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casa)微信公众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戏曲舞台设计专业——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2 ...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荐书丨宋官林:城市是一本书,剧院是书中最精彩的段落 ·  2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企业风采丨冰雪、科技与艺术交融,这场开幕式到 ... ·  4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资讯丨2024年杭州演艺新空间演出近万场,票 ... ·  5 天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舞台技术——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2024-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分享丨跟着儿童剧学一学“观演之道”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公众号  · 美术  · 2017-08-27 10:03

正文

北京某夜某个小剧场,女主角正在舞台上用力地痛苦死去,观众席间一位少年低声对妈妈抱怨了一句“好假啊”。视线移至另一个时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两个演员在舞台上撑起一块透明幕纱,观众席里的孩子问妈妈:“这是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花园。”


两个场景并置,并非意在说明孩子理解不了给成人观众看的话剧,恰恰相反,孩子的不理解正好道出了我们如今在不少剧场里坐立不安的原因。舞台上竭尽全力地让观众感受真实,却往往让观众觉得自己的心智被迫拉低,一腔火热跳跃的想象力无处释放。


对此,我们一直本能地拿“假定性”做解,认为这样的演出之所以不受欢迎,是因为创作者忽视了剧场艺术的观演契约,只有接受、遵守了“以假为真”的剧场规则,反对制造幻觉,潜心探索“造假”的技艺,才能创造出让观众愿意欣赏的剧场艺术。但问题是,观众喜欢“造假”,就一定因为讨厌幻觉吗?观众为什么愿意看到这样的演出?剧场艺术真的只是检验“造假”技艺高低的演练场吗?


剧场艺术终归还是一种需要观看的艺术,任何技艺的发挥都是为了解决让观众看见、理解的问题,观众能否体验到“真”情实感,才是“假定性”是否成立的关键。儿童剧作为一种将主要观众预设为儿童群体的剧场艺术,常常需要考虑如何在60分钟的时间里,让观众尽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舞台上。不仅是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更重要的是如何让演员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灯光和音效元素的各种搭建具有明确的目的,符合观众的认知逻辑。


没有过多社会经验的儿童,对事物理解、联想的能力处在原始阶段,也正因此,孩子观察舞台上人物行动时的反应,所受经验、记忆的限制也较少,而对作品的理解有时也会出现偏差、甚至天马行空的联想。所以反响好的儿童剧作品,往往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既要给孩子搭建起启动想象力的线索,也要留给孩子自由施展联想的空间。


最近,在“第七届中国儿童艺术节”上演的黑光剧《渔夫与金鱼》 (罗马尼亚坦达利卡动画剧院) ,在开场时,一双荧光色的手套出现在漆黑的舞台上,有变魔术的开场感。演出开始,演员先是用荧光灯管拼出二维的动画场面,表现渔夫乘船出海捕鱼的场景,重复三次,便进而换成尺寸更大的灯管,舞台上的场景由此呈现为三维、立体的效果。儿童在观看这个故事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立体场景搭建的过程。而演出开始时的荧光手套,在演出中交叉摆动,便构成了金鱼的形状,当渔夫的妻子提出成为海洋统治者的愿望时,表现金鱼满足她的方式,是这两只金色的手直接变成了渔夫妻子的手。由此,观众直观地感受到了渔夫妻子愿望达成情节的呈现,同时也体味到了创作者构思作品的心思灵巧。


▲《渔夫与金鱼》


同样是在此次戏剧节期间上演的,由西班牙La Baldufa喜剧院带来的《匹诺曹》,开场舞台上只有摊在地上的几张牛皮纸和几根木条,随着观众入场就座,四名演员开始敲打。在演出开始前,他们将牛皮包装纸和木框拼接起来,组成剧中的场景。演出开始,演员首先邀请孩子上台,念诵剧中的台词,同时用iPad或手机将他们的声音录制下来。利用延时功能,让他们的声音经过编排、参与到演出过程之中。


《魔笛》


我们经常说,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会影响剧场表演即时性优势的发挥。实际上,多媒体技术在剧场中发挥了什么样的效用,才是事关剧场如何在多媒体时代发展的根本。在《匹诺曹》中,技术所参与的实际也是一种现场艺术的生成。同样的道理在近期天桥艺术中心上演的《魔笛》中,得到了更为明显的印证。恰恰得益于多媒体的设计,演员在现场与二维动画的互动,让观众感受到了在现实与虚拟次元之间穿越的魅力,科技、多媒体元素反而成为增加观众在剧场“即时性”感受的催化剂。


《一千零一朵玫瑰花》


开篇时所提到的演员以幕纱引发孩子的联想,正是发生在黎巴嫩木偶剧团所带来的《一千零一朵玫瑰花》的演出现场。作品简单讲述了一颗种子经历四季终于开花的故事,但在60分钟的演出中,演员通过对木棍、幕纱等道具的使用,象征自然景观,通过面具、舞蹈赋予四季不同的性格,让观众感受到演员如何将这些日常、自然的事物,以一种充满创意的方式呈现在剧场之中。儿童剧中另一个常常用到的道具是偶,演员通过表演,赋予这些不同材质的偶以生命的幻觉。在上述的《匹诺曹》中,木棍和纸箱做成的木偶,通过演员的表演,情境的构置,让观众对匹诺曹与父亲所经历的危险、情感变化形成了理解。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