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科普知识对于育儿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在实际孩子生病时,医生的专业判断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文章指出,尽管科普知识可以让我们了解一些问题的正确做法,但在面对孩子的具体疾病时,仍需要让有临床经验的医生来做判断。此外,医学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结合现实条件和能力范围,选择当前最佳的治疗方案。文章还提到了一套育儿知识测试题,用于评估育儿常识的掌握程度,并给出了应用场景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科普知识的重要性及局限性
科普知识可以普及一般性知识,但在实际孩子生病时,需要更全面的医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医生来判断具体问题和护理方法。
关键观点2: 医学的不断发展与个体选择
医学在不断进步,但我们要结合现实条件和能力范围,选择当前最佳的治疗方案。掌握更多医学知识有助于做出最优解。
关键观点3: 育儿知识测试题的用途
文章提到了一套育儿知识测试题,可以评估育儿常识的掌握程度。这些题目结合了实际场景,用于筛选考核、面试测试等应用场景。
正文
问:看科普知道了很多问题的正确做法,也知道本地看病有很多的不规范,孩子生病了,还是要带去看吗?
科普只是普及一般性知识,而且是基于一些确定性的问题来做相关知识普及。
实际孩子生病时,具体疾病是未知的,需要有医学知识更全面,有临床实践经验的医生才能判断,判断了具体的问题后,才好套用相应的护理知识。
虽然基于一些知识的掌握,哪怕不知道孩子的具体疾病,通过对一般状况、精神反应等情况的判断,知道哪些情况可以继续观察,哪些情况需要去医院,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就医。
但如果病情需要,或者自己心理没底,哪怕明知道医院可能有不规范的诊疗,也还是应该去医院,让有临床经验的医生来做判断。
而且,医学的应用,肯定还是需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哪怕有再好的理念和治疗方案,在个体的应用上,还是应该结合现实来做选择。
比如生病了,即便知道看这个病全国哪个医生最好,但如果那个医生在千里之外,病情又着急,则还是应该在本地找自己能找到,而且支付得起的医生。
我们还要知道,科技是在不断发展的,医学也在不断进步,今天我们已知的最好医生,最佳诊疗,未来依然会有更好医生,更佳的诊疗方案,我们永远无法保证自己孩子得到的诊疗是最佳的。
循证医学对证据,强调的也是“当前最佳”,而不会强调“永远最佳”,在
此时、此地,在现实条件之下,在自己能力范围内,提供最佳的已经做到了最优解
。
只不过,看了科普,建立了辨别能力,掌握了一些问题上了解了正确的做法,可以让你在众多可选项中,
更有可能选中那个最优解
,同时也避免一些很明确的坑,这已经有很大的价值了,但它也永远替代不了医生的诊疗。
这个帐号开通快11年了,推送过的文章
伴随过很多孩子长大,也有很多新手父母在跟着它成长。
这些知识掌握的越多,在遇到孩子的健康问题时就更有可能做出最优解,也就会更从容。
很多读者也可能好奇自己对这些育儿常识的掌握程度如何,在人群里是什么水平。
此前我和林汉炼医生一起出了一套育儿知识测试题,涵盖了儿童发热、腹泻、咳嗽、湿疹、疫苗、营养、用药、意外伤害等常见健康问题。
这些题目题目时都有考虑结合实际场景,所以如果这些题做错了,在现实里也大概率会做错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