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奶爸给我布置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
黄金还保值吗?在股市低迷或者对未来经济不看好的时候买黄金,是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明白一点,黄金以前为什么保值?
“为什么保值”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
因为在古代,黄金就是货币,一个其实是货币本身的东西,自然是保值的。
然后奶爸又问:
黄金为什么会成为货币?
说实话,听到这个问题当时我懵了下,好在,通过搜集梳理相关资料,也基本弄清了来龙去脉。在这个基础上,我突然发现,
现在再说黄金能保值,竟然是大家长期认知上的一个误区。
一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化学家安德里亚·塞拉有一次排查了整个化学元素周期表,发现排除掉气体、液体,以及有毒的和有放射性的化学元素,再排除掉会被氧化导致自身“贬值”的元素,一共最后只剩下8种元素:铂(Pt)、钯(Pa)、铑(Rh)、铱(Ir)、锇(Os)、钌(Ru),还有我们的老相识——黄金(Au)和白银(Ag)
。
前面六种元素如果你能认出来,恭喜,你是学霸。但大部分人应该是不认识的。为什么?因为他们实
在太稀少,日常生活中我们根本见不到。如果用它们来铸造货币,单个货币的体积会非常小,像芝麻一样小,很容易弄丢。另外,它们冶炼起来也不容易——比如铂的熔点是1768摄氏度,以古代的工艺根本不可能融化。
所以,能够成为货币的只有两个选择:黄金和白银。事实上古代作为货币的还有铜,因为黄金白银的含量也很少,人们无奈地用“自我贬值
”(氧化)相对比较慢的铜作为小面值的货币进行日常经济活动,但它终究不是最合适的
。最适合的,还是黄金和白银。
黄金和白银都足够稀有,但还谈不上罕见到没法用的地步;两者的熔点都相对较低,容易铸造成金币银币、金条银条或珠宝。银也会“生锈”,它会与空气中微量的硫发生反应,表面变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尤其看重金子的原因。
之前那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这么神奇,黄金之所以这么珍贵,正是由于这货在化学上一点意思也没有。
因此,我们会说
“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
不要再去想当然认为黄金之所以贵重是因为它具有神奇的化学属性,可以被用来制作某种必不可少的工业品了。
一种货币之所以值钱,是因为我们人类社会赋予了它价值。
二
前面说了,黄金成为货币是必然的,但实际上,黄金使用频率又是低的。主要由于黄金价值比较高,一般交易中使用不到(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你拿面值一万的货币买一根价格2块钱的油条,老板多半会用眼神杀你),所以其经常只是作为财富的象征。在公元前的几百年里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黄金开始逐渐被人们埋在地下,藏在房梁上,至多打造一副耳环,出席重要场合的时候戴上显摆一下(当然,各个时期的土豪们除外)。
同时,伴随着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市场上黄金的数量越来越少(追溯到古罗马时代,人们就习惯从金银钱币上切下一角,这就意味着在货币充当买卖媒介时,货币的价值含量就减小了。古罗马人不是傻瓜,他们很快就觉察到货币越变越轻。当他们知道货币减轻的真相时,就把足值的金银货币积存起来,专门用那些不足值的货币)。所以,货币的形式在经历了最早的贝壳、龟壳、动物皮毛之后,其实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以铜、银为主,而不是黄金,
就连电视剧里让我们感到异常愉悦的“赏黄金万两”,赏的实际上都是铜或者白银。
这种情况下,
黄金在古代的日常生活中简直就是传说,它成为了财富的象征,“黄金可以保值”的印象也就由此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1717年
,那位被苹果砸了头的伟大物理学家牛顿,跨界金融圈,最早提出“金本位”制度(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
结算货币
。实际上,金本位制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但说到底都是黄金,咱们放在一起研究)。
当时牛顿担任英国铸币局局长,他将每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在3英镑17先令10.5便士。1797年,英国宣布铸币条例,发行金币,规定了含金量。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从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19年又颁布条例,要求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在1821年能兑换金条,在1823年能兑换金币,并取消对金币熔化及金条输出的限制。从此英国实行了真正的金币本位制。
到19世纪后期,金币本位制已经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采用,具有国际性。由于当时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突出地位,它实际上是一个以
英镑
为中心,以黄金为基础的国际金本位制度。这种国际金本位制度持续了30年左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宣告解体。
正是这段时间,黄金保值的属性再一次得到加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开始雄起,替代英国成为世界新的大佬,国际货币体系也开始变成美元与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但是,这种国际货币体系也只施行了短短27年。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机爆发,尼克松政府于8月15日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再加上日本,西欧的崛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无力承担稳定美元汇率的责任,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元连续两次贬值。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在巴黎,出租车上挂着“不再接受美元”的牌子,甚至乞丐也在自己帽子上写着“不要美元”。自此,黄金不再和美元挂钩。
在19-20世纪的这二百年里,黄金都是在和世界货币挂钩,这段时间的黄金何止是保值,简直是在给各国的货币和经济进行定价。而这二百年恰好是世界发生巨变,东西方社会联系变多的重要阶段,这就导致黄金“保值”成为我们的固有印象,并且指导着我们的投资行为。
三
黄金不再与美元挂钩后,单纯从货币的角度来看,黄金已经不再保值。但是,
我们判断黄金是否保值,除了货币属性,还要研究其购买力评价和投资黄金的收益。
这两点,可以直接用数据来说明问题。
1978
年末的黄金价格是226美元/盎司,当时的汇率是1美元=1.75元人民币,折合395.5元/盎司,而2016年末黄金的价格是1159.1美元/盎司,当时的汇率是6.95,折合8059.8元/盎司,涨了35.66倍。
而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库中,我们可以找到1978年-2016年的CPI指数,在这近40年的时间里,我国通胀率为627.5%。也就是说,从消费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总体物价涨了6.275倍(这还只是官方数据,现实要比这个更残酷,从《上海物价志》《黑龙江物价志》《福建物价志》等资料的数据来看,大米涨了25倍,猪肉涨了20倍,理发涨了130倍,茅台涨了230倍,房价就更不用说了,心塞)。所以,
从物价的角度来看,黄金在“生存”这一层面来说是保值甚至升值的,但在“生活”这一层面已经远远谈不上保值了。
那么投资角度呢?沃顿商学院的教授西格尔曾经研究过1802年-2003年这200年里,剔除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同金融资产的收益率:
货币:1美元将变成0.07美元;
股票:1美元将变成579485美元;
企业债券:1美元将变成1072美元;
黄金:1美元将变成1.39美元。
可以看出来,虽然黄金相对于货币来说还是可以保值的,但由于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货币本身不断贬值,
投资黄金实际是个“亏本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