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1分钟音频,涨60分钟知识☟
今年,越来越多的热点名词从专业领域进入大众视野,黑天鹅、灰犀牛已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名词,塔西陀陷阱、拉弗曲线、戴维斯双击、明斯基时刻等也多见诸报端。
“明斯基时刻”更是被国内外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企业家反复提及。
那么,什么是“明斯基时刻”呢?为什么它比灰犀牛更可怕?盒饭财经本周《1分钟涨姿势》告诉你,你所看到的辉煌,正是即将崩溃的前兆。
作者
丨卯妮子
来源
丨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在“明斯基时刻”被广泛提及之前,恐怕最有名的明斯基是被誉为“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Marvin Lee Minsky),而“明斯基时刻”的提出者叫海曼·明斯基(Hyman P. Minsky),生前是美国华盛顿大学路易斯分校的经济学教授。
1982年,海曼·明斯基发表《Can “It”Happen Again?》(“它是否会再次发生”)一文,这里的“它”指的是美国的大萧条事件,他在文中主要表达了一个观点:债务扩张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对冲性融资、投机性融资、旁氏融资。第一阶段处于经济繁荣时期,投资者倾向于承担更多风险,于是会加大投资。而随着经济向好的时间不断推移,投资者承受的风险逐渐加大,信贷大肆扩张,企业面临收支不平衡。紧接着第三阶段,债务人的现金流既不能还本也不能付息,只能不断拆借,直到这种状况持续不下去,债务全面爆发,资产崩溃的时刻突然来临。
“明斯基时刻”即这一资产价值崩溃的时刻,持续的稳定本身会破坏稳定,正是“明斯基时刻”的精髓。
1996年,明斯基去世,在他生前,这一理论并没有被人们重视,直到一年后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后来的次贷危机、欧债危机接连爆发,明斯基的观点才重新被人重视起来。
今年,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多次提到的“重点防止明斯基时刻”,他表示:“如果经济中的顺周期因素太多,使这个周期波动被巨大的放大,在繁荣的时期过于乐观,也会造成矛盾的积累,到一定时候就会出现所谓明斯基时刻,这种瞬间的剧烈调整,是我们要重点防止的。”
本月月初,“老债王”比尔·格罗斯时隔五个月,终于发布2018年投资展望报告——《投资干花罐》(Investment Potpourri),他警告投资者在新的一年里要注意六大风险。基于他的判断,这些风险的之所以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正处于“明斯基时刻”的拐点前夕。
本周,中金公司前总裁朱云来在财经国际论坛上表示:高负债在经济波动期,就是一个潜在风险,这也是明斯基提及的道理,但经济是个复杂整体,很难找到明斯基时刻准确的触发点,这是预测问题,或许将来AI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目前,我们国家主要在两个领域需要提防“明斯基时刻”的到来。
一方面,大量的“僵尸企业”,市场担心,一旦这些企业进入全面破产清算阶段,必然会发生大规模的债务违约;另一方面在于楼市,房价居高不下、放贷高增、边际杠杆已经接近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