卖全部家产,东拼西凑了108万,另一个宁愿跟老公离婚,也要抵押房产凑够31万,成为“入门弟子”。


▲“终极弟子”牛芳芳和陈安之合影


然而, 陈安之回馈她们的,不是靠谱的千万级门路,而是炒海外股票、比特币、玉石、风水等智商税项目,对她们进一步敲骨吸髓。


最后,这两名学员再次被忽悠去借10多万炒股、炒币,被榨干了最后一滴血,分别落得负债累累,家破人离。


这并不是陈安之第一次招摇撞骗,《人民日报》在2000年就点名批评过他。


当时,陈安之靠一本畅销书《超级成功学》在台湾混得风生水起。他顺势召开培训班,骗取了学员几千万元,名义是投资一个高收益的饼干店项目。

谁知饼干店一年后就破产了,学员们血本无归。


一次次血淋淋的事实表明,陈安之意气风发的背后,是一个披着成功学外衣的大骗子




01
陈安之的成功学骗局




在90年代的中国,市场经济蓬勃火热。


陈安之钻了我国缺乏“企业管理”、“商业教育”的空子,粉墨登场,掀起了一场成功学风暴。


他利用中西方的信息不对称,将西方的“企业管理”、“自我管理”包装成简单粗暴成功学,四处演讲捞钱。


▲当时社会普遍认为:听了陈安之的成功学,什么事都可以成功。


他靠着“不发财,不成功,不成功,不成人”的励志口号,一时风头无两,成为了国民激励大师。


在很早的一期央视《对话》中,陈安之还教育了一下马云。


节目里,他说了一堆“团队需要目标”等空话后,告诫马云,做人要谦虚,自信不是自大。


▲时至今日,陈安之靠诈骗度日,马云早已功成名就。


随着时代发展,我国抹平了与世界的信息沟壑。

陈安之的成功学培训,如一座假大空的“楼阁”,也随之坍塌,慢慢退出历史舞台。


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拥有“央视光环”的他,靠着各种与名人的合影,仍像僵尸般存在全国各个角落,到处骗钱。

▲其实,很多骗子都上过央视,跟名人合影也不能说明什么。只要30万,你也能跟奥巴马握手合照。


以下是陈安之惯用的敛财套路:


首先,广撒网。

他的手下或合作者,潜伏在各大微信群、QQ群、网站论坛,像传销一样疯狂拉人,一边鼓吹陈安之登央视,和名人合照的“辉煌历史”,一边承诺有挣几千万的诀窍。


央视和明星,在很多老百姓心里依然是权威的象征,总有人会上钩。


紧接着,他请入套的人到线下参加昂贵的讲座,一般1000多元/人。


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他的讲座都是在高大上、金碧辉煌的顶级酒店举办,还会在底下安排一群托,营造出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的排面。



接下来就是他的必杀技——极富感染力的“洗脑式”演讲。


将简单的鸡汤,生搬硬套进巴菲特、比尔盖茨等名人事迹里,不断用简单问题调动全场气氛,让所有人不停高喊yes、鼓掌、举手,沉浸在一种亢奋情绪中。


比如,“不断学习”是陈安之常用的鸡汤,我们看看他如何运用:


——陈安之:你们想不想成功?
—— 观众:Yes!(底下的托喊得最大声)
—— 陈安之:成功是不是一定有方法?
—— 观众:Yes!
—— 陈安之:朗朗不是天生就会弹钢琴,同意的举手。
—— 观众举手。
—— 陈安之:他是不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获得今天的成就?
—— 观众:Yes!
—— 陈安之:给自己鼓鼓掌
—— 观众鼓掌
......


▲以上任意一条秘诀,都可以轻松套入前面的演讲公式,毫无违和感。


接着,陈安之开始教大家如何学习。


换汤不换药,全是大家小学就熟知的学习方法,如下图:


▲句句都是正确的废话,招招都是致命的空招。


总之,他感染力的来源,就是不断用丰沛的情绪、夸张的动作,以及抛出一个个成功者案例,加强你的信念,让你来不及怀疑和思考。

线下讲座是诈骗的关键一环,只要煽动起观众的情绪,就成功了一大半。

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正如《乌合之众》说的,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很容易受到周围情绪的感染,渐渐被同化。


在群体高昂的氛围里,你不会有一丝怀疑,只会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我上我也行,不知不觉被洗脑。



前面说的两个受害者,就是被这种锣鼓喧天、豪情万丈的场面镇住了,在一群托的起哄下,融入了一种盲目崇拜里。


被骗的“终极弟子”牛芳芳后来醒悟,在最后交钱拜师的环节,一名女子毫不犹豫上台,交了400多万,成了陈安之的“接班弟子”,很可能也是一个托。


因为在后来的弟子培训中,这名女子再也没有出现过。


▲交了400多万的“接班弟子”。


拜师结束后,陈安之的压榨远没有结束。


他会 一边炫耀自己的资源和人脉,一边列出海外公司原始股、虚拟货币、海参、玉石、易经八卦、起名改名等所谓的“大”项目,信誓旦旦地骗你投资。


毫无例外,投资的结局都一个样:钱全赔光了。


他无奈对弟子们说,成功有风险,这些项目都不幸失败了。然后急忙跑路,到下一个地方再来一遍。



这就是陈安之的成功学。


来,你先交一万的报名费,我就告诉你速挣一百万的秘诀。交钱后,方法就是,你再去找一百个像你这样的傻子。




02
成功学=正确的废话+金钱主义




在这个普遍焦虑的社会,每个人都急功近利地想成功。


市面上大多数成功学,都是激励人心的套话,并把成功与金钱挂钩。


这类成功学以为,只要把所有成功人士的共同特点总结出来,就能3个月挣100万,35岁前实现财务自由。


比如,巴菲特、郎朗、科比都坚持学习,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埃里森都曾大学辍学。

所以,“学习+大学辍学”就是成功的方法。


▲除了天赋异禀,刻苦努力,比尔盖茨没有告诉你,他妈妈是华盛顿大学董事、IBM总裁的朋友。


这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思维,只关注成功者的信息,忽略了失败者的教训,导致结论与真实情况有偏差。


二战期间,英美为了加强对飞机的防护,打算根据幸存飞机身上的弹痕,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


但是,有个统计学专家认为,这些幸存的飞机不具备参考价值,我们应该加强弹痕少的地方,因为这些部位弹痕多的飞机都坠毁了。


果不其然,加强了弹痕少的地方后,飞机的存活率大大提升。


▲这是一架幸存的飞机,我们应该加强机尾,而不是弹痕多的机背、机翼。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为什么老歌都是好听的?
为什么降落伞的好评率是100%?
为什么红颜祸水?
为什么会有读书无用的观点?


那是因为好听的歌曲才能流传下来,降落伞坏的人都已经没法给差评,我们都只记住了“美女早死”,高学历者的成功往往被习惯性忽视。


成功学的经验总结,就像是生病喝黄符水,大家只关注“听说某个亲戚小孩喝了就好”的偶然个例,忽略了背后成千上万个拉肚子的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