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枪稿
汇聚媒体精英智识,每天发表电影相关之深度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本地宝  ·  雨雨雨!武汉未来几天阴雨天“包场”! ·  昨天  
武汉本地宝  ·  下调!湖北当前油价是多少? ·  2 天前  
武汉本地宝  ·  上新啦!武汉又一批公租房开始配租登记!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枪稿

中国电影,让女人走开

枪稿  · 公众号  ·  · 2019-03-08 20:35

正文


进入2019年,除了一部《新喜剧之王》,在国产片里,我们找不到女主角,甚至是女配角。


《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大人物》,本质上,都是十足真金男人戏。


尤其是韩寒和宁浩,干脆各自拍出了女性角色(约)等于零的生涯新高。


中国电影近些年日益严重的性别失衡,就此抵达了峰值。


本号主编两年前就注意到了母亲角色在国产电影里的消亡,为此写过一篇观察稿,虽然不能完全涵盖今天的情状,但仍然具有相当的判断力。


在三月八号这样的日子里,且让我们旧稿新读。


*作者曁主编补白:今天各种女角的消退,除了下文所分析的之外,成因大抵更复杂,有整个中国社会女性身份和地位变化的因素,更有国产商业类型片进一步成型、以中年男性为主的电影编导们日渐热衷夫子自道的心理等等,或许未来需要专文讨论。


回放|中国电影,这些没妈的孩子


文|徐元


作者简介: 曾供职多家电影媒体,做过记者、编辑、主编。



0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电影里,就没有妈了。


你看《大闹天竺》:富二代白客有老爸陈佩斯,还有个叔叔黄渤,而本来是孤儿的屌丝王宝强,到最后也找回了六小龄童这个爹,可是,他俩的娘呢?是谁,在哪里?我们一无所知,反而,电影给我们的感觉是,这俩孩子是他们的老爸从代孕公司订购的。


再比如《决战食神》,谢霆锋的心结是,要用自己亲手做的料理,来打动离家多年的老豆黄秋生,至于他的母亲大人呢,要不要也尝尝儿子的好手艺?电影里反正是一句也没交待。很可能,谢霆锋这个仔是充话费的时候送的。


国产电影中母亲的缺失似乎成为了定式


不止这几位,看看近期及稍早的这些电影吧:《健忘村》里的杨祐宁(村长之子)、《长城》里的景甜、《绝地逃亡》里的范冰冰、《寒战》里的彭于晏、《功夫熊猫》里的阿宝、《老炮儿》里的李易峰、《九层妖塔》里的姚晨……他们统统只有爹而没有娘(作者按:景甜大帅有养父张涵予)。


甚至,不仅商业大片如此,文艺小片也一样:《路边野餐》里,流氓诗人陈升和弟弟都没了妈,连弟弟的儿子“小卫卫”也没有妈;《驴得水》里,有校长,有校长千金,但校长太太是没有的;《盛先生的花儿》里,由于母亲早逝,女儿才不得不给老父亲王德顺找来了小保姆颜丙燕……


02


在《大闹天竺》之类的影片中,母亲的缺席,干脆到没有任何一帧画面能证明她的存在(或“存在过”)。而更微妙更耐人寻味的案例,则出现在《乘风破浪》里——徐太浪(邓超)一登场就被设定为“妈妈去世了”,随后他穿越回了1998年,除了碰到自己的二愣子爸爸(彭于晏),还终于见到了素昧平生的妈妈(赵丽颖)。


不过,令人无法理解的是,这个因为父亲入狱母亲自杀而耿耿于怀了20多年的人,当他能够重写历史的时候,居然不去改变母亲的命运,反而陪着老爸一起走上了犯罪道路——如此任性又认命的情节编排,绝对堪称是全世界汗牛充栋的穿越题材里,最反动、最突破的一次了,然而,其背后蕴藏的真相是什么呢?那就是创作者相信,徐太浪就该是个没妈的孩子。


在2019的这个春节档,宁浩和韩寒的世界里,只有男男CP和更多的 男男CP


换言之,今时今日的中国电影,对主人公而言,一个死了的妈,才是最好的妈。


03


本来,“没爹没娘”,是为了让主角够惨、够低到尘埃里,然后才得以让他逆袭“当上CEO、迎娶白富美”的过程更跌宕更起伏,此乃古今中外戏剧创作的老套路之一。然而, 在当下的中国电影里,活跃着一大把的鳏夫(至少也是不再婚主义者),倒真是画风清奇、独树一帜的局面 。而且,显然也不是因为今天的中国电影人都是小津安二郎的粉丝。


从前的中国电影当然不是这样,除开白毛女只剩了爹,或者雷锋这样的孤儿,大多数银幕上的家庭都是完整的,而且,八九十年代,刘晓庆、巩俐、斯琴高娃们,更是塑造了一批形形色色、光彩熠熠的母亲(多数还是主角)。


传统的港式电影里,唠叨糊涂的母亲使温情自然地流露


又比如早年间那些繁荣热闹的香港电影,其实品相和今天的内地电影差不多,都是随心随性的“快消”商业片,但单亲家庭的出场概率极小,电影里那些又唠叨又糊涂的妈妈们,虽然一般负责搞笑(典型如沈殿霞、吴君如),可影片也由此具备了一股充满着市井气烟火气的温情(今天还在《麦兜》系列里传承着),又或者就算她们不出场,主角们也常常不会忘了去拂拭先考先妣的遗像或牌位吧。


现如今,不仅像《万箭穿心》《归来》《闯入者》这样,以“母亲”(换言之“中老年妇女”)为主角的电影,越来越凤毛麟角了,甚至连捞到一两个镜头,也成了故事里的妈妈们无法完成的任务了。中老年女演员不多、不好找,又或者说 各位妙龄或冻龄的女明星们,都不情愿演老妈子,大概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际 。然而,关键还在于,今 天的创作者们,真的不想也不会写“妈妈戏”了


角色固化、创作者的匮乏使中国电影中的母亲角色陷入短缺


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变了。虽然似乎“女权”在中国变成了大众常识,但好像又没有哪个时代如今天这样, “物化女性”“消费女性”也成了一种集体共识 :小姐、小三、艳照、AV……成了我们日常得不能再日常的一种“日常”了,而相对应的是, “老妈”这个意象,则代表了愚昧、无知和顽固


也就是说,即便是贤妻良母,“母亲”,现在更多也只是一种生理性的存在,她之于这个“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代,基本只能划拨到“后勤保障”这个阵营里去(像吴仪、董明珠这样的“女强人”,不仅样本极少,而且本身就以某种男性的方式而成功)。所以, 今天当然是一个“直男”逻辑支配的世界、一个父权强盛得不可一世的时代


投射到电影里,《大闹天竺》或《决战食神》就显得特别典型, “父亲”象征的是阶级、是财富、是道统的传承(或者逆反) 。无论是爱父亲还是恨父亲、无论是为了求得父亲的认同还是为了证明“爸爸你错了”,实则两代人之间的“戏”,都是三观的较量,而非单纯的亲情纠葛。


与父权的对峙和和解仍是中国青壮年电影人念兹在兹的创作原点


反过来说,假使徐太浪真的让妈妈活了下来,然后她也反对他赛车,可他会像恨父亲那样也恨她吗,更进而用这股恨意来驱动自己的人生吗?——这很难在现实中发生,在电影里也难以成立(除非是那些离经叛道的欧洲艺术片)。


简而言之,在这一部部的“新时期”电影里,妈妈是注定被边缘化的,她(们)的戏不用写,也没法写,或者,一旦写了,就必然节外生枝,然后,就变成电视剧了。


(广告由系统自动推广)

04


然而,让妈妈们从银幕上退散,真的是一个好办法吗?


显然不是。无论是在商业价值上(《妈妈再爱我一次》《家有喜事》)、还是在艺术价值上(《香魂女》《秋菊打官司》),妈妈不管做主角还是做配角,都大有文章可做。而造成今天中国电影里妈妈们整体缺席的局面,也就和如今的主人公都住豪宅开豪车,都在广告公司或时尚杂志社上班一样, 不过是创作者又胆怯又懒惰的一种选择,是弥漫在此间的“直男癌”“巨婴症”的一种体现


曾经那些坚强的母亲角色成为了记忆中的经典


或许,我们还应该感谢这些编导们,他们的忽视,某种程度上得以让妈妈这个温暖神圣的物种,少出了一点洋相——因为,他们创造的那些不得不出场的高富帅白富美们(又名“杰克苏”“玛丽苏”),有几个是有人味、有人格的?当然了,在另一方面,我们每每会在社会新闻版面上看到的种种人伦悲剧,不要说编剧们不愿写了,就算写了,也不会被允许拍摄和发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电影”,我们为那些层出不穷的又山寨又狗血又毁三观的国产片尴尬不已,可实际上,这些电影又何尝不是我们此刻这个拜金的、疯狂的、杀马特的时代的映照呢。


我们不停地领教着假烟、假酒、假奶粉、假兵马俑,所以,又在影院里看一些假演员用假演技把一些假剧本鼓捣成一出假电影,难道不也是顺理成章的吗?只是,作为观众,我们比银幕上的那些“没妈的孩子”,才更“像根草”。





THE END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大家”】


枪稿个体户,点击不迷路

点击 枪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