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想把纳税这件事情做好,首先要建立一个税务管理的政策和流程,然后做好纳税风险管理,
这是纳税不出问题的有效的保障。
在确定企业对税收的看法、立场的情况下,相关事宜应该怎么去做,就是纳税政策。
接下来就是与之配套的纳税的管理方式。有的企业冒险型的,有的企业是谨慎的,有的企业想合法合规的,有的企业能省则省。纳税政策要考虑企业的现实环境,你的企业是大是小、是不是业务足够复杂,纳税方面投入多少人力物力、成本,为了降低纳税风险做哪些事。企业越复杂业务越多,涉及到的环节、人越多,纳税越难管,稍微不注意可能不是这出错了就是那有问题了。
另外一个就是纳税方面的流程
。与纳税相关的收入、成本、税票这些相关的信息哪里收集,账目上如何对应,资金流如何对应。企业里什么人收集什么样的信息报给谁,由谁再去往外报,这些流程也要设计好。比如说代扣个人所得税,是人事部去做这事呢还是财务部去做这事,要有一个事先的制度和流程,到点这事自然就发生了,就不会出问题。
财务部门作为纳税专家的角色和义务,大概是这样的:
第一,对税法的理解和把握必须得做到位,所以税法的更新和及时获得,那你就自己想办法了。
第二,协调、建立和完善公司的纳税流程。公司的发票由哪个部门来开,用量大的时候、用量小的时候、有分支机构的时候,没有分支机构的时候,发票由谁来开。收上来的发票是寄给财务部还是寄给采购部,应该怎么来做?纳所得税的时候我们要预结账看看所得税是要纳的多,还是少?增值税在这个月的业务量大还是小,有没有爆发式的增长,要是增长了如何来平滑一下?在这个流程下,纳税这件事情才是可控的,这是需要你去建立的。
第三,为业务部门提供纳税方面的支持。业务部门出去谈合同去了,合同里可能要求分期付款,这时候跟开票有什么关系呢?财务部要提供相应的支持,业务部门是不懂的。有一次在三星跟人家做交流,他们的销售经理会问如果财务部,如果客户说了不开发票,是不是能便宜?他们搞不清楚开不开发票跟公司的税省不省有没有关系?
第四,为涉税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比如说公司投产一个新的产品或一个新的产业,公司开始做软件跟原来我们做硬件是不是有不同,有没有优惠政策?比如我们要开一个分支机构了,在北京朝向区跟在海淀区有什么不同,要分别纳税吗?
第五,在处理税务问题的时候给出建议和解决方法。比如母子公司之间要借钱了,税的问题怎么处理?你就要拿出一些相关的解决办法来。
这几条你平时遇到过吗?或者说你有这方面的处理能力吗?如果没有,需要尽快建立起来。
纳税风险的主要情形
第一,税收政策不熟悉造纸少交税款的风险
。有些税收政策你不懂,混合纳税自己闭着眼就分开了,结果人税务局发现你这东西根本就不算,结果去补税,你造成损失和麻烦。觉得自己应该是享受这个政策的,我公司有研发投入,我双倍抵扣吧,你不知道这是需要有高新企业技术证明、还要有科委认证、还要有研发的专家立项的,结果你没有。
第二,企业领导的主观因素造成少交税款的风险
。能少交就少交,能逃税就逃税,这时候少交税款的风险就是故意的了。逮着之后不光是罚款,整不好还要进局子的,这是严重的。
第三,会计因为理解错误导致多交税款
。会计多数是谨慎理智、保守胆小,受党的教育多年刚考完会计师,怕少交,挑一个最高的。
第四,帐务处理错误导致到多交税款
。记帐记错了科目,成本写错了方向,明明可以节省固定资产,成本无形资产承销,结果,都到费用里去了……这都属于记帐错误导致的税风险。
第五,税收筹划不当
。自己没整明白的时候给领导瞎出主意,误听误用外面人的一些不合适观点。除非你做税收筹划很有经验、对税法理解的很透,否则不能滥用的。造成风险不光是补税,还有相应的滞纳金。我以前做财务经理的时候,有一次被人家查出来补交个人所得税,因为公司的差旅费补贴太高,凡是补贴高的这部分要视同为个人所得要纳税。统计在一起,也就补了一百多万。结果因为时间长,滞纳金就补了两百多万,这种情况那我们就算失职了
第六,纳税程序造成的风险。
包括发票管理风险、帐簿保管风险、没及时进行申报的风险、未及时办理备案手续的风险……比如说库房的报废,在合理的报废情况下可以不用转出的,这个报废是需要备案的,那你有备案过吗?
容易出事的税种:
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这四项是主要出问题的税种,也是金额比较大的,要看住了。
制定纳税风险的管理政策:
这个纳税风险的管理政策跟我们平时说的风险管理政策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应用到了纳税风险管理上而已:
第一,规避纳税风
。有税务风险我躲,这事我不干对,领导让我逃税我不做了,规避纳税风险。
第二,承担纳税风险
。有很多风险是不可避免的,逮到交点就交点了。
第三,转移风险
。通过合同、合作,界定清楚了,千万别有税收风险,有风险你们对方担,别找我。
第四,降低风险
。我们企业面临的风险怎么把它控制住,这叫降低纳税风险。
面对风险就这四种策略,躲、认了、转给别人,我们自己来控制。那我们后面谈的都是自己控制的这部分。
纳税管理的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发票管理要规范
。这个方面很容易出现漏洞,企业大了就容易乱,因为这个事出问题有点低级、有点冤,要注意。
第二,交易的合规性
。公司的买卖乱来,也没有帐目,这种就是交易的不合规。
第三,经营流程的税收敏感点
。开发票的环节、报废品的环节,交货的环节等等。第四,按照不同税种设置业务预警。比如说我的增值税平均每年每月要纳多少,设立一个标杆。上下只要一波动就有预警,我就得注意了,税务局在那天天看着呢,不预警税务局也会找你的,你还不如事先把这事摆平了。
第五,帐目记录的合理性
。尤其是原始凭证,记录成本,相应的票据对吗?比如你记录的是研发,那相应的事是跟研发相关吗?
第六,与税务局建立关系
。跟他们有一个正常的打交道,你要是能交上一个朋友更好。当然,跟税务局最佳的关系就是别引起他的注意,根本就不知道你们这家企业的存在那是最好了,他不找你。但是一旦把税务局招来了,你就得合理合法地打交道了,那时候就得用你的交际能力了。
第七,人员的配备
。大企业要配税务总监,税务经理,要有专员,小企业我们兼职就可以了,这种资源有利地保证了公司纳税别出事。
第八,报表和台账
。那些台账和档案要留住住了,一些税务风险评估和分析的报表也要做,也要留底。
纳税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是你的日常工作之一,应该固化下来去做一套方法和手段。包括
:
首先,建立纳税风险管理的目标和监控体系。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有优惠政策时尽量利用。我们得知道公司各项税收执行的情况如何,所得税、流转税、代扣的个人所得税、司的一些其他的小税种,每一种每个月大概都纳多少税,各个月的变化。我们有没有按点按时去做,哪个东西落了没有,交多了交少了,业务与此是否相匹配,你有一个监控的体系,相当于是纳税方面的一个简单的分析和评估。
另外,得识别公司存在的漏洞和风险,这风险大小。
第三,测算一下大概的损失。要被逮住大概罚款多少,滞纳金多少。最后,处理还是不处理。处理的话给公司打报告,不处理的话把那个东西掩盖一下。
风险识别
:
第一,就是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说你的分支机构有没有风险,开发票有没有风险,纳税的波动性有没有风险等等。
第二,在识别的过程中看看这些风险点的严重性大小,风险总是有的,管是管不过来的,挑重要的管。
第三,影响面。影响的范围有多广,影响的时间有多长,影响的可能性。企业管理和经营总是很复杂的,有些东西税法上是界定不清的,明明有风险存在,但在不一定会构成实质性问题的时候,也得放一边。
应对流程:
第一,建立公司税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比如说财务经理亲自担当负责人,找一个会计兼任税收申报的纳税专员,小的是在财务部内部,大的集团有专门组织。你也可以把其他部门与纳税相关的人员组织到你的纳税架构当中来,比如说人事部跟个人所得税相关,采购部跟发票相关,销售部可能跟开发票相关,这相关的人可能他们的助理或者秘书,作为纳税风险管理中的协调人。
第二,制定纳税风险的管理制度。这个制度可能会规定发票怎么开,发票怎么收,每个月的账什么时候结完,什么时候报出去,有没有专人,个人所得税怎么扣,印花税什么时间贴一次……制度里边要有有相关的流程,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年初做什么,年底做什么,税务局来了做什么,税务局来之前做什么……另外就是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的一套政策,多长时间评估一次,涉及到哪些部门,如何对这些风险进行报告和分析。
最后,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