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扔書
专业分析美术史书籍,深入解读展览与拍卖,理性且深情,扔书给你讲艺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玑-无极领域  ·  1、主流网盘,普遍强制要求下载其客户端,否则 ... ·  11 小时前  
梅特涅的信徒  ·  中东变革之路 ·  2 天前  
河北音乐广播  ·  高峰到来!河北交警发布重要提醒→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扔書

一本必备、权威、实用古文字工具书

扔書  · 公众号  ·  · 2025-02-04 09:49

正文

微信公众号全新改版,欢迎点击上方 “扔書”关注我们,并 “设为星标” ,更容易找到推送的新书噢。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教材:古文字源流讲疏》

(上、下册)

曹锦炎 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24年12月


特别签名钤印版

限量150套

棕色布面封面+函套

定价:368元

售价:368元


学术普惠版

灰色彩烙纸封面

定价:228元

售价:168元(74折)

由古文字专家曹锦炎教授历40载一线教学讲义 整理编写的 《古文字源流讲疏》, 是一份为 书法、篆刻专业实践者、古文字专业研究者 量身打造的实用工具书!
108个部首 730个字例 2万余个 甲骨、金文、盟书、刻石、古玺、陶文、 楚简 、秦简、汉简字形, 厘清古文字构形原理、字形演变、发展脉络 ,解决临摹、创作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你 写对字、写好字

权威古文字专家曹锦炎教授一线教学讲义, 历40载整理编写、补充、修缮, 30万字终成其稿!

1985年9月,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开风气之先,创办了全国第一个书法专业。时任西泠印社社长的沙孟海先生兼任浙江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教授, 他强调,作为一个书法家,作为书法篆刻的学生,一定要打好文字学的基础!

因年事已高, 沙先生嘱托其私淑弟子曹锦炎教授代为开设文字学课程,并为此课程教材题签。
沙孟海先生题签(本书初拟书名)

经几次试讲后发现,美院书法学生需要的古文字基础主要用于创作,而非研究, 重点应该是古文字构形 。而且他们对大篆书法兴趣浓厚,囿于金文拓本选择有限,无法一览商晚期到西周金文书法发展全貌。
曹锦炎教授在中国美术学院授课留影
鉴于此,他将“古文字学讲义”精简,扩充第二讲“古文字形旁及其变化”的同时,开始搜集大量甲骨文、金文拓本及其它古文字资料,又伴随新资料的不断涌现,讲稿随时补充、更新。
1985年作者编写的讲义手稿

教学相长,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曹锦炎教授将40年的课程讲义,花费三年时间,重新整理修订、打磨内容、补充完善,成为 第一部以大量古文字字形材料为基础,对其部首及字例作梳理讲述的实用教材!

2万余个甲骨、金文、盟书、刻石、古玺、陶文、楚简、秦简、汉简字形, 收录最新研究资料,纠正错误观点, 解决古文字书法篆刻创作如何写对、 写好核心问题


曹锦炎教授一直强调,不能以隶书或楷书的字形倒推古文字的写法,要注意古文字的 时代性 地域性 ,即便是许慎 《说文解字》 也经常误解文字构形。

因而他十分注重一手资料的收集,尤其是新出土的战国文字,尽可能完整展示字形发展脉络, 给出最贴切、合理的解说和使用建议

我们在甲骨文、金文、楚简、篆刻创作中常常出现或者容易忽视的问题都能在里面找到答案!小编在此试举一二。

1

甲骨文

甲子之“子”不作 ,乙巳之“巳”不作 ,这是甲骨文、西周金文及春秋前期金文中天干地支的特殊用法。
“子”字,甲骨文作 ,或作 ,亦或作
字上从巛,象头发; 字上从“囟”,强调刚出生婴儿头盖骨尚未闭合,上有胎发,下为两脚,旁或加饰笔表手臂。后者又省写作 ,早已与造字初衷相差甚远。

而在天干地支的使用中,甲子之“子”,用 ;乙巳之“巳”,用 ,各司其职。虽然甲骨文中有作 形的“巳”字,但从未用作干支字,直到 春秋晚期 才被用作乙巳之“巳”。
甲骨文干支表

2

金文

同音假借 造成的书写错误比比皆是,金文也不例外。
开篇提到“叔”字借“弔”表示。其实“弔”和“叔”的本义都不是“叔叔”的“叔”,这个词义在古文字中借“弔”的字形表示,后世又借同音的“叔”字表示,这一用法遂固定下来,沿用至今。
(叔)字的本义指大豆,被借用作后“叔叔”的“叔”,表示“大豆”义的字增义旁“艸”,写作了“菽”。
可见,字形的使用还有其 时代性

又如“员”字,《说文》小篆从贝、口声,而甲骨文、金文实则从“鼎”,《说文》籀文保留了这个写法。因“鼎”与“贝”的字形在文字演变过程中逐渐相近,楚简“员”字“鼎”旁已讹同“贝”,汉简帛书也从“贝”。
所以, 文字的形旁也会随时代变换。

“员”字构形发展演变

此外, 地域性 问题同样不可忽视。如“老”字的“耂”旁,春秋时期山东地区金文书写便极具特色。

常见的“老”字写作 ,而山东地区写作 ,上部形体区别较大,其他从“耂”旁的字也一样,“孝”字写作 。而《说文》“耂”旁无此地域性写法。

因此,在书法篆刻创作中,同件作品用字最好采用同一地区的文字构形。

3

楚简

以楚简风格创作,常会遇到“似是而非”的情况,笔画上的细微区别可能就是南辕北辙。

如楚文字 ,即“兔”和“象”二字。“兔”字第二笔末尾上扬;“象”字则作下垂状。书写尤需注意。

“象”·《郭店简》(左),“兔”·《清华简》(右)
古文字创作中大大小小的“坑”不少,战国文字尤甚,楚简中偏旁减省、繁化、草化、替换、增添饰笔等变换字形的方式更是屡见不鲜,这也是《说文》无法预见之处。但 其中丰富多样的字形结构和形态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4

篆刻

新资料的发现既填补了文字演变链条中的缺环,纠正了曾经的错误观点,也为书法史研究提供了新视野。

宋元明清文人斋号印中亦常以“凥”为“居”,直到包山楚简中有“居凥”连言,推翻了汉代以来以“凥”为“居”的观点,原来“凥”实为“處(処)”字异体。


處字金文从虎、从几;古玺“虎”旁省为“虍”;楚文字从人、从几,由“處”字省体“処”改写而成“凥”。
《说文》将“凥”“処”单列,以“處”为“処”之或体,实误。
因此,在篆刻创作中,最好不要照搬沿用,“某某居”还是用“居”字为妥。
“處”字的字体演变图示

108部,730个字例, 100余种索引文献, 分析造字原理, 厘清甲骨文到两周金文、战国文字到秦汉文字构形演变和发展脉络

700页、16开, 人手必备、性价比极高的实用工具书

《古文字源流讲疏》以各种类型丰富的字形材料梳理古文字发展源流, 既是解决字形使用问题的工具书,更是创作的巨大资料库!

此次,曹锦炎教授将许慎《说文解字》540部浓缩为108部,每个部首下收若干字例,全书共计730字。

目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每一个字例,皆以大量古文字字形揭示出 从甲骨文、商代金文、西周金文、战国金文,包括楚简、古玺、陶文、货币等,将构形演变和发展脉络完整梳理,再回归到《说文解字》的小篆,后延伸到汉印、汉简、汉碑以及汉帛书等文字资料,一网打尽古文字的源与流。

“春”字从甲骨文到汉隶发展演变图示
在字形选择上,考虑到创作需要,尽可能避免重复,多取结构或形态不同者。
“寿”字字形
而书中所选用字形皆括注出处,科学严谨,书后附所引书目及所引楚简篇目。

附录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