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 Day
如果能够把时间放在有产出效应的事情上,等于我们从他们这些大商人手里,抢回了一些时间,给自己做了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文|江紫涯
世界很多人都在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走到街上看一看,超市里收银的、饭店里当服务员的、送快递的开出租的,的确是很难热爱工作。再问问身边的朋友,那些做着别人眼里的体面工种的,程序员、教师、公务员们,谈起工作来也是一肚子苦水,或咬牙切齿或唉声叹气,简直恨不得明天就辞职。
除了各种二代,大多数人都需要养家糊口,说走就走的个性是不能随便耍的。现世苦楚,又不能随便脱离自己的主营业务和职业身份,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把余下的时间用起来,去寻找或塑造另一个自己——传说中的第二人格,进而发展出个人品牌?
当然有。
第二人格应该来自于哪里?应该首先考虑兴趣。
早出晚归谋生计已如此艰难,唯有兴趣,才能让我们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持续坚持做一件事。如果稍微还有一点向上的心,同时你的兴趣也不只有一种,那么我愿意来跟你分析一下,哪种兴趣更值得培养,更有机会做出个人品牌。用时髦的话说,让你成为“斜杠青年”。
假设有两个千万富翁(算得上高净值人群,但还不到完全财富自由的程度),在事业之外,一个爱玩车子,一个好买房子,那么几年以后谁会比较有钱?你肯定知道答案——前者可能会失去千万富翁的资格,因为车子是消费品;后者或许有机会跻身亿万富翁的行列,因为房子往往会增值。
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而已。但是它告诉我们,爱好可以分成“消费型爱好”和“生产型爱好”的。
看电视、玩网游、逛淘宝、泡夜店等吃喝玩乐项目,属于消费型爱好;下厨房、学画画、玩乐器,运动健身等可以产生看得见的成效的,是生产型爱好。我没有提到阅读,因为每个人阅读的内容和目的不一样。有人爱读非虚构类,往往能学以致用;而有的人只读小说作为娱乐消遣,所以阅读这件事不能直接被归类,旅行同理。
消费型爱好▲
生产型爱好▼
消费型爱好和生产型爱好,有三点区别:
第一,门槛有高低。
消费型爱好的门槛很低,几乎是零门槛,只要有点时间花点小钱就行了。生产型爱好就不一样了,前期需要高额的时间和金钱投入,你还得一边学一边研究。
读大学的时候,很多人一下课,就喜欢凑在一起打牌或者上网,手上有个电脑就能杀死所有时间。当年我同宿舍的一个女同学,从小喜欢音乐,上了大学才有机会系统学习,又是买乐器又是找老师上课,花去了起码一半的生活费。在加上精力成本,这个爱好真的很贵,但她每天都乐在其中。等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她有拿得出手的文艺才华,就比别人多了一种优势。
生产型爱好,起步阶段是比较吃力的,但投入大,壁垒也高。吃喝玩乐谁都会,才华可没那么容易被模仿。
第二,是否能够输出价值。
消费型爱好,大多数时候,更像是一种被动按摩。十万个电影爱好者里,也出不了一个影评人,百万个吃货中,也未必能有一个美食家。品鉴很容易,但品鉴出水平却非常难。
输入很容易,输出就很难。
下厨房的人,能捧出好菜;运动健身的人,能拥有好身材;学画画的人,能拿出画作……生产型爱好者,最后都能交出“作品”,让他们被关注被认可,被打上能力者的标签。
我的邻居是一个工作多年的幼儿园教师,她说工作中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给孩子们读故事书。她讲故事的时候,全身心投入,声情并茂,讲完看着孩子们一脸陶醉的模样,她就得到了一种被肯定的幸福。去年她在某音频网站上开了账号,每晚八点,在孩子们睡觉前,固定上网读一篇绘本故事。不到一年时间,订阅量过万,成了在线故事大王,让她满足感爆表。
把自己的时间和想法凝结到一个又一个美好的作品里,大概是人间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创造的过程,会让人很愉悦。一个人如果需要成就感,这得由主动做事来完成,而不是一直被动享受别人的创造的东西。
第三,中长期回报不一样。
拥有了生产型爱好,只要能长期坚持下去,总能获得技能增长。逆流而上,同行者少,意味着竞争者也少。一旦你在某个领域,成为了独树一帜的人物,或者修炼出了突破天际的能力,那么这个爱好就不只是爱好了,它会成为你的个人品牌。
前不久我听了一个公司估值过亿的美妆博主的分享会,这位主人公是一个不到30岁的妹纸,她本科毕业后先在一家报社工作,因为文案和运营水平不错,渐渐有猎头找上门,于是跳槽到某大型互联网公司。那时候,她隐隐地有了些想法:跳槽出去只是换一家打工,我的运营能力能不能跟自己的爱好结合起来,做一点自己的小事业呢。
因为爱美,她曾经利用业余时间,去美容学校学习专业的化妆课程。而当时国内,还鲜少有把自己化妆的视频传到社交网站的博主。这个定位,简直是为一个二十几岁的萌妹子量身定做的。说做就做,她马上注册了公众号,定期发文章发视频,走上了美妆博主之路。
她辞职创业的经历,就是一个把生产型爱好做成个人品牌的活教材。想想二十五六岁时的我,还沉浸在“上班已经够累了,下班我就要刷综艺刷微博”的心态中无法自拔,偶尔幻想一下白马王子怎么还不来敲门。
把日子过成“被工作消耗——下班休息玩耍——再被工作消耗”的无限循环,只能是简单再生产;而有意识地培养生产型爱好,那是一种扩大再生产。
唱着“将来大家看的都是我画的漫画,大家唱的都是我写的歌”的周杰伦,还可以“拿王牌谈个恋爱”,多么得意傲娇。就是因为在他很小的时候,他妈妈用近乎苛刻的方法,教他弹琴,试着写谱子,去餐厅打工……
如果说周杰伦有个当音乐老师的妈妈,运气好起点高,那么他的好搭档方文山呢。方文山出生于台北一个偏僻小镇的蓝领家庭,只有私立职高学历,去台北前最后一份工作是安装防盗系统的工人。他喜欢写文字,没有时间,就一边修机器一边思索,回家再写出来。写出来的东西,周围没人看得懂,他也无所谓,照样写完一笔记本就整理出来寄给出版社和唱片公司。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罗振宇说过,时间对于每个人是公平的,大家都是一天24小时。你的空闲时间,正是大商人们的战场。生而有涯,时间有限,一旦白白地消耗掉,就变成了不痛不痒的暗时间。如果能够把时间放在有产出效应的事情上,等于我们从他们这些大商人手里,抢回了一些时间,给自己做了一门稳赚不赔的生意。
未来的故事,谁会知道呢。
编辑|林欣煮
来源|南都周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