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19楼
19楼(www.19lou.com),中国最大的本地生活交流与服务平台,随时与你分享最新最热的实时消息以及本地生活服务的最全攻略!生活奇葩狗血,内心灿烂依旧。分享生活,温暖你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南晚报  ·  价格腰斩!无锡大量上市 ·  2 天前  
半岛晨报  ·  大S骨灰已运抵台湾!生前遗言曝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19楼

47岁的她子宫内长了60多颗肌瘤!面对要不要切除子宫的抉择,医生和她都纠结了…

19楼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31 17:43

正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陈正云最近为一位47岁的病人做了子宫肌瘤剔除术,从这位病人的盆腔里,她一共剥离出了60多颗子宫肌瘤!


“这是我从业20年来,

碰到子宫肌瘤最多的一例。”




肌瘤不断增生 但她想保子宫


这位病人姓刘(化名),47岁,长得很年轻,气质也蛮好,10年前,她做过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剔除了多个肌瘤。 但术后,她的肌瘤并没有停止生长,在定期复查中,发现她子宫里的肌瘤越变越多。


“也不是说肌瘤多了就一定要做手术,但她有些特殊部位长了肌瘤,比如长在阔韧带上的,长在宫颈位置的,都有可能压迫血管、输尿管。”陈正云副主任说。

当地医院的接诊医生跟刘女士说, 像她这样的情况,需要切除子宫。


刘女士蒙了: “切除了子宫,我还能算是女人吗?我会不会迅速地老去?我和我老公关系一直很好,切除了子宫,会不会影响我们的夫妻关系?”


虽然长了这么多子宫肌瘤,但刘女士平时并没有不适症状,也没影响她的月经周期。一下子得到一个对女性来说比较严酷的诊断结果,真让她有点接受不了。


不甘心的刘女士四处寻医,希望保留子宫。经人推荐,她找到了陈正云医生。


切除子宫是首选 但保子宫也有办法


手术前,陈正云手术团队和刘女士有一次很详细的谈话,刘女士的病情、心理等,陈医生心中有数了。


陈医生能理解刘女士的担忧, “因为从医学上讲,切除子宫,确实有可能影响一小部分女性的卵巢功能。”


配图来自网络


“卵巢有两条主要的供血途径,卵巢动脉和子宫动脉中的卵巢支。大部分女性的卵巢由卵巢动脉供血为主,切除了子宫影响也不大;但确实也有不到三成的女性,她们的卵巢供血有一半来自于子宫动脉中的卵巢支,这部分女性如果切除了子宫,没有了卵巢支的供血,对她们的卵巢功能可能有影响。”


然而在子宫被切除前,很难知道自己的卵巢由子宫动脉中的卵巢支提供多少的供血量。


而卵巢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女性的第二性征,影响性激素的分泌。


陈医生特别理解刘女士的心情—— 谁也不想更快地老去。


“我认为, 切除刘女士的子宫确实是首选手术方案 ,干净利落,避免一颗颗剔除子宫肌瘤时的手术风险,比如失血过多等,也杜绝了子宫肌瘤复发的可能性。但随着时代进步,现在医生的治疗已经不再以单纯治好病为唯一准则,治疗中更多地会考虑到病人的心理、生理等社会化因素,会考虑他们的需求,强调人文关怀。”


在严格评估刘女士的身体状况后,陈医生最后为刘女士选择了第二种方案——保留子宫,行子宫肌瘤剔除术。


这场费时费力的手术做了3个半小时,剔出了 60多颗子宫肌瘤 ,术中失血800毫升,由于手术采用了自体血回输技术,刘女士手术流掉的血,又回到了她体内。


配图来自网络


术后,刘女士恢复得很好,很感谢陈医生,为她保留了完整女人的权利。 陈医生把这次手术的照片发到了朋友圈,对她这次手术方案的选择,同行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作为非医学人士的圈内朋友,几乎一边倒地认为她为病人做了一件大好事。


女性45-50岁年龄段 子宫肌瘤高发


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很高,18岁以上的女子,有12%的发病率,45-50岁这个年龄段特别易高发。


“因子宫肌瘤的发病原因至今尚不明确,几乎无法预防。现在我们知道的,只是它与体内雌激素、孕激素过高或失衡相关。”陈正云副主任说。至于是不是吃了含雌激素多的食物会引起子宫肌瘤,目前医学界尚无定论。


配图来自网络


好在子宫肌瘤大多为良性,只需定期接受医生评估,不需手术处理。若是有肌瘤生长位置特殊、有恶变倾向等情况,需经专科医生综合评估是否手术治疗。“如果是年轻病人,子宫肌瘤每年增大在1厘米范围内的,是可以接受的,无须太担心。”陈医生说。


来源:都市快报(dskbdskb)


从感性出发,谁会愿意放弃做一个完整女人的机会呢?所以对陈医生来说,这个手术的确是一个很冒风险的抉择,甚至术后都还有人表示反对!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么选?


19楼热门新闻推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