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万心理工作者的从业指南
你好,这里是壹心理旗下行业媒体:心榜。
壹心理
是国内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一直致力于更好地服务广大的心理从业者,帮助大家在专业上成长和进步。
今年4月25日,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发布了题为“
心理咨询没‘治愈‘反‘致郁’?乱象得治!丨人民锐见
”的文章,再次提及心理行业乱象亟待整顿。
文中提到:
有报告显示,近10年全国存续的心理咨询机构累计超过10万家,每年新增心理机构平均增速在40%以上。但机构良莠不齐、咨询质量不高,让不少消费者徒叹奈何。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看出,随着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加之信息过载、社交缺乏,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心理市场也在不断地扩大,所以才会有“心理机构
平均增速在40%以上
”这种惊人的扩张模式。
但这种快速的扩张也带来了巨大的浑水摸鱼的空间,让许多不良的从业人员及根本缺乏从业资质的骗子看到了商机。
今天,借着这篇文章,心榜想延伸开来,谈谈心理行业现存的几个大问题。
自2017年人社部停发心理咨询师官方证书以来,心理咨询师培训市场开始涌现大量所谓心理培训机构,借由人社部退出的空挡,自立山头,兜售“速成”心理咨询师证书,名为推动心理学普及,实为机构敛财。
这些山寨机构会利用大众对心理行业的不了解,进行夸张失实的虚假宣传,通常的宣传点都是
“时间短”
和
“高收入”
。
此前新华网就报道过这类乱象,发现许多机构宣传自己的证书时,常常说:“
拿证一般需要两到三个月,最长不超过半年,快的一个月就行。
”
甚至许多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会跟学员说“
帮你在7天内完成官方的课程学习
”。
一个专业的心理人,通常至少要经过三到五年的学习,才能具备基本的从业能力。而这种“快的一个月”、“7天内完成”的学习培训,到底能训练出什么,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很多培训机构也喜欢宣传自己的课程能让学员学完后就可以
“轻松月入过万”,然后“惊艳所有人”
。
比如2022年315时,央视曝光的很多“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机构,不仅表示自己的证书是“心理健康行业里含金量最高的证书”,而且拿完证书之后“
年收入可达10万~50万元
”。
这种宣传,本质上就是迎合大众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培养出来的,其实不是心理咨询技能,更可能是敛财技术。
2022年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其官网通报,有关部门严肃查处了两个打着“职业资格”的幌子发放“山寨证书”谋取不法利益的典型“山寨网站”。
但相比于行业中存在的山寨机构数量,被查处的几家,不过是九牛一毛。
目前,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缺乏统一的从业者资格认证机制。虽然一些机构和协会颁发了一些证书和资格认证,但是这些认证机制的标准、透明度和可信度仍有待提高。这可能导致一些从业者缺乏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新华视点记者就报道过,
有的机构咨询师对来访进行的所谓咨询,其实就是不断地打压,用“情商低”“不懂沟通”“情绪管理能力差”等负面词汇来定性来访。
甚至有的咨询师还会胡乱给来访确诊,比如一个叫小夏的来访就爆料,自己的咨询师还没聊两句,就说自己“你这是抑郁症,很严重。”
众所周知,心理咨询首先应该尊重、理解来访者的感受。这样的打压式咨询,不但不能起到疗愈心理创伤的效果,甚至会反过来造成更大的心理伤害。
还有更多的心理服务,虽然不会造成大的伤害,但也提供不了任何帮助。
比如新华社记者在某APP体验“带你疗愈焦虑症”付费内容,发现其
内容大多为舒缓情绪方法和“心灵鸡汤”
,与医学疗愈无关。有购买者留言称其
“效果存疑”
。
还有一名曾在机构购买心理服务的消费者告诉记者,自己交费后一周,仅获得2小时电话咨询、一些公开可见的信息材料,当自己提出疑问时,该机构工作人员只给她一个“等”字。
另有咨询者投诉称,一位名为“国士九颜”的“情感导师”收取服务费后便只用一些“水话”来糊弄自己,对承诺的心理疏导分析服务均不兑现。
说白了,这些所谓的心理咨询师拥有的只是山寨技术,当然只能用“水话”和“心灵鸡汤”来进行敷衍了。
但在没有统一规范的从业者资格认证机制之下,来访者很难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去辨别咨询师的真伪,另一方面即使被忽悠了,也因为效果难以评估而导致投诉困难,往往只能自认倒霉。
法律/监管缺位
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机制。虽然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规定和政策来规范这个行业,但是
监管和管理的力度仍然不够。
这一方面可能导致一些不良的从业者得以逍遥法外,从而破坏整个行业的声誉和信誉,另一方面还会让许多骗子觉得有机可乘,顶着心理咨询/治疗的名义行诱骗欺诈之实、损害消费者身心健康。
之前心榜就报道、转载过许多相关的新闻信息。
比如近些年来有很多所谓“心灵课程”这类培训机构,多出现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声称可以帮人蜕变生命,提升灵性,报名者不乏白领和高管,甚至还有企业家参与其中。
2018年,就有深圳众鼎公司被爆出以“教练技术”为幌子,对学员进行“唤醒——蜕变——感召”三阶段的改造,同时通过对学员的精神控制,不断引诱、逼迫学员发展下线。
同一年,广东警方侦破一宗有害培训案件:佛山一家名为恩多恩的心理咨询公司,以进行“心理咨询”的名义,兜售所谓“灵魂沟通服务”的有害培训组织,引进境外歪理邪说,通过灌输伪科学内容等手段对其成员实施精神控制,非法敛财6300多万元,并恐吓“围猎”学员,致多人精神失常甚至因贻误病情死亡。
不久前,心榜还分享过检察日报正义网关于一场灵修骗局的报道:
3月25日,人民公安报发文表示,公安机关依法打击“灵修”类非法培训,2018年以来,共侦破重点案件77起,依法刑事处理269人,收缴违法所得2.17亿余元。
这些“灵修”类非法培训活动,盗用心理学等概念,宣扬通过所谓灵性修炼,可塑造灵魂、开发潜能、增财治病等歪理邪说,采用催眠洗脑、心理暗示、PUA等方式实施精神控制,以传销手法发展人员,聚敛巨额钱财,甚至对学员实施非法拘禁、强奸、猥亵等人身侵害,以身心解放为名搞集体淫乱活动,甚至有的学员因被精神控制,选择自残自杀。
这一切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心理行业的监管缺失和法律缺失。
因为监管缺失,许多违反伦理的行为,才能在这个行业里找到生存的空间,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才让很多违法分子钻了空子,以心理咨询的名义在行业里活动。
怎么办?
当然,心理行业的乱象并不仅仅上述三种,还包括一些如收费标准混乱、从业者违反伦理等等问题,但这些问题往往也都是因为行业中伪劣培训机构横行、从业资质不明确和监管缺位导致的。
在上面三个问题没有解决之前,对于来访者来说,自己去找一个咨询师,要冒着他或她可能是某些速成机构出来的速成咨询师的风险,难以得到明确的效果保障,甚至可能还会遇到把自己带歪掉的骗子。
难怪人民日报的评论会说:心理咨询不仅没“治愈”,反而可能“致郁”。
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三大难题呢?
从人民日报的评论中,可以总结出四个主要方向:
一,明确从业/入行标准:
“建立完善统一的人才培养、诊疗流程、收费等标准尤为迫切”。
二,加强监管:
“有关部门要负起监管责任,补上发展漏洞、明确从业门槛、规范从业行为,让不合格、不合规、不合法的心理咨询机构再无空子可钻”。
三,加强法律整顿力度:
“对借心理咨询之名行诱骗欺诈之实、损害消费者身心健康的行为,更须坚决予以打击和惩处”。
四,加强消费者的防骗意识:
“对于消费者而言,付费前还要擦亮眼睛,尽可能全面了解掌握机构和心理咨询师的相关信息。”
对于这四大措施,你怎么看呢?你还知道哪些心理行业乱象呢?欢迎留言交流!
国内专业心理健康服务平台,专注于心理健康的全民普及。创业 13 年来,用户覆盖 137 个国家和地区,从最初的心理知识科普,发展到包括心理体检、心理培训、心理咨询、组织(学校)心理服务等在内的多形态、立体化的综合性心理服务平台。
为你推荐:
我想告诉你,不论你是缺乏心理学相关经验却对心理学感兴趣,希望把兴趣发展为职业,为自己带来收入的“素人”;还是已经考了心理相关证书,但缺乏从业技能和工作机会,正在为工作发愁的“咨询师预备役”。
只要你
对心理学感兴趣,只要你
有恒心、有耐心、愿意付出时间与精力,都有机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成为一个专业的助人者。