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聊天记录,让人毛骨悚然。
我说的是成都扔狗事件中的聊天记录,事情经过,大家已经都知道了,我就不再描述过程和细节了。
不过,尽管这个事情就发生在俗世人间,但我还是嗅到一丝不寻常的气息。事情刚刚曝光的时候,人们以为是妹子舍不得出钱,才导致了这样的后果,但妹子曝光了他们的聊天记录之后,大家发现,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这位女士一直在戏弄、侮辱这个妹子,还声称要找人“睡了她”,在妹子答买条10000以内的狗作为补偿之后,又马上翻脸,还是要弄死那条狗,事实上,她也的确这么做了。
现实生活中,让人产生这种毛骨悚然感觉的人,并不少,他们的行为,未必都有这么严重,但细想起来,总是让人觉得哪里不对。
例如稍早一点的某个公共事件中的那家人,就让人感觉有哪里不对,尽管,按照我们对普通人类的认识,我们给他们贴上了“冷漠”“无情”的性格标签,觉得他们可能就是比普通人冷漠一点,没准也是因为受害者妈妈的步步紧逼,才走上了这样一条死路,为了公平的原则,还动不动替他们辩护,但随着事态发展,我们慢慢觉得,他们不只冷漠无情这么简单,他们可能有哪里不太对。
再例如,我朋友的领导。这位领导,每天用尽一切办法戏弄他,文件改十遍之后,用第一遍,要给单位购买后勤用品,领导要求他到市场里去,把几万种商品的名称、规格、价格、出品地等等商品信息,用手抄录之后,拿来进行比较。这些商品,其实都是有现成的清单的,商家也很愿意提供清单,但他的领导要求他用手抄,还说“这也是一种锻炼嘛!”这样的事有过很多次之后,他去打听了这位领导的身世,原来,多年以来,他一直是这样对待下属的,他的下属中,曾有人扛不过他的戏弄和羞辱而自杀,还有人出家。
还有朋友,在网上认识了个女性朋友,这个女人很快弄清楚他的地址电话、工作单位,开始对他进行跟踪,写阴森森的邮件,邮件里有各种阴暗的色情照片,后来还发展到去他办公室找他,最变态的是,这个女人去找他的时候,还带着一个孩子,让他公司的人都以为他造下了天大的孽。而当天晚上,他就接到她用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她在电话里冷笑着问他,好玩不?
这些人,到底有什么问题?答案是,他们或许不是普通人,而是变态。
就是我们在《德州链锯杀人狂》《美国精神病人》《趣味游戏》这些电影里,才能看到的那种变态,只不过,他们暂时还没杀人,他们混迹在日常生活里,出现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呼吸,一桌吃饭,甚至有可能睡到一张床上。
但他们不一样,不一样。
这些不一样的人,都有什么特征呢?
加拿大心理学家斯蒂芬·波特,在长期研究之后,制作了一张“修正变态心理核对表”,在这张测量表中,他提出了20多项心理变态的特征,其中包括行为肤浅、自以为是、常常说谎、不表示后悔、不能体会别人感情、拒绝为罪行承担责任、行为冲动和多次犯罪。普通人的测试得分,通常不会超过5分,而心理变态者的得分,至少会有30分。
2002年,波特以这张表为依据,对两座监狱里的125名谋杀犯进行测试,发现其中三分之一的人,符合心理变态的标准。
波特认为,这些心理变态谋杀犯的想法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他们冷静地策划谋杀,只是为了追求紧张的快感,以及避免无聊。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他们完全不能体会受害者的痛苦,在犯罪或者犯错之后,他们还会为自己辩解,认为自己之所以这么做,都是因为对方的挑衅。他们通常还会使用小刀而不是手枪,为的是延长受害者的痛苦。
现实生活中的变态,行为或许没有严重到谋杀或者连环谋杀的程度,但他们如果去做那张测试表,应该也会到三十分以上,这些三十分以上的人,平时或许被我们描述为“有点二”、“有个性”、“有点偏执”、“缺乏同理心”、“外星人。
但事实上,他们只是一个又一个程度轻重不同的变态,会用各种办法折磨人、侮辱人,会给我们的生活,造成极大困扰。
而且,随着城市越来越庞大,生活中的压力越来越重,这种人越来越多。
识别他们,绕开他们,打击他们,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必备技能,最重要的是,识别他们,是为了在和他们交往受挫的时候,受到他们戏弄的时候,不要归罪于自己。就像面对成都扔狗事件的时候,不要以为,女孩如果豪爽地给了钱,就不会有这些事,面对行为奇异的领导时,不要以为,如果自己按照公号职场文教授的方法去理解去沟通,就能化解矛盾。
变态有哪些特征?我个人的心得是:
1、他们的父母冷漠、偏执,甚至有精神病史,家庭生活中充满暴力,精神上的或者身体上的暴力,家庭成员之间极少交流,更不会有拥抱或爱抚。冷漠的家庭,在变态测试表上,是个加分大项。
2、他们在童年和少年的时候,就非常无情。美国新奥尔良大学的心理学家保罗·弗里克的研究报告认为,很多变态是从小时候开始的,这些孩子的特征是“缺乏负罪感、很少关心他人的感受、不想上学、不愿意恪守诺言和很难交上长期的朋友”。
3、成年后的他们,性情淡漠,情绪不稳定,对人际关系比较丰富的身边人怀有敌意,缺少长期朋友和伴侣。
4、他们不能体察别人的情绪,包括别人的不满、愤怒,对惩罚的反应很迟缓,不认为自己所受的惩罚和自己的行为有必然关联。
5、他们消化不了人际关系中的负面刺激,不能识别调侃或者玩笑,对自己某些很正常的特征,怀有非一般的警觉,哪怕只是被提到,也会视之为攻击,当场就会进行反击。
6、曾经信仰过地下教派,或者被传销组织吸纳过。他们对人类感情的了解很肤浅,所以很容易接受这些组织的传教人员的示好。
7、会对某个偶像或者性对象发生严重痴迷。
8、写作逻辑混乱。常人的思维如果有形状,该是一整块的,心理变态者的思维却往往是碎块状的,而且块与块之间互相绝缘,在表达方面,遇到使用浅度思维能力的地方,例如日常会话,他们都没问题,遇到使用深度思维能力的地方,例如写作,他们就不能蒙混过关了。在写作的时候,他们不能表达完整的、深刻的情感和思维,尤其是逻辑,通常非常混乱。
9、热衷于极端的和危险的性行为。在性活动中,表现出对尸体、排泄物、血液的兴趣,就是弗洛姆所说的“恋死”“恋尸”“恋恶”倾向。
10、日常交往中会有奇怪的举动,例如不明原因的跟踪、偷拍、录音,等等。
11、他们注意力欠缺,不能深入持久地对事物发生兴趣,生活经验、情感体验都是浮面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心理学家约瑟夫·纽曼就认为,心理变态是注意力缺乏的产物,心理变态者只能看到那些显而易见的事,对附带的信息缺乏了解,由于这个特征,他们往往不能欣赏音乐、艺术或者其他需要深入感受的活动。
交际对象,一旦有这些迹象,都应当把信用评级下调,避免深度交往,维护好个人隐私,尽量少透露生活细节,更不应该把他们带入自己的社交圈。
当然,现实生活中的变态,有八百万种样子,并不局限于上面提到的这些特征,所以,我很想听听,大家都遇到过哪些“不太对的人?”有什么表现,你又是怎么应对的?可以写在留言里,大家分享经验,提高警惕,把变态划出个人生活的金箍圈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