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寻找中国创客
Born for Maker!在这里,遇见最棒的创业者和投资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点拾投资  ·  投资大家谈 | 景顺长城科技军团2月观点 ·  昨天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  一家AI SaaS公司获5000万融资 ... ·  昨天  
山西省人民政府  ·  2025年度山西科技创新券开始兑现 ·  2 天前  
创伙伴  ·  欢迎你也加入创伙伴知识星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寻找中国创客

豆瓣试水内容付费,文艺青年的钱真的那么好赚吗?

寻找中国创客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7-03-02 20:57

正文

记者/曹忆蕾

编辑/ 张慧敏



本文共 1172 ,阅读全文约需 3 分钟


2017年的内容付费战场,又添一员。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独家获悉,3月7日,豆瓣将推出首款内容付费产品“豆瓣时间”,首期节目是由北岛及北岛的朋友们一起谈论诗歌。此番豆瓣试水内容创业,相比其他平台的内容付费尝试已经略显滞后。


放眼国内主流的内容社区,从2016年起已掀起一轮付费尝试,在行、分答、得到、喜马拉雅等平台均加入战局,使得内容付费浪潮被持续推进。

2017年,内容付费热度不减。果壳、分答创始人姬十三等多位业内人士日前表示,2017年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玩家入场,内容形态也将多样化。


此时豆瓣上线内容付费产品,不如说是随趋势而动。


豆瓣将从文化领域切入内容付费

此前,豆瓣悄悄推出了一个“豆瓣时间”的新产品推广页,邀请用户“这个春天,跟北岛一起聊聊诗歌”。寻找中国创客从豆瓣独家获悉,这款内容付费产品“豆瓣时间”首期从文化领域切入,入场内容付费的赛道。




以实用技能、知识为主流的内容付费市场,如果将内容拟人化,早上打开财经报纸,关心商业、互联网,不时心系一下家庭关系,时而有点古典音乐的小追求,总体看来还是一个偏重男性气质的形象。而在讲求实用、功用价值的内容市场,文化、艺术内容尚属小众。


目前豆瓣注册用户达1.5亿,多为一、二线城市的白领、大学生。对于活跃的重度用户来说,豆瓣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只有自己可以指摘,但是别人却不能说一声不好,比如豆瓣电影评分被攻击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但是文艺青年的战斗力是不容忽视的。2016年底,豆瓣推出的日历火了一把,果壳植物日历、故宫日历、单向街日历,创业圈的投资机构也出日历。豆瓣也推出了自己的日历,与清新、文艺的调性相符,在一周内售卖出百万份,售价68元,按照这一价格,豆瓣单靠这一产品就收获收入数千万。可见,愿意为豆瓣买单的文艺青年战斗力不可小觑。


慢公司的小生意


相比用户和外界的期待,豆瓣是一个很“慢热”的公司。这就导致了市场对于其商业变现能力的怀疑甚至担忧。

然而看看豆瓣走来的十几年,曾经被外界拿来比较的开心网、人人网、陌陌或已经没落,或另辟蹊径。豆瓣走的商业化的道路,总是谨慎,而又小心翼翼。

其实,在推出“豆瓣时间”内容付费产品之前,豆瓣早开始了内容付费的尝试,只是当时风还没有来。


在移动端口,豆瓣将自己庞大的业务拆封成了豆瓣阅读、豆瓣音乐、东西、豆瓣电影……等多项子业务。在内容付费一块儿,豆瓣起了大早,却赶了一个稍晚的集,一两年前,豆瓣阅读曾上线订阅专栏、电子书,只可惜当时还没有“内容付费”、“知识经济”的概念。

论内容创作能力,豆瓣在影评、旅游、编剧等领域不缺拥有原创能力的创作者,未来这些人也可能成为豆瓣的内容优势。去年六月初,豆瓣阅读上线了“影视改编”栏目,引入编剧、制片方等创作者,将豆瓣阅读上的作品转成电影。

而摆在豆瓣面前的是如何让用户有意愿购买内容,如何保证内容的优质、稀缺性。变现问题,不仅摆在平台面前,也是每一个创业者所思虑的。豆瓣或者更多想打文艺青年主意的创业者,面对的是一群拥有强大购买力,但同时也是选择最挑剔的一群人。

一直以来,豆瓣都被诟病为“大平台小生意”,相对现在争得你死我活的竞争市场来看,不妨说可能找到了自己的逻辑,不争流量,不争用户,自成一家。


点击 关键词 查看往期内容


周鸿祎 | 张泉灵 | 徐小平 | 李开复 | 柳传志 | 黎瑞刚 | 林依轮 | 杨浩涌 | 戴自更 | 俞敏洪 | 张近东 | 井贤栋 | 田溯宁 | 郭为 | 汪潮涌 | 张近东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